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节

  诸葛武侯不就是活活累死的么?什么事都要王猛一人去办,对他也不是什么好事,树大招风,还是要低调一些。
  王猛回信道谢,也顺带提了一下后面几步的规划。
  基本与李跃不谋而合。
  有王猛在兖州的示范作用,崔瑾、常炜也在青州、豫州掀起了波澜。
  崔瑾、常炜萧规曹随,从刑狱入手,顺藤摸瓜,清理出来很多陈年旧账,打压豪强的同时,也裁撤了很多不法官吏。
  豪强们当然不愿就范,要么联合起来,要么缩入坞堡之中,试图顽抗。
  “蠢!梁王殿下是要给咱们分田地分屋宅,是来解救咱的,你还要跟梁王作对?”赵氏堡上,一名五大三粗的中年汉子对着周围的堡丁道。
  堡丁们面面相觑。
  “再说凭咱们打得过梁王殿下的大军么?”中年汉子继续蛊惑。
  “对呀,对呀,听说兖州来了一个王使君,一番折腾,人人能吃饱,人人有屋住,人人分了田,人人能娶女人!”另一个尖嘴猴腮的堡丁道。
  别的也就算了,能吃饱诱惑极大。
  这年头动辄天灾人祸,能吃上饭就不错了。
  而有头脑之人一听见人人分田,顿时眼冒绿光,有了田就有了一切……
  一个骨瘦如柴的堡丁跳了起来,原本忠厚的脸上狰狞起来,“那还打个鸟,开城,谁挡我分田,我杀谁全家!”
  穷了几辈子的人,稍微见到些光,自然要奋起玩命。
  他们不仅开城,还将坞主一同捉了,送给城外的黑云军。
  这种景象在各地一再上演。
  往往黑云军刚刚摆开架势,坞堡里面就开始自相残杀起来,过不多时,城门就打开了……
  杨略南下之后,按照王猛的吩咐,令校事们大力宣扬新政的好处,瓦解了豪强们的根基。
  堡垒都是从内攻破的,没人会拒绝田地的诱惑,所以豪强注定会失败。
  不过崔瑾、常炜下手没有王猛这么黑这么狠,只是将豪强们举族迁往邺城。
  豪强们知道不用死,反抗到底的决心也就淡了。
  很多一看苗头不对的豪强,主动拖家带口逃往官衙,寻求保护,最终被送往邺城。
  李跃也没为难迁到邺城的豪强,将空置的宅邸分赏给他们,又分给他们城外田地,而他们的私财,一概不碰……
  中原大地上,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压豪强不仅释放了人口和田地,也释放了百姓的热情。
  不过针对王猛的中伤和谣言接踵而至。
  任用私人,笼络军将,随意截留兖州赋税,蓄养死士,施恩于民,以至兖州百姓只知有王使君,而不知有梁王。
  谣言传的有模有样。
  关键也并非空穴来风。
  校事暗中查探的也差不多,只不过谣言换了个说法而已。
  王猛启用房默、房旷、郝略、崔逞、韩胤、田勰等人代行太守、县令之事,笼络高云、段罴也全都是真。
  蓄养门客,也是不争的事实,要做事,自然需要一些贴心之人,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王猛手段狠辣,身边的人也都是一些狠人,不然怎么压的住地头蛇一样的豪强?
  施恩于民自然不在话下,他出身庶族,知民间疾苦,对百姓肯定好一些。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潜伏在暗中的势力没有针对新政,而是将矛头对准了王猛。
  王猛大刀阔斧,手段狠辣,得罪不少人。
  而攻讦他的人,也不全包藏祸心,只是对王猛的人心提出质疑,担心王猛将来祸乱国政。
  如果换成一个多疑的君主,王猛这一关很难过去。
  李跃不得不佩服历史上的苻坚,敢用王猛,本身就需要极大的魄力。
  王猛是一柄神剑,但需要持剑人的手不抖心不颤。
  历史上商鞅变法成功,是因为背后有一个坚如磐石的秦孝公。
  历史上绝不缺少商鞅,却极度缺乏秦孝公。
  不过这些中伤和谣言不敢公开露面,李跃也就没放在心上。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他日以王猛的功绩,自然堵住所有人的嘴。
  李跃原本想直接升王猛为相国,不过遭到了刘群的反对。
  “王景略已在风口浪尖,殿下此举,更使人嫉恨,一年之内,从县令连升至刺史,古今罕有,殿下爱惜人才,也许为其考量,再者,今日封其为相国,他日再立大功,殿下何以赏之?”
  姜还是老的辣。
  李跃欣然从之,“令君之言是也!”
