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搞基建 第26节

  “怕就怕在,他们还有别的动作等着咱们。”
  宁尚书的话没多久就应验了。
  白马寺住持所说的灾荒年的言论是被证实为谣言,而且是官府和白马寺主持亲自出马辟的谣。但是这次辟谣不仅没起到作用,反而更加剧了恐慌。
  有人甚至又放出了小道消息,说是朝廷也知道明年是个灾荒年,但是不愿百姓害怕,所以特意镇压这条消息,还联合白马寺住持欺骗百姓。说是谣言,其实本就是真的。
  一时间各种言论甚嚣尘上,此起彼伏。
  有人说那灾荒年的事情,还有人扯到前线的战事,说自己已经预料到这场战事将会持续很久,等到了明年军粮就会被消失殆尽,到那时还是要百姓上缴粮食以供军费开支。更离谱的还说袁征袁大将军要起兵谋反,如今粮食短缺正是因他而起。
  自然这前面的几个风声都是冯慨之闹出来的,后面的流言乃是顾淮南的杰作。
  至于更后面那些莫名其妙的流言蜚语,那就是齐国人自己瞎编的。不管什么时候,总有那些吃饱了没事干、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看到流言四起,又顺手推了一把。
  或许他们没别的意思,只是单纯地坏。
  他们的且不论,影响最大的还是冯慨之跟顾淮南的手笔。冯慨之跟顾淮南两个人行事完全是两种风格,冯慨之手底下有人又有钱,只要他把钱撒出去,自然是一茬接着一茬的人愿意替他卖命、替他办事儿,还会替他把事情办的妥当又漂亮。可顾淮南不一样,他无权无势,习惯于走一步看十步,这样才不会出错。不过他文笔佳,口才好,最擅长写一些稀奇古怪的话本子。再通过说书先生街头巷尾的叫花子,把他想传达的意思顺理成章地传达给齐国的百姓。
  冯慨之曾经也说顾淮南行事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了,可他也不想想,顾淮南如今只是个微末小官,若不是他消息灵通,且结交的人又多,又有一些手段的话,连站到冯慨之面前被他腹诽都做不到。
  这两人彼此看不惯,却又共同推动了齐国粮荒一事。
  顾淮南本是为了挑唆袁征跟齐皇的关系,结果阴差阳错的帮了冯慨之一把。
  这些各种流言真真假假,最为迷惑人心,便是聪明人一时间难以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更何况是这些普通百姓。百姓的思想跟行动其实是最好控制的。只要舆论控制得当,就能指哪打哪。在谣言面前,普通人是没有一丁点分辨能力的。只会人云亦云,起哄闹事。
  说明年粮食不够,那这些百姓便迫不及待的去抢购粮食,且往往还是有钱的地主起头,以高价买入剩余粮食,至于那些更有钱的,自然也就买得更多,且根本不计较价格。
  都到了这个地步了,前囤粮食孰轻孰重,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这几日,齐国街头巷尾议论得最多的还是粮食的事:
  “听说了吗,吴员外家已经买了两间屋子的粮食了。”
  “咱们镇上的粮食都被买完了,昨天我去粮店里头问了一句,他们那儿都已经没粮了。要是再这么下去,只怕铺子都得倒闭了。”
  “这可怎么办,明年又是个饥荒年,再不买粮食。岂不是要被活活饿死?”
  “不管了,打今儿起我就在那粮店等着,当初就是他把我们的粮食给收过去了,若是没有他们那么多事儿,咱们现如今也不会缺粮食,都怪那些奸商!”
  骂归骂,吵归吵,但是粮食总归还是要抢的。尽管朝廷已经下了令,禁止百姓哄抢粮食,但是有些事情他就是越想禁,越禁不住。禁止哄抢,在百姓看来就证明缺粮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他们要是再不抢的话,那不就是傻子吗?谁也不想当傻,所以齐国境内的粮食价格也就会越炒越高,再加上有冯慨之的人在里面搅风搅雨,粮食生生三倍不止。
  何其恐怖!
  冯慨之灵机一动,又让人放出风声,说粮食还会继续长,如今只是翻了三倍,等到了年底,还会再翻一倍。
  这言论一出,不少人又开始分析粮食会不会再翻一倍。分析来分析去,便得出了粮食果真还要再涨的结论。
  齐国朝廷这下慌了,本想开仓放粮,可是仓库的粮食也有限,就算把所有仓库的粮食都放出去了也无济于事。而且,谁知道他们放仓粮后,外头还会不会又有那些奇奇怪怪的论调。
  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管他们做什么,百姓已经完全不相信朝廷了。去过也是头一次对付这么棘手的事,经验不足,怎么做都是错。
  宁尚书这些日子急得头发都白了,他把萧瑾骂的狗血淋头。毕竟,宁尚书也不知道这件事情是谁做的,但总归跟夏国皇帝脱不了干系就是了。
  要是他不点头的话,谁能有胆量做这种事?
