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宠婢日常 第132节

  她沙哑着声音道:“是不是……炸药?”
  这个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只是管辖的比较严,全部控制在朝廷的手里。
  不过要是端王有本事,能把炸药埋进祭祀的地方,到时候能炸死一个是一个。
  就算是没炸死,他还能趁着乱补刀。
  折筠雾深呼吸一口,闭眼,再睁开眼睛,“殿下……他会成功吗?”
  太子摇了摇头。
  “他不会。”
  折筠雾在听见这三个字的时候,竟然升出了一股失望的神情,看得太子好笑,“你啊,还真是……”
  还真是胃口大了,这般直白的表示失望。
  但折筠雾却又想回来了,“殿下——那你高兴什么?”
  如今阿昭成了皇太孙,端王只要不伤害到皇帝,那你高兴什么?
  端王根本没有一点儿用。
  太子却悠哉的给她松下了头发。
  “毒蛇总是能一口致命。”
  “我之前跟你说过,我们兄弟,因年幼的时候个个都是父皇带大的,所以都有他的影子。”
  “端王的自负,父皇有。父皇的精于算计,端王也有。父皇知道他的打算,只会觉得可笑,并不看在眼里,端王心有父皇的算计,在关键时候,怕是还会出什么险招。”
  折筠雾没听懂,太子却不说了,神情转而有了些悲伤,好半响才道:“珺珺啊,你说,天下竟有我这种储君。”
  折筠雾被他说得一愣,“殿下……”
  太子自嘲道:“小时候,也曾想过为储君,该是了不得的。还想过能领兵打仗,想过铲除贪官污吏——”
  可他没有骑烈马在战场,也没有手握奏折于朝堂,而是成了一个整日费尽心思去猜尽人心,满肚子见不得光的阴谋诡计之人。
  他不像是一个储君,更像是一个谋士。
  折筠雾就更加心疼他。她抱住他,“殿下,无论如何,珺珺都是跟你在一块的。”
  ……
  端王被禁足了一个月,在十一月的时候,被放了出来。此时端王妃的事情便不能再拖了。
  皇帝本是给足了端王妃面子,想着都过了一月,也该是消气了,但谁知辅国公却在一月后突然私见了皇帝,跪在地上不肯起来,磕头谢罪。
  “老臣,老臣真想一根绳子勒死了她!”他哭道:“养这么大,还不懂事,本是答应得好好的,却突然半夜就反悔了,自己悬了梁。”
  皇帝心中不喜,皇家给足了你颜面,你这般反抗,就是抗旨。
  要不是看在辅国公的面子上,皇帝当场就能给足了三尺白绫。
  但他毕竟自认是个仁君,做皇帝多年,从未有过一件错事。他时常用明君来勉励自己,做了这么多年,也不想前功尽弃。
  何况这是儿女之事,有时候退一步,也没有如何的困难。
  见辅国公哭的厉害,这么多年君臣,他哪里见过辅国公哭过,可最近他却已经哭过两次了。
  都是为了孩子。
  皇帝叹气,见人扶起来,“你待如何?”
  辅国公背弯着,好像已经被压垮了脊梁,垂头丧气又忐忑得战战兢兢,道:“陛下,老臣如今哪里还敢有什么要求,只想着她要是实在不肯回端王府,那便只留着她一条命在,其他的都可行。”
  皇帝拍拍他的肩膀,“爱卿何必想太多,你有什么念头,直接说便可。”
  辅国公便道:“老臣,老臣想,端王爷自来子嗣不丰,老臣的老家,就是明州,那里有一寺庙,唤作明光寺,寺里面求子十分灵验,不如,不如就让小女去那里赎罪。”
  皇帝听完就笑了。
  他缓缓道了一句:“去明州……实在是太远了,爱卿此举,实在不妥,依照朕看,不如就在京都的念慈庵修行,你们也可时常去看看。”
  辅国公心里却一紧,明光寺是自己的地方,什么都好说,可念慈庵却是皇家的庵堂,虽也不是坏地方,但到底是没有明光寺自在。
  第112章 端王反(1)) 一更
  端王妃进了念慈庵修道, 在去之前,她给折筠雾送了一封信过去。里面也没有说什么其他的话,只是求她照顾好阿昌。
  她在信里面说:“虽然是养在太后膝下, 但是十一皇子到底是叔叔辈, 跟阿昌应有辈分跟年岁之隔,说不到一块。阿昌与皇太孙两人倒是自小相好, 又年岁一般,想来兄弟之间, 能有话说。”
  “偶有愁闷,也能宽慰一二。”
  “曾记得当初嫁给端王, 妾身跟您还常被人比较,当年存着一股好胜之心, 想着我受世家十几年教导, 必然不可能输与你。如今想来,当年之举多有可笑,竟然在意这些东西。”
  折筠雾看着看着, 竟然有些察觉到心里面流露出来的惆怅和当年的小女儿心思。
  当年……她和端王妃确实总是被人家放在一起说,她倒是不在意, 也不曾比较过,却是没想到端王妃竟然还真的在意过这些闲话。
  她就有一种:原来端王妃那种素雅端庄之人也有如此过去的惊奇念头。
  折筠雾对太子殿下道:“这一封信,怕是她去念慈庵的时候,多番深思熟虑之下写的。”
  没有写给以后都要养育阿昌的太后,也没有写给任何跟她关系好的人, 而是写给了自己。
  “她是赌我会对阿昌好么?”
