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庐江郡陆广

  科举的地点,早已经公布,在咸阳的北城外。这是一早刘振和李严商定妥当的,早就单独划出一片平坦空地,专门修建起来的考场。这片地方,早有士兵摆放好案桌,让所有人在空地考试。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实在参考的人太多。
  最终统计的人数,来参考的士人多达三万六千六百余人。这样的一个人数,大致近乎是整个秦国之地,乃至于其余晋国、齐国的士人都来了一些。
  许多识字的人,都来到咸阳这里,想碰碰运气。
  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参加。
  好在如今九月天,秋高气爽,天气也不炎热。而且案桌上方,都搭建了顶棚,以便于遮挡太阳。所以即便艳阳高照,也不晃眼,反倒凉风习习,颇为舒服。
  随着时间即将抵近,越来越多的士子,进入了各自参加科举的区域外等候。
  整个考场附近,人满为患。
  好在这样的一片考场,提前规划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考场,把整个三万六千多人均分下来。
  每个考场,提前也颁布考生的名字,让人提前来找寻各自的位置。
  不至于,考试时出现混乱。
  实际上这就是修建了帐篷的好处,以及提前让人报名登记的好处。如此一来,才能提前布置。否则没有安排位置,没有确定好考点,数万人一窝蜂的进入考场,现场的秩序,即便有大批军中的士兵在,也难以控制。
  时间抵近,在现场周围三声钟响,阻拦的士兵放人,一批一批的士子进入各自的区域。所有人全都迅速往自己要考核的地点去,神色更是紧张。
  三万六千多人,分布在这平坦区域周围,全都神色肃然。谁都知道这是第一次,而且谁都知道这次一旦考核通过,就是鱼跃龙门,自此能直接出仕。
  这是机会。
  一旦错过,就错失良机。
  当所有人就位,现场的每个大考区下面,又分六十人为一组的小考区。每个考区内,安排有十个士兵镇守。同时,又有调来的士兵作为监考人员,负责现场的考试。
  监考的人,开始宣读考纪。
  现场到处都是监考的士兵宣读纪律,极为严格,禁止任何人作弊。
  氛围,愈发的严格起来。
  当所有的考纪宣读完,两声钟声传出,负责监考的士兵才开始发放试卷。
  考核的试题,其实不复杂,也并不多。这是林丰和荀子、韩千秋仔细商议后,给出的题目。大多数考核的内容,都是之乎者也,都是背诵经典,以及吟诗作赋等。
  可是林丰不,他和荀子、韩千秋给的题目,是考核治理地方的能力。
  在林丰看来,任何时候执政者的学问都不是首要的。执政的人必须有学问,这是肯定的。然而,执政者的学问不需要能达到大儒级别,也不需要能倒背如流,只要有学问,具备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那就足够了。
  关键在于治理地方。
  遇到水患,该如何防治水患?
  遇到干旱,该如何防治干旱?
  亦或者遇到地方贫穷,百姓生活艰难,要如何改变地方?
  这些看似很宽泛的问题,真要去做,就必须细细的掰扯,把这些问题细化处理。事实上,要回答这些问题,也必须真正懂得,才能把这些题目答出来。
  这是林丰要的人才。
  所以,林丰和荀子等人商议的题目也就三道,治理水患、治理干旱,以及如何改变地方的贫穷?
  这是第一次的考核,没有涉及到更多的层面。如果还要进一步考核,要考核的内容就太多太多。即便如此,当所有人拿到试卷,看到试卷上的三道题,大多数人都懵了。
  许多人,全都傻了眼。
  这是什么题目?
  许多人自小读书,读儒家的各种经典,读道家的无为而治,也读一些兵法韬略。这些都是经学上的书籍,是治学之道。可是这样的经典,不是为人处事之道,也不是治理地方的手段。
  所以,许多人一时间抓瞎。
  一时间,考场内喧哗声四起。
  登时监考的士兵直接呵斥,甚至有不听话的人,士兵直接给撵出去。
  喧嚣情况,很快得到遏制。
  士人脸上的神情,都是发苦,心头无奈。许多世家大族出身的子弟,也是懵圈。他们没有想到,竟是这样的结果。试卷上的情况,不怎么好回答。
  许多人都闭门读书,不懂耕种,不懂生活常识,要治理水患,要治理干旱,完全没有任何的模板和概念。
  这也就导致,大多数人的治理方式,就是靠德行感化。
  这是绝大多数的答案。
  在士人当中,有一人名叫陆广。
  此人出自庐江陆家,是晋国的世家出身。陆广在陆家,是嫡子出身,他和昔日林丰遇到的陆逸,那是亲兄弟。只是陆广不习武,走的是文士路线。
  陆广在庐江郡,自幼就是神童,得了很多大儒的赞许。甚至在晋国,陆广也有一些名声。
  只是,陆广却没有足够的机会施展抱负。世家大族在晋国掌权,一个萝卜一个坑,陆广想施展抱负,得先按照晋国的规矩,先和晋国士人清谈,谈玄谈天说地,刷脸刷资历刷名望,然后再征辟出仕。
  这是晋国的一个尿性。
  大多数晋国士人,都崇尚谈玄。
  这样的晋国特点,是陆广不喜欢的。即便他本身也出自陆家,是世家大族弟子。
  可是,陆广就是不喜欢。陆广更是认为,晋国这样的国家长远不了。所以这一次秦国开科取士,陆广悄然离开陆家,来了秦国。他端坐着,看着试卷上的题目,棱角分明的脸上多了一抹笑意。
  有意思!
