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恐怖双子星(爆发求鲜花)

  一个30岁的京大教授,可以加括号副教授,但还是很年轻了。
  而且之所以还是括号里的副教授也是他自己作死,否则他早就成为不用带括号的正教授了。
  李易风眼里的楚千杯颇有种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的幽深神秘洒脱,说白了他这是另一种形态的扮猪吃老虎。唐阳羽有这样一个亲老师是何其幸运。
  他身边没这样的人,也缺少这样的人。
  楚千杯看向李易风的眼神里满是欣赏,李易风看向楚千杯的眼神里也布满尊重,这俩人就差互相拥抱惺惺相惜了。
  但是李易风和楚千杯永远不可能走到一起。
  因为他们不是同一种人,李易风身子太弱,楚千杯不喜欢病秧子,还有就是李易风不好玩,太保守太传统心事太重。一点都不如山洞里那个小渔村混出来的傻小子,他带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尽管那样的辉煌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可还是会成为楚千杯老师一生之中最有趣的回忆之一。
  想想都会笑出声,甚至有时候做梦都会笑醒。
  超级菜鸟青涩时代的唐阳羽啊。
  有趣,有趣。
  楚千杯天生喜欢跟有趣的人在一起玩,在一起惹祸,在一起干坏事。
  李易风从里到外从头到脚怎么看也不是那样的人。
  算了。
  有缘无分。
  但是另一面楚千杯对李易风的欣赏也是真的,真心的,发自肺腑的。
  他看事情的角度很特别,唐阳羽一路走下去需要一整排强大恐怖的对手敌人才行,否则他成就不了大事。对手越强越恐怖越伟大反衬的那小子自己就越强越恐怖越伟大。
  李易风坐下来,顿了顿,“一世枭雄,乱世多英豪。看来我赶上了一个不错的时代。那么楚老师,现在可以联系一下唐阳羽了么?我们吃饱喝足也休息的差不多了,该出发进山了。”
  李易风早在前面等着呢。
  表面上看他比醉猫能算计,聪明、
  实际上两人根本没分出高低上下。
  已经不再刻意针对。
  楚千杯起身走到外面阳台,不是刻意回避李易风,而是他想到一个开阔点的地方没事人一样打个电话。李易风这边一个电话解决了大部分问题,暂时搞定了大祭司,他这边也得给个答复。
  尽管答复有可能是否定的,唐阳羽那小子不会允许李易风进山。
  谁也不知道李易风进山会产生什么后果,谁也不知道他进山到底想干什么。在这么关键敏感的时期,将其拒之门外是最合理最理性的选择。
  只是那小子也经常会有惊人之举。
  到底如何连楚千杯心里都没底。
  电话很快接通,楚千杯调大音量直接用了免提,这样即便是坐在屋子里的李易风也能听见。李易风很有风度没有追到阳台去听,两人配合的还颇为默契。
  “李易风要求进山跟你谈,其实他是想见吃露水的,有事向她求证。”醉猫简单直接说明情况,都没提李易风部分搞定大祭司的事情,因为这早在预料之中,这是前提。
  唐阳羽那边好像在睡觉,好像还没起来,打着哈欠,“不行,挂了吧,困。”
  说完就要挂,拒绝的相当之快,秒拒,根本不假思索。
  别说里面坐着的李易风,外面阳台的楚千杯老师都觉得有点挂不住了,于是马上提高嗓门,“小子,你先别挂,不要这么不近人情,谈判谈判就是互相协商互相妥协巡找能接受的共同点,现在大祭司那边已经有所表示,我们也得表达一下诚意,你明白么?”
  看起来,至少表面看起来楚千杯老师是真心在协调,甚至在替李易风说话,求情。
  可是那边的唐阳羽依旧秒拒,“不行就是不行,你要是觉得李公子说的有道理大可以跟他走,再见。”
  说完又要强行挂断电话。
  醉猫怒了,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怒了,“臭小子,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老师?你怎么这么牛比?我欠你钱么?”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电话那边的人早已经不耐烦的挂了,根本听不见他的歇斯底里。
  啊……
  混蛋!
