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节

  干了事和没干事一个样。
  要有这种效果。
  皇帝到底不愧是皇帝。
  “惟中。”
  “臣在。”
  “这件事,朕就交给你了。”
  “臣领旨,请陛下放心,合适的时候,一定会出个大事的。”
  “出大事好啊,事情越大,变化越大。”皇帝转身离开了暖阁,声音由近而远,渐渐消失不见,“成事以后,你要委屈一段时间了。”
  严嵩高喊,“为陛下效命,臣没有委屈!”
  正德皇帝是个护短的人。
  从最初护张永、护杨廷和,到后来护顾佐。真心给皇帝办事的,哪个亏了?
  就说王华,因为浙江的事撂到南京去好几年,这不风头一过,眼下又回到京师当着礼部尚书了。
  外人都说正德皇帝心思深沉,严嵩却不这么想,昏君才乱来,该赏的不赏,该罚的不罚,完全凭着喜好和心情,根本摸不透。
  明君都很简单的,你立功我赏你,不喜欢你也赏你,这还不简单吗?
  出宫以后,严嵩回到拍卖所衙,正好撞见所副司徒昊从外间进来。
  “惠盐记的情况,怎么样?”
  司徒昊回禀,“已经谈过了,尤东家愿意让出些干股,六成。”
  “六成?”严嵩笑了,“六成咱们就成打家劫舍的盗匪了。”
  “低了她不干呐。”
  “这是个聪明人。”严嵩揣手在袖口,一言说中要害,“要是低了,咱们不在乎这些银子,她其实麻烦多。高一点儿呢,官府就会觉得这是皇上的钱,不能叫人给欺负了,就会多出些力。唉,可惜是个女人,不然怕是不让于平海伯呀。”
  司徒昊皱眉略作思考,很快也领悟了其中的道理,心里头也对这个尤三春更加的敬佩起来。
  “严所,那咱们应该怎么办?”
  严嵩想着一旦‘出事’,这个位置他就待不下去了,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知道,可不能给司徒昊弄得乱七八糟。否则的话,他再回来可麻烦。
  “寻个时间,本官见见这个人吧。”
  “是,下官明白。”
  严嵩没再说什么,他在想刚刚与皇帝的对话,于是乎自己去找了一张纸,叠……然后就发现了神奇。
  “来人呐!”
  “在!”
  严嵩把什么司徒昊这些人都叫了过来,“都找张纸试试看,有没有能对折超过七次的?”
  旁人与他的反应一样,从讥笑到加入……
  “嘿!这真是个奇事儿啊!”
  第五百七十一章 张璁升官
  正德四年十一月初,钦差张璁回京复命。
  宁夏杀掉了两个王爷,五个指挥使还有因造反之事而牵连的各类王府同党以后,事情就变得好办多了。
  军屯清理也大有进展。
  张璁带着这样的成果回京,一回来便被拔擢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这是侍郎一级的高官了。
  张敷华致仕以后,章懋执掌兰台,左副都御史的职位就此空了出来,皇帝没有多想,以右副都御史毛澄接任。
  此人是弘治六年进士,今年四十八岁,朱厚照还是太子时,他做过詹事府右谕德。
  不过这些年来,他只在翰林院、詹事府、都察院三个地方待过,而且性格比较执拗不是很讨人喜,所以朱厚照理政以来,此人在官场上一直不温不火。
  实际上,在后来嘉靖年间,这位老臣在大礼议事件中和嘉靖皇帝据理力争,坚决不服软,算是个又臭有硬的脾气。
  这种人不能说不需要,当皇帝如果只有应声虫那是要出问题的,况且他又是詹事府旧人,朱厚照若不照顾也不太好,因而还是将其扔在了都察院。
  今年初,原右副都御史谢光燮因为淮安府事件被贬去广东做知县,毛澄顺利晋位此职,至此番调整为左副都御史,他也算是时来运转了。
  当然,比之张璁的升官速度,他算是慢的了。
  顾佐之后,正德一朝又出现三个官场新星,陕西巡抚王廷相、总督河套地区的王守仁以及现在这位张璁。
  对于张璁本人来说,他终于从一个默默无闻、轻易被人忽略的人变成了自己想象中的模样。
  而且他清楚,这一切是怎么来的。
  年轻的皇帝做事情颇有章法,在宁夏有了结果以后,立马下旨由朝廷八位重臣分别负责,清理剩余八镇之军屯。
  朝堂上的动静则更加吓人,一帮清流官员不断鼓噪宗藩为祸,欺压百姓,想来八镇内的几个王府应该是吓得不轻。
  “那个麻斌……原先只是个百户?”朱厚照一边看着奏疏,一边问道。
  张璁弯腰鞠躬,“回皇上,此人确是百户。”
  “一个百户做得最好,看来并不是事情有多难,而是要看想不想做。”
  “陛下所言极是,臣亲身体会、亲眼所见,朝廷的旨意的确是要得罪一部分人,但圣旨所在,谁也不敢违抗,只是主事之人究竟下几分功夫。”
  “你以为其余八镇的军屯清理,会顺利吗?”
