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节

  谢慕林眨了眨眼,好奇地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徐夫人怎么又添了新病症?昨天发生什么特别的事了吗?”
  朱瑞笑笑:“你可知道,这回父王进京,我怕他身边少人使唤,所以特地把小徐派给他了么?这对小徐而言,是个极好的机会,因此非常上心。徐氏也不知打哪儿听说了这件事,昨儿特地把小徐叫过去说话了,嘱咐了一堆有的没的,真真异想天开!我都懒得跟娘子细说她到底嘱咐了些什么话,反正……小徐没答应,还毫不客气地把人驳了回去,结果徐氏受不了,又吐了一回血,于是就病倒起不来了!”
  谢慕林听得目瞪口呆:“小徐跟她虽是一个姓的,但说来两房人早有旧怨,先前她曾经想要拉拢小徐,也失败了。为什么到了这一步,她还觉得小徐会抛开锦绣前程不要,受她唆使呢?!”
  第1305章 聪明
  徐夫人是出于什么想法,认为小徐这个堂侄可以为她所用,朱瑞并不关心。他只需要知道,小徐不会背叛自己就可以了。
  小徐与小洪同为顺义郡王生前的外戚家族后代,被顺义郡王事败连累,家族败落,小徐家因为有老太妃这位长辈支撑而保住了官宦人家的体面,小洪家却是合家回乡,耕读传家,直到朱瑞前去寻找,才终于有了个小洪出仕。这两个少年虽是相似的出身,际遇却大有不同。但眼下他们同样背负着家族的期望,希望能跟在朱瑞身边,依靠这位新晋的永安郡王,重振家族门楣。
  小洪选择的法子是坚定地跟随朱瑞,用心为他办事,忠心不二。
  小徐稍有不同,他虽然也对朱瑞忠诚,却没忘记自己的目的始终都是尽可能地往上爬,只是爬的过程中不打算背叛朱瑞而已。
  前些时候徐夫人同样企图利用小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小徐选择了忠于燕王府与朱瑞,背过身就向朱瑞报告了她的行径。朱瑞知道,小徐或许会忠诚于自己,但如果自己不给他向上爬的机会,那这份忠诚迟早会打折扣的。在这件事上,小徐或许并不象小洪那般稳重可靠。所以,作为对小徐忠诚的回报,朱瑞决定让他跟随燕王南下京城。
  万隆曾经也是朱瑞身边办事的人,但他在京城期间,出色地完成了情报分析工作,所以得到了燕王的赏识,愿意为他打造一个适当的军中出身,还为他保驾护航,直送进兵部担任正式的官职,从此往后,便是一片坦途了。有这么一个榜样在前头,即使朱瑞没有更多的小姨子可以许配给得力下属,小徐也有望在万隆回北平成婚期间,接手他的工作,证明自己的能力,然后获得同样的提拔。
  小徐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他能做得比万隆更好。虽说他不可能成为永安郡王的连襟,可他身后的家人不会拖他的后腿。既然有家人拖后腿的万隆都能获得成功,没理由他不行!
  他知道这回能随燕王进京,是个极好的机会,因此对朱瑞感激涕零。他怎么可能会为了徐夫人这个曾经害得他全家被逐出北平,父亲也只能在偏远地区任小官小吏无法升迁的罪魁祸首,平白葬送了自己肉眼可见的光明未来?
  徐夫人或许并不知道,自己昔日对徐家嫡支的算计早已叫受害者知晓,还以为凭借着双方同出一家族的血缘关系,能支使得动小徐听从她的号令——她支使自己的娘家族人,从来都是无往不利的。
  然而,徐家人一向有精于算计的传统,徐夫人有自己的小心思,小徐同样有。
  从前徐夫人在北平还得势时,他即使不会亲近对方,也还能保持面上的礼数,不叫徐夫人知道他内心真正的想法——这兴许也是徐夫人至今还觉得自己能说动小徐的原因。可如今徐夫人早已失势,连亲生女儿都弃她而去了,小徐又何必再维持昔日的礼数呢?自然是随心所欲地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甚至是说些毫不客气的讥讽之辞,好为自己全家出一口恶气了!
