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 经济(2)

  汲黯将这郁夷历年来的数据念完后,也是心里一惊,然后震怖的看着手里的档案。
  “连郁夷今日,都已经是如此兴旺了……”汲黯在心里想着:“难怪关中百姓皆曰:天子尧舜也!”
  便是刘彻,其实也有些吃惊。
  他知道郁夷这六年来发展的不错,因为,包括郁夷在内的周围数县所共同组成的所谓岐山原地区,就是墨家的大本营。
  当地,县乡亭里,墨社林立。
  可以说是如今汉室基层组织力量最强,行动力最强的地方。
  但,居然发展的如此好,这也实在让刘彻有些咋舌。
  “想不到墨家之中,实干者如此之多……”刘彻在心里感慨着:“如今,看来,朕当年的担心是白费了!”
  当初,刘彻觉得,墨家的士子,理想主义色彩太浓厚,恐怕无法成事。
  但为了拉拢墨家给他卖命,所以他丢出了岐山原这个关中最穷最偏的地区给墨家去捣鼓,本意是想让墨家知难而退,老老实实的搞他们的科学技术和研究。
  但,当初的刘彻,怎么也想不到不过数年,墨家居然能交出一分如此完美的答卷!
  假如数据没有水分的话,那么,在过去六年中,仅仅是郁夷一县,户口就增加了三分之一还要多!
  总户口从五千三百二十一户,直接暴增到了接近七千户。
  六年时间,户数净增加一千六百户!
  相当于每年净增殖户口百分之十二以上!
  这可比百分之十二的人口增殖速度还要恐怖,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家庭,更多的税赋来源以及更多的兵源。
  而在土地方面,就更可怕了。
  过去六年,郁夷的土地,虽然总额只增加了不过数千亩。
  但是,土地质量却大大提高了。
  上田的数量,几乎翻了五倍,从过去的七千余亩,暴增到现在的接近三万亩,而中田的面积,也大大增加了,从过去的五万余亩,增加到现在的接近七万亩,自然,下田的数字,减少了几乎三分之二,只有不过两万亩了。
  这个数据的变化,表明了,郁夷当地的农业经济和发展,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此地肯定将成为汉家粮仓。
  年产粟麦数十万石。
  不仅仅可以养活郁夷百姓和郁夷越来越多的孩子,更可以每岁转输国库数千石田税,甚至还可以售卖数万石粮食给少府!
  而假如刘彻没记错的话,在六年前,郁夷的财政每年都是入不敷出。
  官府甚至没有余财修缮水利,只能用着那些老旧但已经不堪重负的水利设施。
  当地的土地盐碱化非常严重,山地也多,粮食产出,越来越少,以至于亩产超过两石的上田,加起来也才七千多亩。
  这么点粮食,根本养不活人!
  刘彻的思贤苑的百姓,最初就有超过三成是郁夷人。
  但在现在,不过六年时间,郁夷的面貌就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别说大臣们,就是刘彻都感觉惊讶无比。
  要知道,其实今天的汉室,很多郡县,都是无法在粮食上自给自足的。
  所以,才会出现很多地方的百姓,特别是下层的贫民,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
  所以,此时的天下百姓,才会没有吃午餐的习惯。
  因为,他们必须省下宝贵的粮食,来填饱家人的肚子。
  为了填饱家人的肚子,很多百姓,都选择摘野菜充饥。
  营养不良,一直就是汉室青少年的头号杀手。
  但现在,郁夷百姓,依靠自己和墨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意味着什么?
  刘彻很清楚!
  这意味着郁夷模式,可以被推广,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模范。
  天下郡县这么多,不说全部都可以如同郁夷一般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余力,反哺国家。
  哪怕只是降低贫民数量,增加中产阶级的数量,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但暂时来说,郁夷模式,甚至整个关中的地方的发展方式,都不适合在关东推广。
  原因很简单。
  郁夷和整个关中的大发展,不仅仅是因为墨家或者法家给力。
  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对外战争带来的红利。
  单单是马邑之战,汉军就缴获了接近两百万的各种牲畜。
  然后,刘彻将它们中的一部分,假贷给了关中百姓。
  不然的话,墨家就是开挂,恐怕也不可能取得如此成绩。
  刘彻将汲黯手里,接过那份郁夷的经济数据,看着其中的牲畜数量。
  然后,他抬起头,看着群臣,道:“六年前,整个郁夷县,仅有传马两匹,骡五十头,牛一百余头,挽马、驴约四十余头……”
  “而现在,郁夷有在栏传马十五匹,骡一百二十余头,耕牛五百余头,挽马、驴等三百头!”刘彻说道:“今日百姓耕作,已经离不开牲畜之力了!”
  这自然是肯定的。
  过去,当牛耕和马耕没有普及前,大量百姓,只能靠着人力挽犁,进行简单低效而且消耗极大的劳作。
  若是劳动力不足,很容易就会错过农时,导致歉收,全家挨饿,甚至让一个家庭面临绝境。
  但,现在有了牲畜之助。
  百姓的耕作方式和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
  从前,需要数日甚至十余日才能耕完的土地,如今,在耕牛、挽马以及曲辕犁的共同帮助下,仅需一日或者两三日,就可以完成。
  而且,相较于过去的浅耕粗种。
  如今的技术进步,带来的是深耕细作的黑科技。
  这直接让汉室的亩产暴增,同时,因为深耕的缘故,土壤的盐碱化也被遏制住了。
  更重要的是,这还不会误了农时,导致庄稼歉收和病虫。
  而带来这些改变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汉军的胜利!
  刘彻扫了一眼列侯们,问道:“这是穷兵黩武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若这样都是穷兵黩武,那么,孝公之后的七代秦王是什么?
  列侯们纷纷低下头,沉默不语。
  而鹰派和刘彻的马屁精们,则是人人昂首。
  甚至于,就连在殿外的士卒,也是听得热血沸腾。
  人人都在心里狂吼着:陛下万岁!
  刘彻却是缓缓吐出一句名言:“这不是穷兵黩武!此乃以大汉的剑,为大汉的犁,找到大汉的牲畜!”
  至于土地?
  暂时是指望不上的。
  整个塞北的草原,适宜耕种的地方,都很少。
  除了河套外,也就是一个河西走廊中的绿洲,可以适宜耕作。
  但河西走廊的绿洲和沃土,分布稀疏,假如要在当地进行屯垦,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说,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武帝在轮台屯田的前期投入大的连武帝都只能咬牙坚持!
  不过,只要打通了河西走廊,进入西域,那么,汉家就可以接触到一块适宜农耕的风水宝地。
  而越过葱岭后,适合种地的地方,简直不要太多。
  到时候,就可以用汉军的剑去为汉家的犁获取土地了。
  更可以缓解人口增殖速度过快带来的压力。
  将这个事情摊开来,说清楚后,刘彻就将剩下的七八封的报告,连念也不念,直接丢进火盆烧掉。
  这既是因为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更是因为,其实剩下的报告,有大半,其实都是空白的。
  刘彻只是在虚张声势,吓唬旧列侯们:你们的事情,朕都知道,不过,朕宽宏大量,就不计较了。
  但列侯们不知道啊,所以,许多心里有鬼的,都吓了个半死。
  直到走出殿门时,依然有人心有余悸的拍着自己的胸膛,感觉整个后背的衣服都已经湿透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