第665章 帮人只能点到为止

  “家园集团”的临时办公地点很简陋,甚至于连桌椅板凳、办公桌都是以前豆制品厂遗留的旧物。
  但是那些职工看上去精神面貌都不错,他们都认识黄瀚无一例外。
  都用不着黄瀚开口,就有一位姓赵的男同志领着黄瀚上楼去找总经理。
  这位男同志还自我介绍了,他叫赵志华以前是豆制品厂办公室副主任,是复员军人,在部队里干过文书。
  萧妈妈见到黄瀚时正在和十几个人谈心,瞧上去应该是附近的住户。
  陆惠不在,她带队挨家挨户谈条件去了。
  “王总,你们的工作展开得不错啊!”萧妈妈陪着黄瀚和同学们来到她的办公室后,黄瀚笑嘻嘻道。
  “呵呵…,还算顺利,至多三天“自强建筑公司”就可以进场,十栋住宅楼下基础,一个月内还有二十栋。”容光焕发的王慧乐滋滋道。
  “募股还没有截止吧?”
  “截止日期定在八月三十号。”
  “我今天带同学们来就是为了入股,你别小看她们,她们都能入股几千块呢!”
  “我知道,只要是跟着你的同学,都能挣不少钱!
  我们“家园集团”只要有一百块就可以入股,但是我们不收钱,都是工商银行代办!”
  “你知不知道至今为止已经有多少钱到账了?”
  这下挠到痒痒肉了,王慧掩饰不住兴奋,小声道:“已经过了千万,没想到愿意入股的人这么多。”
  “钱不能留着,得以最快的速度周转。”
  “我知道,螺纹钢、水泥、红砖等等建筑材料都在涨价,晚买不如早买!现在已经有不少材料进场了。”
  当下的物价有些混乱,其中大有文章可做。
  建筑材料牵涉到计划内、计划外和“议价”,这里的差价可不是一丁点。
  黄瀚爱惜羽毛,不愿意蹚浑水,故而“自强建筑公司”没搞包工包料,只是包清工。
  政府是“家园集团”的大股东,当然要竭尽所能给材料计划,“自强建筑公司”也没有必要越俎代庖。
  因为这样做了有可能说不清道不明惹一身骚。
  “自强建筑公司”包工包料当然要完全采取市场价结算,“家园集团”能够弄不少计划内物资,没有必要放弃天然的优势。
  能这么做,敢这么做,最关键的就是“家园集团”是政府控股的股份制公司,不是个体户也不是私营单位。
  得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啊!黄瀚出主意道:
  “建筑材料最好都采取船运,联运公司在几条主河道边都有大仓库,可以存些材料在他们那里。
  仓储费的事儿你直接去找成局长。只要跟他说是我让你去的,他肯定不遗余力,况且他们交通局不是也参股‘家园集团’了么!”
  “对啊!还是你聪明,我刚才还在琢磨这事儿呢。你是不是有个表哥在搞运输?”
  “可以给他一些照顾,但是必须建立在同样价格的基础上。”
  “我心里有数!这么多人看着呢,我们不会授人以柄!”
  “对头,帮人只能点到为止,原则性问题不能丢!‘家园集团’要做到无可挑剔才能够有底气,才会硬气,做群众工作时才会有正气!”
  “嗯!嗯!拆迁工作千头万绪,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群众,大多数群众都支持我们的工作,也有有些胡搅蛮缠的呢!要是我们腰杆子不硬,还就真的没底气。”
  “一视同仁最重要,只要没有厚此薄彼,就用不着顾忌谁胡搅蛮缠!”
  萧蔷见黄瀚和妈妈聊得欢,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插嘴道:“妈妈,我要把你帮我存的钱都入股,黄瀚说了,入股比存银行划算!”
  “是啊!只顾着劝别人家入股了,我都没想起来自己家。”
  “妈妈,我究竟有多少钱啊?”
  “我没算过你的、家里的呀!”
  “妈妈,你没意思啊!怎么不把我挣的钱单算呢?”