  朝廷插不了手,也没有能力插手,只能这么眼睁睁地看着粮食价格一天比一天高,百姓一天比一天惶恐。
  这些粮商们一看这情况,哪里还坐的住?
  谁也不能就这么眼睁睁看着粮食涨价而无所作为,毕竟往后还是要涨的,这时候若是能拿到粮食,那就能狠狠地再卖一笔钱!
  齐国各大粮商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锁定了夏国。
  当初他们的粮食就是被卖去了夏国,只这么短短十来日的功夫,就算夏国的人再怎么能吃也吃不了这么多的粮食,肯定还有剩余。
  既然有剩余,那就还有希望!
  于是在利润的驱使之下,齐国的粮商再次越过朝廷,直接跟夏国人打上了交道。
  这一切都是冯慨之一手促成的,齐国商贾的动向,他也是头一个知道的。
  得知此事之后,冯慨之便迫不及待地跟萧瑾炫耀自己的成绩:“当初臣怎么说来着,商人逐利,只要利益足够大,那些粮商肯定会铤而走险的。如今这句话就应验了吗?”
  冯慨之满脸都写着“夸我”两个字。
  萧瑾不得不勉为其难地满足一下他的虚荣心:“这次确实做得不错,再接再厉。”
  冯慨之自信更甚从前:“这才到哪儿?接下来还有的他们受的。”
  萧瑾又问:“这些粮商如今过来买粮,你打算怎么做?”
  “自然是高价卖回去了,反正赚的都不是自己人的钱,不亏心。”冯慨之得意之下,还摸了摸自己的小胡子,“等到他们买回去,好戏这才开场呢。”
  萧瑾表示,那他就等着看这一出好戏了。
  冯慨之得了这句话,更是傲得不行。只可惜,这件事情如今只做到了一半,只有他跟小皇帝知道。哦,顾淮南那个贼精贼精的小子,他肯定也猜到了,但是他不主动说,冯慨之也不好直接过去显摆。
  出了萧瑾的住处,冯慨之想了一圈,愣是没有找到能够炫耀的人。这个急死他了,好不容易做成了一件大事,连个分享的都没有。
  他不服气,凭什么王从武那厮打了一场胜仗后,整个军营里头的人都在夸他。而他做了这么大的事,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身边竟然没有一个人讨论这件事儿。
  难道他的功劳没有王从武的大,不可能,他这可是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服气的冯慨之转头就去狠狠教训了一番齐国粮商。
  既然他们想买,那卖给他们就是了,按照如今齐国的粮食价格卖给他们,他们想买多少就卖多少,全凭他们的心意。
  不过那些粮商们如今也学精了,签订契约的时候还注明了期限,生怕夏国这边一直拖着不给他们,让他们错过了赚钱的机会。
  冯慨之爽快应下,甚至立下规定只要他们将全部的钱款筹齐,当日交钱,当日给粮。
  但因为这里面的粮食实在是太多,大粮商们还得特意雇船过来运粮。当初冯慨之让人去买粮食的时候,特意跟朝廷那边通了个气,运用自己的权力动用了一些官船。等到这些大粮商们把粮食往回运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船要一艘一艘地找,单是为了找船,就生生耽误了好几日的功夫。
  不过,这些大粮商们并没有把全部的粮食拿回去。他们也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如果齐国的粮食还跟从前一样多,那么这些粮食就都不值钱了。他们想做的是把粮食价格继续维持在高位,这样他们才能长长久久地赚钱。为此,他们不惜赌上全副的身家。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就算是把家里的钱都花光了也值得。
  齐国粮商心满意足、一身轻装地带着几张的契书回了齐国,同他们一道回去的还有他们花重金购买的粮食。
  这笔交易到如今为止双方都挺满意的,冯慨之将原来投入的钱翻了好几番,赚了个金盆满钵。齐国粮商终于拿回来了他们心心念念地粮食,准备回城之后就立马对外售出,狠狠地赚一笔。
  只要赚这么一笔,那他们这一辈子都不必努力了。
  想象总是美好的。
  等到他们把好不容易运回来的粮食,却发现,齐国的风向顿时又是一变。
  起因是因为石贵安这些人将之前收上来、没有卖掉的粮食转头,又卖给了齐国的小粮商。这些小粮商们比起那些大粮商比根本不成气候,又因为家底不够殷实,没办法直接跟夏国做生意。但是冯慨之为了搞垮气过的这些大粮商,也是费尽了心思,特意让石贵安他们以更加低廉的价格将,剩下来的全部粮食零零星星地卖给了那些小商贩。
  商贩们拿到了粮食,自然迫不及待的开始往外卖。
  等到大粮商们带着两个是回国的时候,这些小商贩们已经把粮食卖得差不多了。
  前前后后也不过才用了无日的功夫。