  这试卷有意思!
  通过试卷上的题目,管中窥豹,他能理解这次出题的执政策略。这是秦国重视治理地方的能力,也就是重视事功。
  这是看能力,不是看所谓的道德品行。一个人的道德品行,难以评断,因为外在因素影响太大。
  能力,更好考核,也更好量化。
  换作在晋国,要考核一方面看出身,另一方面看的就是谈玄。晋国好清谈,你想要在晋国打出名声,就需要能耍嘴皮子清谈,能谈天说地追寻事务本质,谈有和无,谈虚和真。
  这是一个个世家大族空虚的体现,闲来无事,只能谈玄追求所谓的‘人生’。
  陆广极为不喜。
  尤其是陆家本身,推崇事功,家族传授的不仅是经典书籍的学问,更还有一套陆家的治理方法、为人处事的传承。
  这是家族传承的根本。
  仅仅靠书本经典书籍的传承,支撑不起一个大家族的传承。一个大家族的立足,需要文化、钱财的支撑,还要有家族治理之术的传承。
  寒门子弟的人,读了书又如何呢?大多数寒门子弟的人,不懂如何治理地方。大家族的子弟,有父辈口口相传,有父辈指点如何在官场为人处事。
  这些不传之秘的传承,才是大家族子弟一直屹立不倒的根本。
  陆广便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当看到试卷上的三道题,陆广心中便安定了下来。
  他瞥了眼周围,许多人已经开始匆匆下笔。只是更多的人,脸上一副为难模样,三道题太难了。许多人连五谷杂粮都不认识,连家禽牲畜都分辨不了,让他们谈治理地方,懂个屁啊?
  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大多数都是读死书,只知道之乎者也,只知道引经据典,没有半点生活常识。所以,才会出现大片呜呼哀哉的情况,全都心下戚戚。
  陆广收回心思,看着第一题。
  这是治理水患。
  实际上治理水患的题目,考核很是宽泛。因为水患涉及到的覆盖面积,以及殃及的百姓人数多少,还有水患的严重程度,没有在题目中显露出来。
  所以,这就更复杂一些。
  好在陆广有足够的能力和见识,这问题对他没有什么难度。陆广没有急着下笔,而是又继续往下看,把后续治理干旱和治理地方两道题看了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大体的试卷题目,他看完便安心了。考题虽说内容宽泛,可都是考核治理之术,所以不难。
  陆广拿出一旁的稿纸,先在草稿纸上,大致罗列出自己想写下来的内容,思路梳理清楚再誊写下来。
  水患写完,又是干旱,最后是治理地方。
  三个大问题,在陆广的笔下,足足洋洋洒洒数千字。
  今天的答题时间,足足一个半时辰。因为林丰在后世经历过考试的缘故,他在细节上过问了这次的考试流程,专门让人在最后一刻钟时,敲钟提醒只剩下一刻钟时间。
  铛!!
  钟声回荡。
  最后一刻钟,所有参考的士子,都开始紧张起来。
  只剩下最后一刻钟。
  时间越来越紧了。
  陆广神色却愈发的从容,他刚刚已经搁下笔,完成三道试题的答案誊写。涉及到最后的一道题,内容更为宽泛,从各方面都要考虑,所以陆广耗费的心思更多一些。
  陆广等待着,也仔细再检阅一遍,等待着最后的钟声。
  铛!铛!铛!
  连续三声钟响,负责监考的士兵高呼所有人起身,一个个士子站起身。
  有的人,神色欣喜。
  有的人,神色严肃。
  有的人,神色凝重。
  来参加考试的人,各自神态不一,只是大多数人心中都失落,因为问题太难了。士兵却不管这些,有条不紊的收取考卷,然后装入袋子中,才吩咐所有士子离开。
  一批一批的士人走出考场,陆广精神抖擞的跟着离开。
  他神色自信,觉得没有问题。
  这一次的考题,虽说有些难,但对他来说,难度不大,他相信自己的能力。随着一批一批的士人离开,所有考卷由士兵保护,由刘振带着所有人往国公府去。
  所有评卷工作,都在国公府进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