  “呵呵……”萧妈妈尴尬了,只好干笑两声。
  这时陆惠小跑着赶来了,她就在附近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刚才有人跑去喊她。
  陆瑶是个急脾气,一见到陆惠就问道:“妈妈,我要入股,把我这些年交给你的钱全部入股!”
  “你们来就是为了这件事?”陆惠听说黄瀚来了,还以为又有大事要商量呢!这才匆匆忙忙过来了。
  “对啊!妈妈,我究竟有多少钱啊?”
  “你有多少钱?待会儿,我看看啊!”
  陆惠立刻掏出永远随身带的笔记本翻了起来。
  她真是个事无巨细的人,一笔笔都记账了。
  陆瑶居然有接近九千块存款,不全部是她挣的,有两三千是这些年的压岁钱和过生日陆玉琪给的大红包,还应该有几百块银行利息。
  见妈妈说她有这么多钱,陆瑶乐不可支,道:“妈妈,帮我把这些钱全部入股。”
  “行啊!我再贴你些,凑个整,入一万块咋样?”
  “好呀!好呀!”
  黄瀚不仅仅蛊惑老师、同学们参股,还特意给黄家、张家的亲戚带话,让他们也拿钱买股票。
  一样的给出承诺,入股“家园集团”包赚不赔!
  黄道乾、黄道涵以前都是一分钱恨不能掰两瓣儿的主。
  如今都转变了思想,也把家里的存款入股了。
  张禹根和四个儿子都投了不低于一万块。
  他们现在都是有钱人,可以拿得出更多,但是要考虑到自己的产业也在蓬勃发展中,对资金的需求永无止境。
  之所以各出万把块入股“家园集团”,其实是表明态度支持黄瀚这个领头羊。
  秀儿、玉儿等等高管都没投,因为黄瀚说过,有钱最好在大城市买房子,别怕负债,能够借到钱更加划算。
  她们当下都在大城市工作,已经习惯了大城市的生活,也看到了房价的上涨。
  如今都在大城市买了住房,不少人真的是采取借一些钱凑足的房款。
  她们有底气,因为“风牌”专卖店、“事竟成饭店”的发展势头强劲,她们的净收入每年都在增长中。
  张芳芬开大会时也号召“华美风”的干部群众积极入股。
  相信她的人很多,家里有千儿八百存款的基本上都舍得拿出一半用于购买股票。
  何爱凤最信任张芳芬,她已经是“华美风”的骨干,是张芳芬的左膀右臂,待遇当然高,年底还能够得到张芳芬给的大红包。
  她已经有了两万块多存款,这一次毫不犹豫入股两万。
  由于宣传给力,形势一片大好,“家园集团”募集现金高达一千二百多万,政府的地皮、房产作价七百五十万。
  募集的股金远大于半数岂不是意味着政府不控股?
  非也非也!马县长在常委会上做出了解释。
  物资局、交通局是政府机关,他们出资二百万,拥有的股权也同样代表政府的话语权。
  供电局、邮电局、商业局、农业局、外贸公司等等单位出资额也有二百万,他们的股权一样的是政府权重。
  因此政府实际占股接近百分之六十,控股妥妥的!
  马县长乐不可支,他本以为募股比较困难,预期仅仅是募集现金五百万,期望值是八百万,现如今远大于期望值。
  由此可见,“家园集团”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新官上任的王慧、陆惠工作已经展开,调去的三十几个“以工代干”分为八个安置小组分片区展开工作。
  他一个个激情似火,根本不计较作息时间,做群众工作简直是没日没夜。
  “以工代干”都不是傻子,“家园集团”传得沸沸扬扬,这种单位当然前途光明。
  他们都是四零五零人员,单位垮了分流到其他单位肯定是寄人篱下,保不准能被安排去看大门。
  现在多好,工作体面,待遇高,这还是个新单位,将要有很多人被提拔获得正经八百的级别。
  谁不争取在退休前拥有副科甚至于正科级?
