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第71节

  看他这不自在的扭捏劲,周青林直截了当地开口道:“这些算是给你的额外补贴,我数三下,要不要随你。”
  “要要要!”一听是给他的补贴,张添头没等周青林把“一”字数出来,就一把接过棉布和点心,笑嘻嘻地往外就跑。
  跑得老远时,还不忘回头大声道谢:“谢谢青林哥!”
  张寡妇正准备到路口去瞧瞧呢,这天都黑透了,她家铁蛋咋还没回家呢,该不会吃席时喝多了酒醉在半道了吧?
  可没等她把灯笼点着,院外就传来了儿子的喊门声,张寡妇忙跑出去开门。
  等看清儿子手上拿着的东西时,她有些吃惊,忙道:“铁蛋,这布料和点心哪来的啊?”
  “娘,这些都是儿子挣来的,喏,还有这个。”说着,张添头把衣兜里的银子掏了出来,那骄傲劲,张寡妇只在儿子小时候看到过。
  那时相公每次跑商归家时,都会给铁蛋带回吃的和玩的,当时儿子就是这么一副骄傲得意的表情,可自从他老爹没了后,就再也没有过了。
  想到以往的种种,张寡妇抹了抹眼里的泪。
  “这有啥好哭的,娘,这银子你收着,赶明儿去找找黄媒婆,让她给我说个媳妇吧,也不用多好看的,只要人好,能好好过日子的就行。”
  “诶诶!”听儿子这么一说,张寡妇顿时欢喜得不行,那啥忧伤的情绪立马都没了,忙开始在心里琢磨起娶媳妇的大事来。
  ......
  作者有话说:
  备注部分来自网络。感谢在2022-01-24 12:46:52~2022-01-25 14:04:0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不想说话 20瓶;红颜 5瓶;是栓栓啊 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9章 、回书院
  第二日, 周向东和老刘头就拿着田地契跟着周青林到镇上去了。
  到了县衙,依旧是高主簿领着他们去了免田税登记的户房。
  老刘头还是头一回碰到说话这么和气的官老爷呢,他心里不免有些激动,没想到自家女婿在衙门里头也会有认识的人。
  见那叫高主簿的官老爷先带着他们去书吏那里把过户手续办好, 然后又告知他们登记在册的这些田地日后都不用再交田税了。
  这言笑晏晏的说话场景让这对郎舅有些不适应, 心道, 自己啥时候受过这种待遇啊,这可都是沾了周青林的光了。
  本以为前些天地里收的粮食还是要交税的,哪知那户房的书吏告诉他们,从今日起就都不用了。
  那岂不是马上就能省下几百斤粮食啦?
  老刘头和周向东两人对望一眼, 心中暗喜,看着周青林的眼里满是感激。
  回到晓金村后, 周青林就把新办的地契还给了他们,虽上面写的是他的名字, 可地契在自己手里他们总归要安心些。
  这几日家里要忙的事多, 周青林从府城回来后就没停歇过,老刘头夫妻两人更是已经连着忙碌十多天了, 是以吃过了晚饭, 大家都早早回房歇下了。
  等几个闺女都睡下后,夫妻俩就商量起接下去的安排来。
  家里的房子虽已经盖好, 可后续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像厨房的大灶台和正屋里的炕都还未做呢,老刘头说过几天他就去请专门做这个的师傅来帮着盘炕和打灶台。
  还有家里这么多间房的窗户纸也都该糊起来了。
  再有张老实送过来的粮食都还堆在东厢房的地上呢,他还得让张木匠做一个装稻谷的大谷柜才行。
  这么多事情一时半会儿肯定忙不完。
  而周青林跟书院只请了七天的假,算上今日已经过去五天了, 后日他就得动身回安州府了。
  所以刘莲芝决定和几个闺女就先留在晓金村, 等忙完家里的事情再说吧。
  “也只能先这样了。”周青林点头, 总不好让岳父岳母一直帮着操劳。
  “还有,前几日给报喜人的赏钱你记得还给岳母。”周青林叮嘱道。
  “知道了,明日我就拿给娘。”刘莲芝笑着点头。
  ……
  一日后,周青林告别了妻儿,一个人乘车往安州府而去。
  下了马车,他就急步往旺枝巷赶,心想,也不知那放养在后院里的十几只鸡有没有造反来着。
  开门进院,他就听到好几只母鸡的咯咯哒声,这应该是又下蛋了吧。
  等他提脚快步到了后院时,眼前的情景完全出乎了周青林的意料。
  预料中的鸡飞蛋打的场景并没有出现,除了菜地里的黄瓜叶子、丝瓜叶子还有茄子叶子基本都被鸡啄光了之外,剩下的就是满地躺着的鸡蛋了。
  至于蛋为什么会下得到处都是,等周青林走到了鸡窝时才找到了原因。
  那天出门前,刘莲芝怕一个蛋窝不够十几只鸡下蛋来着,是以她临时又做了一个,可现在两个蛋窝里都各自蹲着一只纹丝不动的母鸡。
  看来这两只鸡是在孵小鸡了。
  周青林当场石化,这里十几只鸡他都不知道该咋处理呢,要是再来两窝小鸡的话,哎哟,他都不敢想象。
  周青林回屋里拌了些米糠喂给鸡吃后,就拿了簸箕把菜地里的鸡蛋都一一捡了起来。
  回晓金村时,这地里的黄瓜茄子什么的都已经摘下来带了回去,余下的小瓜丁儿经过十几只鸡日夜地搜罗,早被啄得连瓜蒂都没剩下,至于那些空心菜啥的更不必说,吃得杆都瞧不见了。
  是以现在菜园里基本没了菜。
  一共捡了三十六个鸡蛋,按照前段时间的产蛋率,周青林可以肯定那两只母鸡的鸡屁股下最起码有二十个鸡蛋来着。
  要孵就孵吧,周青林淡定地想着,反正小鸡长大了还得继续生蛋给他家闺女吃。
  ......