  他差点把手机给摔了,但最后还是忍住了,气的哇哇直叫。
  李易风缓缓起身从屋里走到阳台,表情平静,“楚老师也不用生气,唐先生不一向如此么?不按常理出牌,他直接拒绝的原因怕是因为时间点的敏感,这个时间段我进山还是有些太唐突了。”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楚千杯皱紧眉头看着眼前的病秧子,“这么说你可以等下去?”
  谁知李易风并不这么想,“不,我不能等下去,大祭司的耐心超不过2天,2天之内我必须进山见到唐先生和庞小姐,必须得到问题的答案才行。”
  楚千杯脸色阴沉,“小子,你这是变着法的说我无能是吧?给你脸了吧?”
  李易风摇头,“不是,跟楚老师无关,今天换成谁给唐先生打这个电话都会是这个结果。因为这个结果是他早就设定好的,他等的不是我入局,等的是大祭司入局。他提前算好了每一步,包括我的出现。”
  楚千杯手托下巴,又拿出一壶烧刀子,喝了一大口,恶狠狠的,“这混蛋小子谁都算计,连他亲老师都不放过。他要是有你十分之一乖巧懂事孝顺这世界早就大同了!”
  李易风笑,“不管楚老师怎么骂他,心里还是向着他的,不是么?我虽然羡慕唐先生有你这样的好老师,像亲人一样,但我也知道我跟楚老师没这个缘分,只能各走各的。”
  “但是有一点,他日倘若我活着回来,成为圣尊,我必然会倚重和提拔楚老师升为大祭司。”
  楚千杯哈哈大笑,高傲而狂妄,完全是视金钱为匪徒的狂豪,“小子,你这是在收买我么?贿赂?”
  李易风严肃,“不是,而是楚老师值得一个大祭司的位置,还是神级大祭司之中的一个。”
  楚千杯也严肃,“李易风,你身为龙族后人说这话就是大逆不道,就是叛龙,你真的要这样么?你别忘了我还是方桌长老之中的监法长老。”
  楚千杯的监法长老是个兼职,大家几乎都忘了,连李易风都没什么印象了。
  这时候他自己突然提起很意外,也很尴尬。
  监法长老不是执法长老,其实有点像是综合管理检查岗位,反正就是没事检查检验地上龙族成员忠心,战备,信仰什么的。意识形态管的比较多,个人行为管的也很多。
  所以李易风刚才那句话的确犯了大忌。
  李易风并不害怕,沉稳而淡定,不动之中满身都是大将风度,“龙族早已烂到根上了,不连根拔起如何改变?如何起死回生?楚老师,我从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说出去的话自己负责。”
  楚千杯老师转身看向远处的西风岭,西风岭严格来说也是白龙岭,是白龙岭西南方向的山峰,只是当地人通常习惯把连为一体的西风岭从白龙岭之中分离出来。
  但地理上是完全通联的。
  “你若是大英雄,那小子就是白吃饱。你想着彻底改变复兴龙族,他想的是先把龙族收编到唐门玩玩,玩腻了再说,或者转手或者随便扔掉。”
  “外族人就是外族人,不可与我族类相提并论。”
  楚千杯老师一时感慨万千。
  李易风也看向远处连绵起伏的西风岭,西风岭上居然没有积雪,因为这边根本没下雪,这很奇怪,也很正常,隔河不下雨的事情太多太多。
  雪也是这个原理。
  “你值得我再去试一次。”楚千杯老师说完飞身越过阳台,不过不是跳楼自杀,而是跳回自己的阳台,怎么来的怎么回去,他压根就没想到还有房门和走廊这回事。
  他回去重新打电话了。
  要用私密的方式跟唐阳羽沟通。
  至少给李易风的感觉是这样的,这是一种无形承诺。
  实际上却截然相反,楚千杯老师已经顺利完成自己的任务了,他迫不及待的想要飞回半兽人山洞,还有那么多艰难又精妙绝伦的术算等着他核算呢。
  在这里跟个病秧子浪费时间有意思么?