  八个小组,组长、副组长都是临时的,展开工作的片区都差不多。
  王慧和陆惠开会时表态了,哪个小组率先完成任务,组长、副组长今年就能够给股级、副股级。
  成绩排倒数第一、第二名的小组打散分入其余六个小组,调出成绩第一、第二名的副组长担任组长,从六个小组中抽调几人重新组队。
  有比较才能有进步!这些四零五零人员都知道这应该是最后的机会,哪有可能不拼老命?
  况且成绩相互之间都看得到,不拼就被同事们拼掉了,以后只能眼看着跟自己一样的同事们当上自己的领导。
  领导别人?还是被别人领导?就看这几个月的表现了。
  县领导们关心“家园集团”的发展,都去看过,主动工作而且上下一条心的团队,让县领导们赞口不绝。
  他们一至看好“家园集团”的未来,都庆幸自己参股了。
  但是领导们也提了疑问,“家园集团”的职工怎么都是四十岁向上的呀?
  陆惠的解释是,当下工作重点是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暂时用不着火气盛的年轻人。
  毕竟不是人人通情达理,也有个别人胡搅蛮缠,甚至于对工作人员推推搡搡,年轻人哪里做得到唾面自干?万一挥了拳头影响就恶劣了。
  “家园集团”已经在招工,而且优先选择今年的高考落榜生、复员军人,计划招二十个女高中生,十个男性退伍兵。
  这三十人不是干群众工作,而是为即将开始的售楼做准备。
  招工条件的起点蛮高的,县领导们当然支持。
  这段时间王慧、陆惠被追捧了。
  为啥!太多够得上条件的年轻人希望进入“家园集团”,拼爹必须有啊!
  找关系的人太多了,王慧俩人为难了,只得再找黄瀚问计。
  对于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而言人脉何其重要?
  这一次黄瀚没有强调公平公开公正,而是建议向关系户倾斜。
  明确告诉她俩,收进关系硬的员工,有利于“家园集团”的发展。
  只要满足高中毕业和退伍兵这两个条件的年轻人,总不会太差的。
  事实情况也是如此,八十年代的高中生算高学历,因为中考的升学率都不超过百分之二十。
  当兵的选拔也是很严格的,当了几年兵的青年,综合素质肯定比绝大多数社会青年高。
  秦昆仑没有藏着掖着,亲自跑省里找老首长回报工作,把“家园集团”成立的过程重点谈了谈。
  三水县成立股份制公司,干部、群众、企事业单位、外商共同出资一千多万,这事儿新鲜!
  老首长没有质疑,只有鼓励,他表态了:形式不重要,看结果,只要能够更好的发展地方经济,完全可以大胆尝试。
  “敢为天下先”哪能停留在口头上?
  放心大胆去干,干好了成为表率,干砸了也不要紧,只要不存在贪赃枉法,他会为三水县的领导班子说话的。
  老领导明年到点了,他特希望秦昆仑干出成绩更进一步,特意留他吃午饭,和他谈了许多。
  秦昆仑从省里回来后更加激进,他和宋解放等等七个常委蹲点效益差的单位,要求一个月内做出是不是“放小”的决定。
  “放小”如今在三水县的代名词就是卖掉或者承包经营又或者改为股份制。
  不仅于此,寻求外资争取进口设备被提升到了战略高度。
  必须未雨绸缪,万万不能让拥有数千工人的“东方红布厂”、“胜利纺纱厂”、“光华针织品厂”等等单位衰落。
  几个县领导包括秦昆仑和宋解放为了了解行情,都在接触台商、港商、欧美华商。
  原本他们未必太懂纺织业,可是谈得多了,渐渐地就变成了懂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因为所有的外商都表态了,想要“东方红布厂”、“胜利纺纱厂”、完成设备升级,哪一家的设备投入都不会低于两千万美金。
  如果由他们带设备来合资,中方的资产以美金折算不可能高于二百万。
  这是个什么意思?秦昆仑、宋解放等等哪能不明白,中方仅仅占股百分之十左右,这条件绝不能接受。
  还好他们心存希望,没有急着跟哪一家进入实质性谈判期,因为秦淑洁给出的条件还有商量余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