  徐夫人就是被小徐那些毫不留情的嘲讽之辞,气得吐血病倒的,连亲生女儿离开北平,她都没办法挣扎起床去送一送。而昔日维护她、支持她的宗室长辈们,还要在她的女儿仁和县主面前说她的坏话,挑拨母女间的关系呢!
  朱瑞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了谢慕林,感叹道:“徐氏要是知道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会导致这样的后果,内心不知道会有何感想?也亏得朱瑎还愿意在仁和县主面前为徐氏遮掩一二,否则在仁和县主心目中,她这个亲生母亲就真真什么脸面都没有了!”
  谢慕林忍不住问:“徐夫人到底想让小徐帮她做什么事?”
  朱瑞摆摆手:“不外乎传消息以及设法在京中挑拨离间什么的。小徐不过是父王身边的一个小跟班,他能干什么?传消息一事,叫父王知道了,他的前程就没有了。至于挑拨离间?他也干不了。此外大约还有设法破坏仁和县主仪宾的前程,好让他们夫妻回北平……哈,这种事与小徐有何干系?况且如今一心要进京谋官的是仁和县主的仪宾,若叫他知道,自己的前程是岳母指使人破坏的,他还能跟仁和县主继续过日子么?徐氏也不知是犯什么蠢,她自己忌讳京城也就罢了,为了不让女儿长留京城,竟然会想出这等‘杀人一万,自损三千’的蠢法子,真不知道该说她什么好。”
  徐夫人的心思若真叫仁和县主知道了,她还能原谅自己的母亲?朱瑎愿意替徐夫人遮掩,真的是个难得的好心人了!
  谢慕林心里倒觉得,朱瑎不象是这么纯善厚道的好心人。他一直以来表现出的形象都十分完美,可他也确确实实一直让徐夫人吃鳖了。说他是个全无心计的人,傻子都不信!谢慕林有些怀疑,今日他替徐夫人遮掩了一回,日后徐夫人要是一直恶心他们夫妻,他随时都有可能把事情真相告知仁和县主,真真正正地破坏掉她们母女之间的关系。
  到时候,仁和县主远在京城,与徐夫人相隔两千里,真有什么误会了,还能由得徐夫人慢慢通过书信解释清楚?
  到得那时,徐夫人的后援才是真正断了呢!
  朱瑞听着妻子的分析,忍不住挑了挑眉,笑道:“若朱瑎有这个心计,倒也不是坏事。做了顺义郡王嗣子的人,若是个蠢人,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来呢,但若是个聪明人……他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父王当初会同意让朱瑎来做这个嗣子,恐怕也跟他的聪明脱不了干系吧?
  这样也不错,有个聪明的嗣子一步步将徐氏的根基斩断,从此她就只能待在顺义郡王府的后宅中安静养老,不能再给我们制造麻烦了。相应地,我们燕王府也会回报朱瑎这个聪明人,一份光明的前途,让他真正成为我们的自己人。当顺义郡王府的势力不再与燕王府为敌,反而成为我们的助力之时……北平宗室这些人,便再也掀不起风浪了。即使边疆承平,燕王府终有一日要交出兵权,无法再凭兵权震慑北平地界上心思叵测的小人,我们也照样能过清静安逸的日子。”
  第1306章 织场
  燕王护送太后与四皇子一行离开北平后,北平城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各人又过上了寻常的日子。
  燕王府中,燕王妃虽然思念着丈夫,但女儿初嫁,总是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有着这样那样的困惑与不解。她忙着帮助女儿适应婚后的生活,还要打理王府中馈,倒也没有太多时间伤春悲秋。
  朱瑞接过了父亲燕王的事务,除了留在燕王府中处理王府政务,以及北平本地的军务以外,隔上一段时间,还得带人往周边几个军营去巡视一番。他早已跟那些军营主事的将军们混熟了,本身驻守开平卫时,亦有军功在身,倒也没什么人会小看了他,双方相处得还算融洽。有时候,他会把妹夫袁燮也捎带上,无论他们到了哪个军营,对方的态度总是要更热情几分。在北方边军各部看来,与生于京城、长于京城、才到北平没几年的朱瑞相比,还是边军将门出身的袁燮更象是他们的自己人。