  太子也挺感慨的,“难道你会对阿昌不好么?”
  折筠雾摇摇头,“怎么会,阿昌也挺可怜的。”
  太子就道:“我的珺珺实在是太好, 所以端王妃愿意相信你。”
  折筠雾叹气,“殿下,若是没有陛下开口,端王妃会一直住在庵堂里面吗?”
  太子:“不会。”
  辅国公看起来是个爱护女儿的,应当不可能如此做。
  其实这事情,他们该担心的不是皇帝允许不允许,而是余贵妃会不会作梗。
  但是……太子咳了一声,“辅国公倒是相信母后,请了孤跟母后说,让她多去求求太后。”
  皇后自然乐意的。能让端王和端王妃和离,让端王丢人,皇后可太乐意了。
  于是这几日都缠在太后的宫里,将端王从头到尾批判了一遍,余贵妃有几次过去请安,听到皇后如此说,想要辩驳,又辩驳不了,毕竟端王确实打了人。
  皇后:“大男人打人,如何养出来的?陛下这么多年,可没有打过后宫妃嫔。”
  然后问余贵妃:“是吧?贵妃,陛下打你了吗?”
  余贵妃勉强笑着道:“自然是没有的。”
  皇后一扭头,对皇太后道:“您看,母后,儿媳就是说,陛下自己不打人,也教不出这般的儿子。”
  然后眼睛往余贵妃那里看——很明显的意思,她怀疑端王打人就是余贵妃教出来的。
  太后精神疲惫,对皇后,她是无可奈何,对余贵妃她也心中有怒气,索性吩咐下去,她老人家要静养,这段日子就不准皇后和余贵妃登门了。
  非但如此,她还让折筠雾直接养阿昌一段日子。
  折筠雾揣度:“皇祖母的意思是什么?让阿昌和阿昭两个人多多照顾吗?”
  太子:“应当是的。”
  折筠雾:“……”
  突然替端王妃感到心酸,她也是想着让阿昌和阿昭好一些,才写了信来,太后也知晓她的用意,所以也照顾了她的意愿,亲自下令让阿昌暂居东宫。
  大人们的念头有些复杂,但是小孩子们却没有那般想太多。
  在阿昌的眼里,阿娘得先去庵堂里面修道,阿娘说了,大概半年,他们就能见几次,这半年里,他得像书里面写的游子一般,先出门游历,然后在外面游学结束,再回去。
  阿娘还说,游子一般要远游,但他还太小了,她不放心,所以想要他游学的时候,靠她近一些。
  她在京都,便也希望他在京都。
  这是她为娘的心愿,希望他平平安安的,所以拜托了住在宫里的皇祖母以及太子叔父太子妃叔母来照顾他一段时间。
  “皇太孙殿下,也就是你阿昭弟弟,你们不是玩得好吗?这般你不仅在亲戚身边,还有人跟你一起玩,一起读书,阿娘就不担心了。”
  阿昌便还劝端王妃不要担心,“儿子也大了,游学半年罢了,会照顾好自己的,阿娘也要照顾好自己。”
  端王妃哎了一声,便给他收拾东西,其中有一个布包是她亲手缝制的,阿昌斜挂在身上,里面装了些书本,走的那天,端王妃还考校了他的功课。
  “在宫里好好读书,那些先生都是专门教阿昭的,他是皇太孙么,先生肯定教得好,你就去学一学,看看那些学问难不难,学回来告诉阿娘好不好?”
  自然是好的。
  阿昌就进宫了,但是即便阿娘这般说,他还是心里大概知道阿娘瞒了他事情。只是阿娘这般说,他就安心些。
  阿昌每日跟阿昭同吃同睡,两个人还一起去见皇帝和皇太后。
  皇帝看着两人背着一小布包进来,就高兴的不行,一手抱起一个,道:“你们两个就是皇祖父的欢乐果。”
  到皇太后宫里的时候,就更放肆些。而且两个人还直接孤立了十一皇子,不跟他一起读书。
  “十一皇叔读书,咱们两个人都听不懂,皇太祖母,阿昭想和阿昌哥哥一起读些简单的,去旁边的侧殿好不好?”
  他们要大声的读出来,先生说了,若是记不得,这般许是就能快快的记下来。
  皇太后就笑,“你们两个,人不大,倒是会欺负人。”
  然后等他们写完了字,还留他们吃午膳。吃完睡了觉,两人爬起来练琴。
  君子六艺,皇家无论是谁,都要学个大概。皇太后就想起了太子和端王。那还是两人争一把琴争得乌鸡眼似的,哪里像阿昌和阿昭一般和和睦睦。
  怪不得皇帝爱看两个小的,实在是想到大的就头疼。
  有时候,两个小的也会去皇后和余贵妃那里。皇后看阿昌左右不顺眼,总会故意给阿昌小绊子使,阿昭不可以,就不去了,但是去了余贵妃那里,余贵妃也看阿昭不顺眼。
  正好阿昌也不是那么喜欢这个祖母,于是两人不去承明殿和慈乐宫,就回东宫里面去。
  太子道:“有任何的不愿,便只说孤叮嘱你们早些回去做功课的。”
  阿昌和阿昭应了,欢欢喜喜的玩木头雕刻成的小马驹。
  太子却等两人走了之后,神情越来越严肃。
  端王开始动手了。钦天监那边有端王的人,这个太子之前是真的没有想到,他一直等着端王如何在祭祀台下准备炮药,什么办法都自己先过了一遍,谁知道端王早早的埋了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