  简直就是浪费生命。
  他最不喜欢正经的人,也不喜欢喊高大上口号的人,他自甘堕落,喜欢能跟他一起堕落的人。虽然现在唐阳羽还算不上跟他一起堕落,但是他始终有信心最终会把自己唯一的学生带上弯路的。
  一定会让他误入歧途的。
  否则他就不是楚千杯!
  哈哈哈哈哈。
  呼呼呼呼。
  回到自己房间他倒头就睡,而且睡之前反锁房门拉上窗帘,连阳台的房门也锁死了。
  他要安心的睡觉。
  睡到中午打声招呼就回山。
  带李易风进去?
  不不不,连他自己都不想。
  他刚才都在演戏,除了他真的希望病秧子强大做唐阳羽的对手之外。
  ……
  半兽人山洞,挂断电话的唐阳羽懒洋洋的躺在火堆旁,术算只差最后的十分之一了。
  最多还需要一天时间就可以搞定,狼堡龟壳古图在他眼里越来越清晰无比,精妙绝伦,绝佳的设计,设计地下狼堡的人是一位超凡脱俗可以用伟大形容的术士。
  方士和术士都是华府古代信奉神仙而以神仙之道为人服务的人,方士和术士大多是道家或阴阳家的信徒,其主要区别是方士一般是引导人求仙得道和炼制丹药;而术士一般从事驱鬼捉妖,观阴阳看风水,相面占卜一类的活动;而这两种行业之间经常有交叉的地方,秦汉后基本上就混为一谈了。
  很多人都只是知道有术士这种人,具体的就说不清了,具体哪里有更说不清了。
  有人的地方,就是世界,世界之上就有江湖。
  人在江湖立足,靠的就是术,文臣靠权术,武将靠战术,幕僚靠谋术,郎中靠医术,账房靠算术,书生靠儒术,工匠靠技术,神棍靠骗术,骑手靠马术,青楼靠防术。
  但是唐阳羽脑子里的术是另一种“术”——异术。
  何谓异术?异术就是秘术、玄术、非常之术,细分则有相术、谶术、咒术、饵术、蛊术、幻术、符术、禁术、遁术、魇术、炼丹术、龙门术、万毕术、堪舆术、赶尸术、鲁班术,不胜枚举。
  而身怀异术,便是异人,姑且统称“术士”。
  古时,重神通,多术士。
  这些古代的大神们,风骨秉性也有三六九等,有人出入宫廷,有人流连市井,有人隐居山林,或门客,或郎中,或方士,或巫师,或道士,或和尚,或儒生,或游侠,或风水先生,面目不一,身份各异。这部书的主角就是这些术士:他们鬼神莫测的生命历程和他们玄妙无穷的奇能异术。
  唐阳羽到现在已经可以肯定建造地下狼堡的人是一位大先生,大风水师。
  就想修复行业之中一般人被称为工,稍有成就者叫做匠,大家门派顶级的则称师,师之上还有大师。
  像唐阳羽的祖父了解不了解的人,总要说声宗放大师。
  基本上是最高级别了。
  当然唐门修复大师是唐门唐修的最高级别,达到龙修级别以后就不称大师了,称圣。
  修之圣。
  但是那只是存在传说中的一种存在,任何文字都没有过任何记载。
  大风水师上面已经没有大师,因为他的大字加到了前面,实际上等同于风水大师,而不是风水师。
  一说到风水,许多人都感到云里雾里,只觉得风水已经被各种传说故事神化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
  其实风水并没有那么高深神秘,因为只有极少的人才懂,所以就显得那么高深神秘深不可测。
  风水其实就是一种相地之术,古称堪舆术,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找到风水宝地,若将祖宗坟墓建造在这宝地之上,则子孙后代都将受到荫庇。
  在古代风水甚是流行,很多古人都相信这种神秘莫测的风水之术。
  现在的那些商贾富豪依然是相信风水之术的,只是没有古时候那么张扬那么表面了,一般都会以一种半公开的方式尽量低调的进行。
  唐阳羽对于风水研究的十分多。
  因为唐修之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修复器物源自古宅,古墓,古迹。
  风水也是唐修的基础。
  所以他本身也可算是一个小术士。
  这是事实,不是吹捧,因为这种事他也从来不会跟别人说。