  起初确实赚了不少,可后来百姓们发现,他们不管买多少,这些小商贩们似乎就有多少,仿佛根本不缺粮的样子。而且之前盛传的那些流言,这些日子也止住了,再没有人议论。
  久而久之,以便没有人愿意高价买那些粮食了。本来么,粮食一多,该买的人都买了,早就不再那么稀奇紧缺了。
  且大齐朝廷识破了这一切都是夏国的阴谋诡计之后,赶忙让地方朝廷安抚百姓,让他们不要惊慌,一切都是夏国人作祟,想要恶意提高粮食价格,挣他们齐国百姓的钱。
  这说法正中冯慨之下怀,他顺水推舟,又放出消息,说如今各地粮商们已经从夏国将粮食买回来了,粮食价格很快就会回归原位。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之后,粮价不可避免地又下降了。
  于是乎,高价买入大船大船粮食的大粮商们傻眼了。
  他们还不信邪地想要散布粮食要涨价的消息,结果前脚刚散布了消息,后脚人就被官府捉住了。
  宁尚书是唯一一个脑子清醒的。也正是因为脑子清醒,他才恨铁不成钢。这样一个明晃晃的阴谋摆在那儿,结果这些蠢货非得往里头跳,如今可好了,不仅钱让别人赚去了,自己还倾家荡产。
  让他们逞能,自行出去与虎谋皮,真是蠢死他们算了。做生意的时候一个个精明的不得了,这会儿却为了些粮食冲昏了头脑!
  但是不抓他们也不行,夏国如此奸诈,对于玩弄人心的战术又如此熟悉,宁尚书可不敢再给他们作妖的机会了。如今要紧的就是保住粮食的价格,绝不能再涨。至于这些贼心不死的大粮商们,怪只怪他们贪心,如今也只能稍稍打压一下,弃车保帅了。
  他也知道,夏国那边想赚钱是真的,想要打击他们这边的大商贾也是真的,可恨他们还一点办法都没有。
  宁尚书破口大骂的时候,冯慨之终于算好了账,将赚回来的钱全都抬进了萧瑾书房。
  “全都在这儿了!”冯慨之阔气地挥了挥手,便有人依次打开箱子。
  满眼都是钱,萧瑾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就那么静悄悄的躺在箱子里头,散发着阔绰的光芒。
  萧瑾又心酸又满足,这下他终于不用那么穷了,萧瑾从来没觉得冯慨之这么英俊顺眼过:“冯尚书啊,你可真是朕的肱骨之臣!”
  冯慨之眨了眨眼睛,幸福来的太突然,他还有些受宠若惊。
  难道他就这么轻轻松松地超过王从武了?
  作者有话说:
  冯慨之的做法来自于之前看的一个视频,好像叫大豆之死。冯慨之的做法对应 abcd四大粮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搜一下。这里看着好像挺爽,但是带入齐国视角,就会觉得非常可恶!
  在没看那个视频之前我也没想到,一颗大豆的历史也能这么颠荡起伏。
  第30章 投降 ◇
  ◎该拿齐国哪一块土地◎
  因为冯慨之送过来的这笔钱, 萧瑾头一次知道富贵皇帝是什么感觉。就凭这笔钱,他以后也不会再找冯慨之的茬了。
  这位用好了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有了钱,情况要比之前好了许多。起码朝廷不伸手, 他们也不用求人。
  不过萧瑾还是拿着他那个小本本狠狠地记上了两笔。首先要记的, 就是萧元涣不出兵的事儿,若是他直接死在战场上,那么这件事情兴许不会有人追究。可若让他活着回去, 必要彻底清算!
  还有那干不成事的李廷芳,本以为他心怀天下, 出类拔萃,没想到连援军这点小事都处理不好,这等无能之辈要他何用?即便萧元涣压着, 他就不能迂回行之?说来说去还是没用,又或者是心思早不在他这个新皇身上了。
  这丞相他算是当到头了, 还不如让他儿子顾淮南当呢。
  萧瑾这里想着清算,再说冯慨之,他好不容易做成了一件大事儿,一心想要显摆显摆, 最好能让萧瑾将这件事情昭告天下, 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功劳。
  不过萧瑾一直没同意, 公开之后就不再有秘密了。不仅夏国这边人人皆知,就连齐国那边肯定也都瞒不住的。萧瑾怕那些不该知道的人知道了, 回头冯慨之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那么多人倾家荡产了, 怎么可能会放过他这个罪魁祸首?
  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好名声, 冯慨之颇为失望。他本以为再没有其他人知道这件事了, 不曾想, 这日张崇明突然拦住了他。见四下无人,直接问道:
  “齐国的那件事儿,是你做的吧?”虽然是一句问句,但是问的却无比笃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