  朱瑞在燕王府的时候,谢慕林的日子过得很平静,主要是就处理一下自家院子的事务,然后陪着新婚丈夫甜蜜一番。只是这样的日子并不多,朱瑞一离开,她就要独守空闺了。作为新婚的小媳妇,坦白说,她稍稍感到有些不适应,过了两日方才心情平静下来,只当又重新过上从前未嫁时在家的日子罢了。那时候她过得充实,没理由才跟朱瑞结婚不到一个月,乍一跟他分开,便觉得不适应了。
  她找了不少事情来做,除了帮衬燕王妃打理王府庶务,以及把太后一走就立刻被镇国将军夫人送进燕王府的李三姑娘带在身边,教她看书、做针线、管家以外,还开始料理起自己的嫁妆来。
  她陪嫁了一处温泉地,因为婚期提前,家人只来得及在那块地上简单盖了个院子罢了。如今她有空闲了,手里也不缺银子,朱瑞还把自己的私房全都交给了她,顺带的还有他手下的人,燕王妃也说,她可以使用燕王府辖下的工匠,连建材供应都不必担心,比从外头采买要便宜许多,那她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带着人到小汤山那块地转了一圈,看过周边环境以后,迅速出了房屋设计图纸,便交代燕王府的工匠作修改作方案去了。
  最终图纸要出来,还得等一段时间,谢慕林又开始翻找起自己那些织机的图纸。她当初向父亲谢璞要求陪嫁的人手时,就特地要了几位熟练的织工,自然是为了日后能自己开织场的。她开的织场,出产的布料即使不指望能卖出大价钱来,至少也要保证自家使用。
  燕王府那么多人呢,一年下来,光是布料采买都得花上多少钱?若能节省下一部分,执掌中馈的人就能轻松许多了。更别说燕王还得照看那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弱病残士兵,以及阵亡士兵的家眷。在边疆发生战事的时候,他还有可能需要帮着垫垫军费,免得将士们在钱粮衣被军械这种事情上吃了亏。
  燕王府拥有燕地的税赋收入,本身也有大量产业进项,自家人口也少,可燕王一家每年的花销依旧颇为节约,钱却一点儿没少花。这种钱不能全靠朝廷出,国库里就算有足够的银子,朝廷上的官员们也会拖拖拉拉,并习惯性地提防燕王这位实权藩王,能克扣一点银子就克扣一点银子,能晚几天交付就晚几天交付,从来都不会按时按数儿拨军费。燕王还能跟他们争吵吗?又不好跟皇帝这位兄长斤斤计较,可那些急需花销的地方却等不得,他便索性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也亏得北平繁华,地方官员们也都既精明能干,又有清廉正直的操守,才让燕王近年来没为钱财的事发过愁。只不过作为贤内助的燕王妃,私底下其实并不是没有烦恼过的。她要在隐瞒燕王实情、保住丈夫颜面的前提下,维持住燕王府的周转,不让外人发现他们财政上的窘迫,着实费了不少心思。偏偏她本身的嫁嫁并不丰厚,娘家人也帮不了多少忙,只能竭尽全力了。
  早年老太妃还在时,燕王妃还得维持老太妃的待遇,时不时又要应对徐夫人母女的索求,为此呕心沥血,绞尽脑汁。可除了吴琼叶姑姑,她不敢向任何人说出自己的烦恼。等到老太妃去世了,女儿永平郡主也长到可以帮她分担庶务的年纪,她才稍稍轻松了一些。如今徐夫人搬出燕王府,另立门户,又有新媳妇谢慕林进门帮衬,燕王妃才算是真正放松下来了。
  这些内情,燕王妃都一五一十地跟谢慕林说了。在燕王妃心目中,燕王府是不可能交给什么过继的皇子继承的,朱瑞早晚会成为燕王府的新主人,到时候谢慕林就是这座王府的主母了。她必定要知道这些东西,否则日后如何执掌中馈?燕王妃丝毫没有保留的意思,她还巴不得儿媳妇早日成长起来,替她分担中馈大任,她也好彻底轻松几年呢!
  谢慕林从前未嫁时,想着婚后要开织场,是打算给自己挣私房钱的。如今也不必多想了,私房钱不急着赚,还是先考虑如何替燕王府开源吧!