  他很小的时候家里老头子就把他放在小板凳上给他讲华府历史上那些最真实的风水故事。
  他至今都记忆犹新。
  在宋末之时,庐陵有一个姓彭的男子,不幸父亲去世,他是一个忠厚之人,同乡为他介绍了一个在当地有名的地师,为他父亲勘测墓地,风水师来后,小伙双膝跪迎,礼术周到,风水师有些感动,然后就随小伙走山寻地认真勘测,并寻得一处,来龙高大起伏曲曲,老龙开阴窝之穴,有三分三合水,前面吐唇金星,踏脚近案微起,明堂紧敛,来水之玄曲曲,消于两山相交之间,左青龙、右白.虎紧护穴场,案山起山台,朝山环抱,罗城一层高过一层。风水师站在穴场上说:“你将父亲葬在这里,彭家日后全出藩王、州牧、郡守之类的大官”。
  小伙听后十分高兴,就请人在那里挖井开穴,风水师告诉挖井的人说:“往下挖的深度不要超过九尺,不然就有异物出现,然后此穴就被破坏了”,风水师站在一旁看他们挖井,由于在高山上没有凳子坐,风水师年迈体虚,站久了就有点累了,于是就到旁边一个石头上坐下休息片刻。挖井的人只顾用力向下挖,就忘记了风水师的告诫,一下子挖了一丈多深,就在这时突然奇迹出现了:只见一只白鹤从地下一跃而起,直冲云宵,众人无不惊骇,风水师一看口中叹息,大家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来到墓穴前一看,见已经挖下一丈多深,心中悲愤不矣,就不声不响地走了。
  墓穴已经挖好,彭姓小伙明知富贵已随白鹤而去,但无奈之际也只好将父亲安葬在那里,尽管福贵之气已随鹤而去,但仍然不失为一处佳穴,彭姓后人还出了两个县令。
  这个百鹤飞去的故事是唐阳羽从老头子那里听的第一个风水师的故事,这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来说无疑是奇妙玄幻极具吸引力的。
  而老头子想要通过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他一个道理,他日若是遇到真正的风水大师一定要谦虚,要礼貌,要相信,切记不可狂妄自大自以为是。
  这是老头子在他幼小的心里种下的一颗种子。
  唐阳羽听到的第二个风水的故事就是黄巢起义的。
  在黄巢起义的巅峰时期,朝廷久战不下,伤亡惨重,节节败退,被打的一点脾气都没有。
  于是不得不请教国师,当时朝廷的钦天监有一位姓张的师傅,上知天文,下明地理,中算人事,无不精准,他说金州牛山上有“帝王之气”,如果要想打败黄巢,就必须排人去金牛山在来龙过峡处挖掘,斩断此山的地脉,让王气消散,俗话就叫“挖人家祖坟”,乾廷听信了张先生的话,派了一万多工人由张先生带队去金牛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黄巢谷过峡处挖出一个石桶,桶中有黄腰兽,桶上有一把三尺长的宝剑,而且上面还有少许象血一样的湿泥。
  然后在挖出石桶不久,黄巢起义就失败了。
  而老头子就是通过这个风水师的故事引导小小的唐阳羽走上与龙族有关的龙脉龙塚之路的。这个真实的故事里风水师说的帝王之气是相对低级别的气运,完全不能跟华府大地上的二十四龙脉七十八龙塚相比。
  但是道理却大部分都是相同的。
  而老头子也是从那时候就告诉他唐门唐修的至高境界是可以修复帝王之气级别气运的,甚至更高。
  现在回想起来老头子无疑是个很会讲故事,很会挖坑的人。
  一步步把唐阳羽坑到无法回头万劫不复的地步。
  控场大师,死去的老头子才是真正的控场大师,死了好多年了唐阳羽活着的剧本其实还是在按照他生前挖的坑在进行。
  即便这样唐阳羽也偶尔会在没人的时候想念他。
  眼前的地下狼堡的风水甚至在某些地方要强过国宫,太可怕了。
  而且这个大风水师已经把他的名字用龟壳碎片的形式另类组合,唐阳羽已经看出来了。
  他的名字叫,不是一个人,是两个人一起建造的。
  而这两个人的名字说出来会很吓人,是真正的吓人,不是虚张声势。
  因为他们一个叫李淳风,一个叫袁天罡!