  第三百五十七章 谶言
  李跃忙着清肃国内,其他势力也没闲着。
  苻健击退桓温后,相继消灭孔特、乔秉、刘珍、夏侯显、胡阳赤等势力,击败王擢、张重华的联军,囊括雍秦二州。
  其后,苻健亲自下诏:“其自公卿以下岁举贤良、方正、孝亷、清才、多略、博学、秀才、异行各一人。或献书规谏,或面陈朕过,其悉以闻,勿拘贵贱。”
  特意强调勿拘贵贱,是继梁国之外第二个大力启用寒门庶族的势力。
  遂于平朔门设置来宾馆以招抚远人,又在杜门建起灵台,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轻徭薄赋不兴土木,垂心政事,优礼耆老,修尚儒学。
  重用鱼遵、雷弱儿、毛贵、王堕、梁楞、梁安、段纯、辛牢等才智之士。
  除此之外,苻健力行节俭,分遣使者问民疾苦,宽重敛之税,弛离宫之禁,罢无用之器,去侈靡之服,凡羯赵之苛政不便于民者,尽皆除之,人心由是大悦。
  苻氏不仅作战勇猛果决,连治国也是雷厉风行,大刀阔斧,久经战火的关中迎来勃勃生机。
  原本对苻健称帝颇有微词的关中士民,也逐渐归附。
  不过,桓温的北伐也重创了氐秦,丞相苻雄和太子苻苌离世,影响极大。
  苻健因苻雄之死呕血悲呼:“天不欲吾平四海邪!何夺吾元才之速也?”
  自此之后身体一直不太好,又宵衣旰食,励精图治,身体每况愈下。
  立太子之事也就提上了议程。
  强太后推荐爱子晋王苻柳为太子,但苻柳在一众苻氏子孙面前,显得太过平庸。
  苻菁、苻生、苻飞、苻法、苻硕都勇猛善战,为氐秦扫平关中。
  就连苻坚也表现突出,在蒲坂与邓羌大破姚氏,生擒姚兰。
  即便将苻柳立为太子,但很难镇得住一众如狼似虎的兄弟。
  苻健为此大感忧虑,“石氏之败,在诸王自相残杀,方有冉闵趁势而起,我家儿郎如此……英勇,只怕……”
  苻雄死后,秦国军权开始向苻菁倾斜。
  当初攻入关中时,苻菁也立下汗马功劳,而苻菁一向志向远大,苻柳肯定压不住他。
  “能力压平昌王者,唯有淮南王!”雷弱儿拱手。
  淮南王即是苻生,勇猛好战,大战桓温时,冲锋陷阵,斩将擎旗,杀伤晋军甚众,在秦军中威势极高。
  “近日长安有三羊五眼之谶,莫非应在淮南王?”强平道。
  苻柳、苻生都是强皇后所生,对强氏而言无伤大雅,只要不立苻菁即可。
  肉当然要烂在自家釜中。
  “三羊五眼?”苻健很自然便联想到苻生的独眼,“此非……天意耶?”
  苻健雷厉风行,当即立苻生为太子……
  时至九月,秋风萧瑟,天气略寒。
  不过中原各地迎来了一场丰收。
  周牵率十余万奴隶埋头苦干,兴修水利,开垦荒田,将许下屯田与淮北屯田连接起来,良田纵横数百里,从许昌绵延至寿春,一场丰收就收七百万石粮食,还是以稻米为主。
  黄河两岸则多种粟与麦,同时迎来丰收。
  这也算是近十年以来,难得的好年景。
  有这些粮食的支撑,梁国物资大为充实,不再有百姓逃亡江东,人心越发稳固起来。
  曾经消失的商贾又开始盛行起来。
  百姓闲暇之余,也会打打猎,采摘山货,到城池里贩卖。
  而许昌、邺城、广固、郓城、彭城等大城开始出现大商贾,生意范围扩充至代国、江东、燕国、并州等地,互通有无。
  在李跃的理解中商业能更快促进国力复苏。
  毕竟很多东西官府弄不到,这些商贾却神通广大,什么都能搞来。
  代国的牲畜,江东的劲弩,燕国的优良战马,市面都能见到。
  不过,王猛却对此大为反对,接连上表,“国家当以农为本,商贾逐重利,以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为能事,伤国家之根本,此风绝不可涨。”
  这还是李跃与王猛的第一次观念不合。
  重农抑商,历代皆是如此。
  商鞅颁布法令禁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
  西汉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晋朝令商贾一足着白履,一足着黑履。
  李跃不置可否,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商贾也是一柄双刃剑,至少目前能快速提振国力。
  但王猛的上表很快又来了,“管子云:万乘之国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然者何也?国多失利,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殿下大开商贾之风,民皆逐利,谁治耕桑?商贾易收买,出卖国家,还望殿下多多思量,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