  于是,由燕王妃出面,从燕王一直以来照看的那些阵亡士兵家眷中,挑选一批妇人,由谢慕林手下的熟练织工教导,学习操作织机。与此同时,朱瑞麾下的木匠们,也开始带着到北平后才收的学徒,开始依照自家新主母给出的图纸,大量制作织机了。他们也不必制作那些特别要求技术与配合的提花机什么的,只要时下最主流的普通织机,加装一个飞梭装置,可以大幅提升织造速度就行。
  燕王妃从燕王府名下的产业中,拨出了两处位于外城的房产,给儿媳妇开织场用,另有数十名伤残老兵并他们的妻儿,任安保、巡场、搬运、清洁后勤等职务,只等织机制作完毕,女工也培训完成,便可以随时开工生产了。
  但在那之前,谢慕林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她的织场不准备出产丝绸,而是主要以棉布为主。那么,制作棉布所需要用的棉花从哪里来呢?
  第1307章 棉花
  “这事儿还不容易解决么?”永平郡主听说了自家嫂子的烦恼后,立刻就给她提供了靠谱的建议,“真定就有棉田。袁家的田地里有一部分是种了棉花的,年年都收获不少,袁家麾下的旧部,还有从前的亲兵,家里的下人、佃农,每逢冬天都能得到袁家分派的棉花,从来不愁没有冬衣可穿。其实除此以外,每年袁家都有不少剩余的棉花,往年不是卖给过路的客商,就是随意往相熟的将军那儿送了。若是嫂子这里需要,大不了我跟袁燮说一声,除去我们自家要用的棉花,其他的先送过来?反正走礼的事儿,也不是非得送棉花不可。那东西既占地方,又不值什么钱,还不如直接送布匹省事实惠呢!”
  谢慕林忙道:“若袁家真能给织场提供棉花,那可真真是帮了我大忙了!只不知道袁家每年能匀出多少棉花来呢?”
  这个永平郡主就说不清楚了,她得回家去问问婆婆与太婆婆。
  结果她没有带回数字,却把婆婆袁夫人给带过来了。
  谢慕林与朱瑞成亲的时候,袁家虽然送上了丰厚的贺礼,袁燮也出席了喜宴,但袁老夫人与袁夫人都自诩是未亡人,不该出现在别人的婚礼上,给人带来晦气,所以并未出席。算算时间,除去在码头上送别太后与四皇子、燕王、永宁长公主那天,谢慕林曾经与袁家两位夫人匆匆见过一面外,就没真正跟她们中的任何一位坐下来仔细说过话了。今日见得袁夫人,她特地表现得热情了几分。
  不过袁夫人并没有耐心与她寒暄客套,彼此见过礼后,便开门见山地问起了她要开织场收棉花的事儿:“郡主与老夫人和我说起时,老夫人与我都十分高兴。不是因为袁家有棉田之故,而是因为……昔日与我们老将军有同袍之谊的好几位旧友,眼下家里都有棉田呢!从前他们还认得一位厚道的棉花商人,用一个公道的价钱买下他们出产的棉花,前两年这商人因受被服案牵连,已经离开了北方,不知去向了。去岁他们地里出的棉花无人收,只得胡乱散卖给过路客商,却不走运遇上了奸商,几乎血本无归。我们这些亲朋故旧看到他们几家的惨样,心中也十分不忍,只是有心无力,除了送些钱粮,帮着催促官府早日将那奸商法办以外,便无计可施。但郡王妃如今说要收棉花开织场……”
  谢慕林顿时明白了她的意思,忙笑道:“既然是袁家的熟人故旧,想必都是可信之人。若是能提供大量优质的棉花,我这织场就不愁没有原材料了,那可真真是省了我许多事呢!还请夫人告诉我,您家那几位故交家在何处?今年是否亦有大量棉花需要出售?我这边好打发人去交涉。”
  袁夫人笑道:“倘若郡王妃信得过我,我这就写信跟那几位旧友说这事儿,让他们立刻把棉花装车送过来。郡王妃放心,他们几家的棉花都是好货色。往年他们几家想种棉花的时候,都是从我们袁家拿的种子。”说着她便示意身边跟着的侍女,“把我们家去年收的棉花拿给郡王妃瞧瞧,绝对是织上等棉布的好材料。”
  侍女连忙将手里的大包袱放在屋子中间的圆桌上打开,露出了里头包裹的大团雪白的棉花。谢慕林走过去看了看,发现棉花已经统统去了籽,晒得干爽蓬松,撕下一小团细细验看,还真是适合用来织布的品种。只不过这个品种的棉花,织出来的布恐怕要稍稍粗厚一些。
  不过不要紧,若不是专门冲着中高档市场去的,在北方粗厚一些的棉布,可能更适合普罗大众,更别说谢慕林如今开的这个织场,将来出产的棉布,大概率不会进入外头的市场,不是燕王府自行消化了,就是作为一种福利,让燕王分发给手下的将士或是伤亡士兵家眷了。
  谢慕林非常内行地给袁夫人做了个说明,随即表示,只要她相熟的那几家提供的棉花与这一包袱的棉花是相若的质量,那她以后要收购棉花,就跟那几家签订长期合同了。袁家若想参与进来,她也完全没有意见。
  袁夫人面上顿时露出了喜色:“郡王妃是爽快人。既如此,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我敢给郡王妃打包票,我们袁家那几家亲友,提供的棉花绝不会让郡王妃失望的!”