  龟壳纹路走势之中实际上暗含了一首诗,只有上下两句,分别是:李时淳风狼堡下,袁是天罡白龙岭。
  当唐阳羽参透龟壳纹路解读出这两句藏头诗的时候,内心波澜壮阔,仿佛隔空跟这两位华府历史上最著名的双子星大师对话。
  唐阳羽简直激动的要落泪,因为他研究的术士之术,研究的风水学风水大师,核心的部分就是这两人。就像他虽然没去过楼兰古国但是却知道的比其他人都多。
  他没见过李淳风袁天罡,可是对于他们的了解却也相当深刻和深厚。
  现在的人喜欢将袁天罡和李淳风相提并论,视他们为华府预测史上的“双子星座”,并将李淳风附会为袁天罡的弟子,更将著名的预言书《推背图》托名于他们,还编出很多二人斗法的故事。
  事实上,他们二人虽然都活跃于初唐,袁天罡在隋末任盐官令,于贞观年间离世。李淳风活跃于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期,卒于高宗时期,但其实年岁相差较大,经历也完全不同。
  袁天罡是四川成都人,父亲是个小小的司仓。袁天罡从小孤贫,幼年便开始学习道术,尤其擅长相面,但一辈子都没做过什么像样的官,有记载的只有两个:隋朝的盐官令和唐朝的四川火井县县令。
  李淳风是陕西凤翔人,父亲曾在隋朝做过高唐尉,精研天文、历算、阴阳之学,自号“黄冠子”。
  李淳风深受家学滋养,是唐初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官至从五品的太史令,主管负责观察天文气象和核定历法的太史局。
  此职位在唐肃宗时期升至从三品。
  袁天罡擅长相面。隋炀帝大业末年,窦轨寄居德阳,境遇困窘,便向袁天罡问前程。袁天罡看了一番后,说道:“你前额到发际骨骼隆起,一直连到脑后的玉枕,下巴肥大,十年之内定会成为朝廷的贤臣良将。而你右侧的下巴隆起,明洁光亮,应该会在梁、益二州分野处建立显赫功名。”
  十年后,窦轨响应李渊起兵反隋,后被封为益州行台仆射。
  窦轨到任后,对袁天罡准确的预言非常佩服,便再次将他请来相面。这次袁天罡说:“基本面相没有改变,只是眼睛红到瞳仁,说话浮躁,面色赤红,做了武将恐怕会杀很多人,要引以为戒。”不久,窦轨跟李世民征讨王世充、出击吐谷浑,但是他不仅没有警惕,反而大开杀戒,对部下也很严苛,稍不满意便处斩,甚至连自己的外甥都没放过。
  武德九年,唐高祖召窦轨进京。他有点心虚,便又找来袁天罡测算。让他欣慰的是,袁天罡带来了好消息,说他右侧下巴发亮,看来会蒙圣恩,还会回到益州任职。不知是否因为这一利好消息的驱动,本来心虚的他反而骄傲了,到了京城不仅仪容不整,而且大大咧咧地和唐高祖坐着说话,高祖一怒之下将他下狱。
  不过,正如袁天罡所言,不久,他就被放了出来,还被授予益州大都督的位子。
  相比较而言,李淳风的开山之作则更像“高富帅”的传奇。与袁天罡相人不同,李淳风擅长“相天”。唐初颁布的历法是由傅仁均编写的《戊寅元历》,此历法对日月食屡报不准。傅仁均原本是洛阳的一位道士,擅长推步之学。贞观初年,李淳风与傅仁均在历法问题上发生了一场争论。最终,李淳风的观点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他因此进入太史局。
  贞观七年,李淳风制作了一架浑天黄道仪,在原先六合仪、四游仪两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重三辰仪,使其可以按照黄道来观测日月及五星的运行情况。这个仪器一直被沿用至宋朝。他还写了一本《法象志》。