  第二日去书院消了假之后,周青林就开始扑到学习中去了。
  虽离乡试差不多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可要学的东西还真不少,除了五经和四书依旧是重中之重外,还有经史,时务和政治这些也要深入了解与吃透。
  说句实话,就按目前自己的所学来说,对于考乡试,周青林是一点底气都没有。
  不是他这个院试案首太谦逊,而是乡试的竞争实在不是一般的激烈。
  因为考中举人后,不但有超出秀才的待遇,还意味着这人已脱离了普通民众的阶层,算是正式进入了“士”的行列,是可以做官的。
  就好比周青水,有了举人身份后,如今就当了从八品的国子监助教。
  十年寒窗苦读,谁人不是为了出人头地有个好前程啊,是以乡试竞争的激烈自然是可以理解了。
  还有就是大历朝乡试举人的录取率低得惊人。
  早在院试结束后周青林就查过资料做了统计。
  新朝初建时,因战乱人口流失的缘故,那时举人录取率为百分之六,也就是每百个考生中就能出六个举人。
  如今没有外扰,百姓们生活安定,人口自然就越来越多了,而人口的剧增,也就导致了乡试录取率的越来越低。
  就拿崔讲学来说,他那年乡试的录取率还有百分之二,可到去年的时候就只有百分之零点六八了,一百个人里面连一个都不到。
  所以现在周青林的想法就是,顺其自然,不管两年后有没有希望,反正自己先努力往死里学就是了。
  “周兄,明日休沐你还是哪儿都不去吗?”
  看到周青林这段时日都忙于课业,吕志义和应进庆都有些不解,离乡试还有两年多呢,现在就这么拼没必要吧,两人不由得将目光都看向了周青林手里的书。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这是《中庸》。
  吕志义心道,这些书周兄不是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吗,怎么今日又开始研读起来了?
  见两人一副不解的样子,周青林笑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原来是这样,应进庆和吕志义两人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自从考中了秀才之后,他俩就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捧过一回书了。
  特别是这次回到家里,听到亲戚朋友对自己的各种恭维后,就越发不知东西南北了。
  这段时间每到休沐日,他俩就和同窗们山间水涧各处的玩,心都快玩野了。
  现在看到周兄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努力学习,吕志义和应进庆两人仿佛被浇了冰水一般,立马清醒了过来。
  话说,人家周兄一个小三元都还在手不释卷呢,自己一个连廪生都算不上的秀才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啊。
  想到这里,吕志义和应进庆两人也回到各自座位上,拿起书认真看了起来。
  见他俩回去了,周青林并没有分神多久,他翻到“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继续看了起来。
  刚刚自己说的“温故而知新”还真不是应付人的话。
  科举考试,从县试一直考到会试,这考题内容大体都离不开四书五经。
  就好比乡试,第一场,四书文一篇,第二场经文五篇,这两场的考题都是以四书五经为基础的。
  可见熟读这九本书的重要性,也证明了新的学问新的知识点,往往都是从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下学后,周青林背着书箱就疾步往家里走去。
  如今家里可是有不少张嘴等着他的喂食呢。
  那日他说由着那两只母鸡孵小鸡来着,心想着能有个二十来只小鸡最多了。
  哪知那天他从书院回来时,就看到早上还窝在鸡窝里的两只母鸡,带着刚孵出来的一群小鸡出来晃荡了。
  有几只小鸡还走不稳路,晃晃悠悠的动不动就往地上一摔,鸡妈妈就在边上耐心等着鸡宝宝自己站起来。
  周青林看不下去,想上去扶一把,结果被母鸡追得满院子跑。
  哼!这没良心的,白给它喂了这么多蚯蚓了。
  本想数一数到底有几只来着,可是小家伙们老爱躲到它娘肚子底下,自己怎么也数不清,不过目测绝对不低于四十只。
  老天,这可咋养啊!
  从那天开始,周青林的学习生活中便多了一样行当,那就是捡菜叶子。
  话说他第一天去饭堂捡那烂菜叶子时,着实吓了众人一大跳,都不可思议他们书院里的案首咋混到了这种地步了。
  等大家知道捡去的菜叶子是用来喂小鸡的,不免都松了口气。
  自那天之后,饭堂里洗菜的大婶们每天都会把择下来不要的菜叶给周青林存在那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