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在柳州站稳脚跟

  日落黄昏,铛铛的钟声中,大群大群衣着相同款式制服的工人从工业园区蜂拥而出,同样大批穿着相同款式制服的工人从外面向工业园区里涌入。盛宣怀知道这是为什么,秦军的这些工厂全都是两班倒,其中的纺织厂和火柴厂、卷烟厂,更是三班倒换不停,是标准的人停机器不停。
  盛宣怀和他的俩随从脸色都变了。只有这个时候才能深切感触到,工业园区在短短的一两年中,对柳州的影响和改变有多么的巨大。“这怕有一两千人吧?”
  “至少两千!”左面的随从咬紧了嘴唇。这位是李鸿章身边的戈什哈,历经战场,在人头估计上比盛宣怀本人是靠谱多了。
  转回到城中住处的盛宣怀神情还有些恍惚着,工业园区的工人至少有三千数,那就是三千个家庭。
  而整个柳州原先才多少户人啊?
  更别说因为工业园区的兴盛而同样兴盛的车马行、码头等等。可以完全的说,整个柳州都牢牢控制在秦军手里。而这种控制比之地方士绅的‘控制力’似乎也不弱多少。
  夜灯初上,柳州城的夜市喧闹分上。盛宣怀带着随从穿梭在街头,表情继续冷漠,但眼神的精光越来越亮。而且,又是在街头,盛宣怀又一次碰到了昨天他晚上碰到的那两个衙役。
  不同于大清国其他地方的捕快衙役,柳州和汉中的捕快衙役,是大清国上百州府里第一批为捕快衙役更刀为枪的州府。虽然只是秦军自己制造的双管短铳,但也足够柳州城的一二百衙役震慑,因柳州府城兴旺而随即旺盛起来的灰色勾当。
  “呀,盛爷好。”两个衙役一老一年轻。老的那个有四五十岁了,年轻的那个似乎才二十郎当。但是最先在人头汹涌的街市里看到盛宣怀的,是那个老人。姜是老的辣,几十年锻炼出的眼神了。
  “呵呵,是你们两位。有缘再见,咱们真是有缘啊。”
  看到两个‘熟人’,盛宣怀也笑了。两个小小的府衙捕快,往日根本不会放在他的心上。但盛宣怀昨日见了后,到今天对这两人也是记忆犹新。因为,正是这两个人昨晚上带着他转便了柳州府城十字交叉的两道主街。
  一老一小两个捕快是很有眼力的。知道眼前的盛宣怀不是一般人,自身也带着一股贵气。虽然他们眼中的‘贵气’在刘暹看来只是一种自我的‘自信’。
  一刻多钟后,盛宣怀停下了脚步,他的面前就是秦军在柳州城内开办的三所夜校之一——城南夜校。眼下这个时间,夜校已经上课,每个教室里都坐着少则二三十,多则四五十人的学生,且前后门大开,想进去的人随便进。
  夜校外头,五个配枪的衙役在蹲守着,但不跨进夜校一步。盛宣怀谢了带路的两个衙役,少不了两块鹰洋递过去,人也一样不进夜校,而是站在大门前静心的等待着。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
  两刻钟过去,不见有人出来,之见有人进去。盛宣怀吸了口气,“还真是大功于教化。可惜,晚了二百年!”就是一百年前谁要有这等功绩,也可名满天下了。为士林所敬仰。现在,刘暹却只能得柳州府,乃至广西一地士林真心夸赞,江南、江北多了明面不说,暗地里鄙其‘虚名’的人。而偏偏广西士林的分量,在这举国之中真的不值一提。
  “鱼——”
  “鱼——”
  ……
  “衣昂……羊……”
  “衣昂……羊……”
  盛宣怀进过乡试,虽然没能得中举人,但是才学也算可以。而且进入李鸿章府下之后,对洋务了解日深。站在教室最后,看着一个年岁不到二十的年轻人,正在教着下面的人念读黑板上的洋文。而偏偏两个洋文读音一合,就是一个汉音。
  “拼音,威妥玛拼音!”盛宣怀完全愣了。自己看到的是什么?那是洋文拼音,但绝不是威妥玛拼音。而是一种比草创的威妥玛拼音完善了不知多少倍的全新拼音。
  盛宣怀脑子都糊涂了。这天底下还有比威妥玛更了解汉学的洋人吗?这位可是在中国三十年了,历经英国当局翻译,英驻华商务监督署汉文副使,英驻上海副领事,上海海关第一任外国税务司,英驻华公使馆汉文正使。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国全权专使额尔金的翻译,英驻华使馆参赞等,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说的比自己都熟,而且还会粤语。是公认的西洋汉语专家。难道刘暹这边还有一个谁比威妥玛更精通汉语的西洋人?
  盛宣怀始终把目标定向洋人,而不是认为是国人制造。这可以说是盛宣怀下意识的对秦军轻视,更能说是他心中的不自信。
  欧洲对汉语早有研究和了解。二百多年前的明末,法国传教士金尼格莱就写了一本《西儒耳目资》的书,在书中他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
  这样的书籍国内当然不会记载和流传,但是人家外国人有记载啊。迈胜洋行寻到的那些西洋老师,来秦军的时候,就是人手一本刘暹听都没听说过的《西儒耳目资》。只是这种拉丁化拼音字字汇比起刘暹脑子里刻进去的‘啊我呃’,那就太没战斗力了。
  今年年后,刘暹自觉自己已经在柳州站稳脚跟了。才试探性的在夜校里推广起了这汉语拼音。结果还好,柳州府里虽然还有不少诽议声,但也有不少赞同声音。至少这州府里的教授无有异议。至今不过旬月。
  因为是新生事物,且还没见成效,这东西也就无人向外大肆传播,以至于盛宣怀今天是第一次见。
  盛宣怀的一举一动都在军情处的关注之下。刘暹没有想到盛宣怀在柳州府一呆就是整整六日,不仅逛遍了府城,还下了县镇。而且最后不是走水路去广州,而是到了钦州。
  ps:有点事,事情完了,立刻恢复6000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