  有一次,李淳风看新岁历书,发现初一有日食,并非吉兆。霉运当头,唐太宗听了自然不高兴,便说:“如果没有呢?”李淳风斩钉截铁地说:“如果没有我甘愿受死。”就这样君臣二人打赌。当天,晴空朗日,唐太宗便让李淳风回家和妻儿诀别。李淳风在墙上画了一条线,说:“陛下您别急,太阳到了这个位置才会有日食。”结果,正如李淳风所料,时辰一到,日食便出现了。
  李淳风对天象的精确测算让他一生仕途平顺。贞观十五年,他升任太史丞,7年后又升任太史令。他不断修正《戊寅元历》,并最终在高宗时期编成《麟德历》,完成了历法的定朔制改革,影响深远,并东传东岛。
  他们的故事远非这么简单,这么容易看透,大家,他们是真正的大家,这里的大家跟前面的师和大师又不同,这里的大家是说双子星在华府历史上最为神奇神秘的方士术士天象龙脉预言等等方面都十分精通,是百分百的全才,大家。
  现在人形容一个人什么都会,一般会说什么都会一点但是不精通,了不起的最多也就会说样样精通,可是双子星的大家身份可不是精通那么简单。
  他们是在各个领域都已经成精,成仙,成神。
  袁天罡的相人术可谓神乎其技。唐阳羽如今有召唤读心术的异能,他主动放弃很少使用,而练习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看,分析,推断,用读心术发动时候的身体和神经感受。
  但是本质上他现在练习的不是读心术,而是相术!
  很多人都认为读心术比相术大多了,管用多了,好用多了,相术只是皮毛,读心术才是内核。因为知人知面不知心,画人画虎难画骨。
  错了,大错。
  读心术根本就是相术之中的一个小技能而已。
  所以唐阳羽对于双子星的相术相人故事几乎张口就来。
  隋大业中,袁天罡曾给杜淹、王珪和韦挺相面。他预言杜淹会任纠察官,王珪会任五品要职,韦挺能够得到贵人提携;王、杜会获文职,韦挺则任武官;之后三人会同遭罢黜。果然,武德六年,三人一同被发配隽州,他们便到益州找到袁天罡,再次卜问前程。
  袁天罡宽慰他们说:“三位骨相比原来还要好,很快就能逢凶化吉,而且都会享受荣华。”果然,三年之后,这三位又被召回。回去时,他们途经益州,又去袁天罡那里问卜。袁天罡说三人都能做到三品官,杜淹得官早,可惜命不长;其余两人得官晚,也长寿,不过在仕途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尽管前途并不那么尽如人意,杜淹还是非常高兴,回去后做了一首诗来赞颂袁天罡:“伊吕深可慕,松乔定是虚。系风终不得,脱屣欲安如。且珍绔素美,当与薜萝疏。既逢杨得意,非复久闲居。”
  李审素和房玄龄也是袁天罡的客户,两人同来问询。李审素平日恃才傲物,不怎么把房玄龄放在眼里,房玄龄让他先相。袁天罡说李也就能做个六品以下的官。自视甚高的李审素自然不服气,便问房能得到个什么官,结果袁天罡对他说:“要想得到五品官,就赶快求求房玄龄。”李审素自然不信,结果后来房玄龄出任宰相,而他死在了官职卑微的起居舍人位子上。
  在新、旧《唐书》关于袁天罡的记叙当中,用到了诸如“兰台成就,学堂宽博”、“三亭成就,天地相临”、“面似大兽”、“伏犀贯玉枕,辅角右起”、“右辅泽而动”、“肉不称骨”等相法的术语。这些在后世的相法典籍中经常可以看到,也说明了袁天罡在相术上的地位。
  袁天罡的名气越来越大,还得到唐太宗的接见,把他与古代著名的相士严君平并举。唐太宗让他给中书舍人岑文本相面。袁天罡认为岑文本以文章名世,头上又生骨,所以未来还会继续升迁。然而,如果他最终能做到三品官,反而会有损寿命。
  岑文本的人生结局再一次证明了袁天罡的正确,他做到了中书令,但很快死去。除了岑文本,袁天罡还给张行成和马周二人看过相。当时两个人的职务一样,都是侍御史。他给马周的判断是:“伏犀贯顶,后有玉枕,又背如负物,当富贵不可言……面色赤,命门色暗,耳后骨不起,耳无根,只恐非寿者。”他对张行成的判断要好一些:“五岳四渎成就,下亭丰.满,得官虽晚,终居宰辅之地。”后来马周做了中书令,兼吏部尚书,死时48岁。张行成做了尚书右仆射。