  张璁脑子转悠了一下,禀着声说:“臣以为,不会顺利。”
  “最不顺利的情况,是什么样?能描绘到吗?”
  “仍有宗藩起兵造反。甚至,军士哗变。”
  朱厚照合上奏疏,手背在后面来来回回走了一圈,其实万历年间,张居正也清理过天下田亩的,因为要说这事威胁到江山社稷倒不至于。历史上的正德把国家祸害成那个样子,安化王和宁王造反也没掀起多大的波浪,所以藩王没什么好担心的。
  况且,他手中的军事力量、文臣武将、以及在外界的形象,都算是比较鼎盛的。
  大明朝历代帝王,能有他如今这样权势的,也不多。
  可能朱元璋、朱棣他还无法比拟,毕竟一个是开国皇帝,一个是马上打下来的,至于其他人他便不服了。
  “就是局部有兵乱,此事也要做。道理讲了,宁夏的例子也有了,要是还有谁反对,那就是铁了心要为了一己私利而挖朝廷的墙角。”
  “陛下,圣明!”张璁能近距离感受到天子的威势,毕竟顶着兵乱而推行政务,这可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做到的。
  “光朕圣明没有用,还是得靠一帮大臣辅佐。秉用(张璁字),这次的事你办得极好,虽然说过程中有些波折,还有安化王叛乱之事,不过他早有不臣之心,也怪不到你头上。纵观此次办差的全部过程,你始终能以朕的用意为先,处置的结果也恰到好处,说句心里话,朕都没有想到你能做得如此好。
  再有,宁夏军屯清理,来年就能上交二十万石籽粒,还能为朝廷省下百万石的粮饷,仅是这份功劳,朕虽然越级拔擢你为右副都御史,但仍显不够。最叫朕看重的是,宁夏清屯为其他各镇的清屯起了个好头,这才是你的头功啊。
  朕,已经晓谕礼部,封你妻子为诰命淑人。就在你入宫之时,应已到你府中宣读了。”
  “啊。”张璁一听满心震撼,又十分感动,当即叩头,“臣谢陛下隆恩!”
  朱厚照则微微笑了笑。
  赏赐,也是讲究方法的。
  张璁这样的人,出身贫寒,要说银钱呢,他是缺,但是一旦由民变官之后便会特别渴望荣誉上的东西,说白了,要人尊重,所以此番才特意封赏他的妻子。
  “好了,回府去吧。长途跋涉之后,再休整几日,过了年,朕还有要事要用你,也盼着你再立新功!”
  “是,微臣告退!”
  人逢喜事精神爽,说的就是现在的张璁。
  而他走之后,乾清宫边上的屋子里,毛语文和韩子仁走了出来。
  皇帝低着头继续翻阅奏疏,同时说道:“他说的,你们都听到了吧?”
  “臣明白陛下的意思。”
  “锦衣卫最近下点儿功夫,盯一盯这八镇里的情况。”
  “是!”
  ……
  ……
  翌日。
  张璁到杨府递上拜帖,请见杨一清。
  杨阁老对他有提点之恩,陕西巡抚王廷相也是因为杨阁老才全力配合他,所以这一趟他是要来的。
  “见了陛下了?”
  “见了。”
  “封赏不浅啊。”
  “下官也是运气好罢了。”
  “运气好?”
  张璁坐在偏手处,说道:“陛下对下官恩赏重到令人侧目,无非是要告诉众臣,清理军屯一事至关重要,办得好重重有赏,办不好那就只能罚了。”
  杨一清不禁点点头,这个一年前还是知县的家伙,倒是有些政治敏感性。
  “陛下把整个朝廷都压了上去,八个人、八个镇,老夫领得是固原镇,西北三边嘛之一嘛,老熟人多,好办事。”
  “有子衡(王廷相字)在,阁老可以放心。”
  “老夫比你乐观一点,倒不觉得剩余八镇清屯会有多大的问题。自安化王造反一事过后,各镇总兵、副总兵都对辖地藩王加强了防范,就是有人成心作乱,最近也得夹着尾巴,谁也不想成为第二个姜汉,至少到王府赴宴便不会有人去了。况且,近来京里的事你应该也有所耳闻。”
  “阁老是指严嵩和李梦阳相争之事。”
  “不错。朝廷正跃跃欲试要追究藩王过错,难道还有谁要以身试法?”
  这两者之间有一些相互配合的味道。
  要说不是皇帝故意营造的这番局面,他们谁也不信。
  “陛下真乃人杰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