  谢慕林倒也相信袁夫人的保证,更何况,只要那几家提供的棉花质量不是太坏,这笔生意她都认了。不为别的,哪怕只是为了永平郡主在夫家的脸面,她也不会太过计较。
  永平郡主约摸也明白谢慕林的用意,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自家嫂子,也挤眉弄眼地,暗示她绝不会后悔做这笔买卖。考虑到永平郡主本身就是袁家的儿媳,对袁家的情况相当了解,想必也知道那几家是什么情况,清楚他们出产的棉花质量如何。她既然都这么暗示了,可见这些棉花的品质是有保障的,谢慕林心里也暗暗松了口气。
  袁夫人并未在燕王府久待。议定了这桩收购买卖,她立刻就回家去跟婆婆袁老夫人商议去了。婆媳俩先前就说好,这件事必须尽快通知他们的旧友,最好是赶在今年棉花下来之前,敲定此事,以免旧友家重复去年的悲剧,再次损失惨重。
  当初袁老将军去世,袁燮尚且年少,他们一家孤儿寡母苦苦支撑的时节,多亏了这些旧友时时帮衬,否则袁家的日子只会过得更艰难。如今袁家熬出来了,袁燮又做了燕王府的女婿,前程似锦,正是他们祖孙三人回报旧友的时候。去年他们还不知道要如何帮助对方,眼下有这么一个大好机会,怎能错过呢?
  袁夫人风风火火地离开了,却把永平郡主留了下来。她还希望儿媳妇能跟永安郡王妃这个嫂子好好亲近亲近,若能说服后者多收些棉花,那就更好了。
  只不过,永平郡主觉得棉花这事儿定了就是定了,她哥哥嫂子都是爽快人,不必啰嗦太多,反而显得生分。她跟谢慕林提起了另一件事:“嫂子,你开织场,是拿陪嫁与燕王府合伙经营,是想为燕王府开源么?可这本该是你的私房,你会不会觉得太亏了?”
  谢慕林笑道:“这有什么亏的?我就算是独立经营织场,织出来的布也是要往外卖的。如今不必我操心销售的事,无论织场出产多少布匹,颜色款式如何,燕王府都包圆了,价钱也不差,有什么不好的呢?”
  “那……”永平郡主顿了一顿,“你就不打算另外再经营产业,给自己赚点真正的私房钱了?”
  第1308章 合作
  谢慕林听出了永平郡主话里有话,便笑道:“郡主莫非是打算与我合伙挣私房钱?”
  永平郡主笑道:“我倒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想起从前嫂子还在娘家时,说过你与娘家姐妹们合伙开点心铺子,赚些脂粉钱,我那时还说,要时时光顾你们家的铺子,好给我婆婆送些南方点心吃吃呢。结果,我虽然听说谢家在北平城里开了点心铺子,却没怎么见里头有南方点心,顶多就是比外头别家铺子的点心味道略好一些,却还是不大合我婆婆的口味。我心里正纳闷呢,猜想嫂子大约事忙,还没顾得上这个,便过来问问。嫂子这铺子,多早晚才开呢?我还等着要孝敬我婆婆呢!”