  袁天罡最离奇的相面当是相后来的宰相李峤。当时,李母领着儿子兴冲冲找到袁天罡,让他相面,结果袁天罡给了当头一棒,说:“唉,小伙子眉清目秀,可惜命短了些,恐怕活不过30岁。”家里人都对李峤寄予厚望,这番话如晴天霹雳,让李母很是伤心。于是,过了几天,她又亲自将袁天罡请到府上,求他再好好相相。然而,好酒好菜招待罢,袁天罡依然坚持他先前的结论。
  入夜,李母将袁天罡和儿子安排在一张床.上睡。睡到五更,袁天罡忽然醒来,却听不到李峤的呼吸声。他深感诧异,于是将手指伸到李峤的鼻子下试探,发现没有呼吸。这让他大惊,以为小伙子等不到30岁就走了,后来细细查探,却发现他是用耳朵呼吸。袁天罡马上兴奋地说:“终于找到答案了。”立刻去向李母道贺。原来,李峤异于常人,是像龟一样呼吸,这是长寿之相。他说,李峤将来必定能够大贵,但是只能安贫,不能豪奢。
  武则天时,李峤官拜宰相。武则天听说一国宰辅始终睡在粗布帐子里,感觉有失国体,便赐给他绣罗帐。李峤睡进绣罗帐,整宿不能安稳,就像生了病,想起袁天罡的告诫,换回原来的帐子,才又好起来。还有一次,李峤被派到宣州采银,不久传出他暴毙的消息,朝廷上下一片愕然。朝廷中有位自诩得到袁天罡真传的术士对众人慨叹说:“我早就知道李宰相不长寿,看他身材短小,口鼻也都不是有福的相,高官厚禄他是没福气享受的,前段时间见他加了朝散大夫的职位,我就已经替他担心了。”结果事后证明李峤没事,而且他三次拜相,位极人臣,真不知道那位大放厥词的术士下场如何。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袁天罡的相术的确非同一般。
  李淳风的观天象之术也非常了得。传说,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六月,李淳风夜观天象,发现镇星暗弱,移往参宿,参宿与唐国对应,而镇星代表福禄。他看出大隋要完蛋了,而唐国之地是兴盛迹象。果然,不久唐国公李渊起兵推翻了隋朝。
  贞观年间,李淳风和张率一同为官。有一次突然南风起,迅疾猛烈,唐太宗就问这是不是什么不祥之兆。两人掐指一算,李淳风说南面五里之外有人哀哭;张率则相反,说是有人奏乐。反差如此之大,唐太宗便立即让人去查看,结果来人报告,是在出殡,伴有乐队鼓吹。两人都说对了,只不过侧重面不同。
  还有一天,李淳风上奏说,第二天北斗七星会化为人形,到西市某酒楼饮酒,可以派人去把他们请来。唐太宗将信将疑,但还是派了人过去等候。翌日,果然有七人从金光门入城,来到西市酒楼,要了一石酒,瞬间就喝光了,马上又添了一石。这怪异行为自然引起唐太宗派来的使者的注意,便请七人进宫。七人面面相觑,说:“一定是李淳风这个臭小子泄露了天机。”便让使者下楼等候,说他们喝完酒马上下来。结果使者刚下来,七个人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在座位底下留下了若干酒钱。使者回报后,唐太宗十分惊异。
  贞观二十三年三月,太阳变红,黯淡无光。太史令李淳风再次道破天机,他说太阳变色是有军情,是君主无德、大臣乱国的迹象,黯淡无光则是帝王生病之兆。结果,他又一次说对了,这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在含风殿驾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