  谢慕林哑然失笑。
  点心铺子,她们姐妹几个在湖阴县早已经营熟了,几家铺子生意都不错。虽说如今她们人到了北平,但因为有可靠的人手帮衬,族里的长辈们也愿意替她们看顾,因此几位掌柜每季仍旧能透过谢家商队的船,往北平给她们这几位小东家送收益。银子不算多,每人也就分个几十两,但在没什么收入的闺阁女儿眼中,已经是很不错的外快了。谢映芬还得靠这些银子去打发生母宛琴的父母家人,把人安插到谢映慧与黄岩夫妻南下的船队里,送回京城去呢!
  谢映慧到了京城后,也给娘家来信报了平安,其中就有提到,她会定期跟毛掌柜他们联系,叫他们把几家铺子的账簿送来对账的。有大姐盯着,那几家铺子自然就更没问题了。
  北平这边,冬天时天气太冷,她们姐妹顾不上开铺子的事儿。开春后她们先是忙谢映慧的婚礼,接着又是谢慕林的婚礼,事情一直不少,也就是前不久,才抽空寻了间铺子,开了家点心铺试试水。考虑到北平人不一定适应得了江南点心的味道,谢映芬负责经营事务,就先定下了“北点南作”的方针,用江南制作点心的方式去制作北方口味的糕点,然后再慢慢推出江南细点来。这几年,谢慕林陆续拿出了许多南北点心的制作配方,谢映芬与杨沅都学了,就算只在点心铺子里卖北方口味的点心,也照样能吸引许多顾客。她们打算慢慢经营,谢慕林自然不会反对。
  不过,永平郡主自然抱怨起这事儿了,早前她也确实跟谢慕林打过招呼,谢慕林自然不能不给她一个答复。
  她把自家姐妹几个商量定的经营方针告诉了永平郡主,又道:“我跟我四妹妹说一声,每逢店里要推出南方点心,就提前给郡主捎个信,如何?郡主若是有感兴趣的,说一声,店里自有人送上门去。又或者……郡主想给袁夫人送什么样的点心,就跟我们说一说,若是我妹妹她们知道做法,便可以尽快安排人做去了。”
  永平郡主笑道:“这有什么意思?我难道还找不到个好的白案厨子,专门为我婆婆做点心么?要的就是这种上街买的乐趣!我还怂恿婆婆和我一同逛街呢!原本还想连老夫人也请动的,无奈老夫人说她老胳膊老腿了,不受那个罪,也不爱吃什么南方点心,若是有北方的细点,味道还不错的,最好甜软一些,就给她捎一份回去。上回我在你们姐妹的铺子里买不着南方点心,只好捎带了几包北方点心回去,老夫人吃得挺开心的,就是我婆婆只能陪着她老人家用,却始终未能尝到家乡风味,有些遗憾罢了。”
  谢慕林明白了:“成,我这就给我妹妹送信去。其实她们刚开业时,只是想试试水,如今铺子经营良好,也差不多该推出新产品了。”
  永平郡主道:“你们姐妹的铺子何止是经营良好?我看他们生意好得很!我和婆婆去那日,铺子门前排出老长的队,差不多有三四十人立等着要买你们家的点心呢!我看你们寻的铺子就是太小了些,若是大一点儿,再多找些人手,制作出更多的点心,也照样能卖出去,还不必让客人排队呢!嫂子若是没有合适的铺面,只管跟我开口,我手里有好几家陪嫁的铺子呢,袁家在城里也有几处产业,我给嫂子打折呀?”
  谢慕林有几分心动:“回头我跟我妹妹们商量一番,等有了准信,就给郡主捎话去。”她又问永平郡主,“你真的不跟我们合伙吗?其实掺一股也行的,这样你想要什么点心,就算我们暂时没往外头卖,也可以叫厨子事先试做一下,尝尝味道。”
  永平郡主有些犹豫:“这样好么?其实我不大耐烦理会做生意的事儿。我母妃主持王府中馈,王府名下的产业,其实也多为田庄、牧场、林场之类的,少有商铺,便是有,也多是收租子。袁家也差不多是这样,名下固然有大量的田地庄园,也有商铺,但都是租出去赚租钱的。除了每年收获之后,往外卖些粮食棉花果子毛皮药材……并不做什么正经生意。”
  谢慕林笑道:“郡主要是不想理会生意上的事,那就不理会,每季看看账簿,知道铺子赚了多少钱,你自己又能分多少,也就可以了。我如今也不怎么管店铺的经营,只是一开始出了本钱,又帮着寻了些糕点方子,找合适的人手做糕点,其他采买材料什么的,都是我四妹妹、表妹她们在操心,我只管坐等分红就行。我只是觉得,点心铺子以后若是越做越大了,就急需要可靠的靠山,才能避免有人不长眼上门寻衅。如今有了我这个郡王妃,若能再添上郡主与袁家的份量,那在北平地界上,就再也不会有人胆敢寻这家点心铺的麻烦了。”
  永平郡主笑道:“在北平地界上,还有谁家的份量比燕王府更重?嫂子是燕王府的未来主母,有你在,便足够给任何铺子撑腰的了。”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永平郡主也没拒绝谢慕林的好意。她给谢家姐妹的点心铺子提供新铺面,再出点本钱,参上一股,日后不必操什么心,每季都能有一笔稳稳当当的分红,哪怕留着做脂粉钱也好呀。在燕王府长大,永平郡主一点儿都不嫌银子多的。
  同时,她也觉得,既然参了股,那就不能什么都不做,坐等分红了:“我陪嫁的庄子上,有出产点心铺子所需要的原料的,还有袁家田庄里出产的红枣、干果什么的,但凡是铺子里需要的,嫂子只管开个单子来,我直接叫人送过去,就不必你们姐妹再费事儿去收别家的货了。货款也不必担心,每月月底结算,先把东西卖出去了再说,我这里不着急。”
  眼看着永平郡主迅速进入了角色,谢慕林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第1309章 热心
  听说女儿永平郡主与儿媳妇谢慕林要合伙开铺子,燕王妃顿时就热心起来。
  她拉着女儿与儿媳妇,问她们需要什么帮助?燕王府在城内最繁华的地段有许多商铺产业,人手也不缺,包管厨艺精湛,忠诚可靠,甚至还有精明能干的掌柜可以供她们挑选,就算她们想开十家八家铺子都没问题,人手是绝对足够的,原材料也可以找到充足的供应商。比如谢家做点心习惯用的牛乳、鸡蛋和糖什么的,对于一些商家而言,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好货色,但对燕王府而言就一点儿难度都没有。
  谢慕林微笑着表示:“原材料我们都已经有了供应商,不过若有更多的牛乳和鸡蛋,自然是好事。”谢家姐妹原本找到的牛乳供应商是一家小牧场,出产的牛乳品质优良,就是数量有限,供应一两家铺子不成问题,生意规模一扩大就不行了,更何况还有运输与保存的问题。现在谢家是每日派专人专车到郊外牧场去拿货,当天就得用完了。谢慕林相信,燕王府的牧场能完美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不过永平郡主表示,用不着燕王府出马,她也能解决这个问题:“我陪嫁的奁产里头不但有田庄,也有牧场,光是供我一个人喝牛乳,实在绰绰有余。袁家人不爱吃这个,袁燮跟着我喝,一天也不过是一两杯罢了,剩下的我都是拿来做糖块或点心去了。”糖块和点心多是用来走礼,可袁家如今需要走礼的地方并不多,很多时候做出来的东西都浪费了,永平郡主还往城里的慈幼局送过好几回东西呢。据牧场的主管上报,说牧场里养的牛又生了小牛,可以想见,将来出产的牛乳只会越来越多。与其浪费在别的地方,还不如拿来供应给点心铺子。
  朱瑞如今手里的产业中,也有养牛的牧场,只是目前养的牛还没到可以出奶的岁数,所以谢慕林才让自家小妹另寻别的牛乳供应商的。但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小夫妻俩手中的产业就能解决一部分的牛乳供应了。再添上永平郡主那边的份,足以支撑三到四家点心铺子的用度。等到什么时候她们开的点心铺再次扩张,才考虑让燕王妃掺和进来,也不迟。
  燕王妃还觉得有些遗憾:“这倒罢了。别的东西还有什么缺的,你们只管跟我开口。都是自家人,自家产业,没有自家明明有,却还要往外头采买的道理。我们自家出的东西又不是不好。”接着又兴致勃勃地问起了谢慕林跟娘家姐妹们合伙开的铺子都卖些什么点心?当场就要打发人去买,说是吃着好吃了,便大批买进,哪怕是用来日常走礼赏人也是好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