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敢不敢?

  裴旻的话若洪钟大吕一般,震撼人心。
  政事堂的诸位不管政见如何,心底对于唐王朝还是有着强烈归属感的。
  想着唐王朝一路走来覆灭的异族国家,心底也颇为自豪。
  而今东北的一个小国,与他们交战维持了十数年,也实在说不过去。
  但真正让众人震撼的还是裴旻口中吐露的换帅之意。
  张守珪毕竟是唐王朝的第二边帅,威震大东北,手上也握有近乎十万的军马,说换就换,这作风不可谓不决绝霸道。
  裴旻才不管张守珪是不是仅次于他的第二边帅。
  军事不同于行政,行政上活活稀泥,未必能够造成巨大的危害影响,但是军事异样,将会付出血的教训。
  大东北的乱局必需好好治治。
  其实裴旻已经给张守珪留了面子了,张守珪目前的行径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叫养寇自重。
  真要将这四个字说出来,等于是撕下了东北军的遮羞布。
  现今李隆基卧病在床,庙堂不稳,正是多事之秋。
  裴旻也将这个话压着,没有说出。
  杜暹听明白了裴旻的用意,拍着大腿说道:“裴相所言极是,东北战事十数年无果,给我朝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确实不能坐视不管。”
  裴旻望向源乾曜、李元纮,说道:“源相、李相以为如何?”
  源乾曜迟疑了片刻,说道:“这换帅一事,兹事体大,还需从长计议。”
  裴旻笑道:“那就选择劝降嘛!总之先将东北的局面稳定下来再说,换不换帅,动不动兵以后再行商议。”
  裴旻其实压根就没有立刻收拾渤海国的意思,并非打不过。
  而是诚如李元纮、宇文融说的那样,要为百姓民生负责。
  不能图一时痛快,将百姓至于水深火热之中。
  之前持续两年的大决战,唐王朝的经济大受影响。
  原本能够恢复过来的,但经由杨婕妤、王鉷的胡闹,加上李隆基花鸟使的荒唐,唐王朝的经济大受影响。
  张守珪坐镇东北十数年,根深蒂固,在这个节骨眼上,将张守珪撤了,也会引起未知的动荡。
  裴旻今日之言,主要目的就是给张守珪一大棒,其次是不让东北的局面继续糜烂下去。
  要是张守珪懂得进退,自然是万事大吉。
  真要有占地为王,养寇自重的心态,裴旻真不介意换个边帅。
  源乾曜没有拿定主意。
  李元纮说道:“裴帅说的有理,东北战局拖了十数年。日积月累,消耗巨大,与国朝不利,某也同意暂歇兵戈,劝降渤海国。”
  李元纮把持朝政已久,他这一句话,几乎抵定了此事的结果。
  宇文融怔了怔,也不知说什么好,不战目的虽以达到,但这心底却是空落落的,正想退下去,却听裴旻在上首叫了一声。
  “宇文尚书,别急着回位!”
  裴旻并没有打算揭过此事,继续说道:“至于宇文尚书提议的消减军费,平息战事,避免牺牲,这也不是不能商议的。这只要宇文尚书能够保证边境安稳,我可以同意消减军费,裁军减员。”
  宇文融有些不知所措,他不会真以为裴旻会那么好说话,只能硬着头皮道:“消减军费,平息战事,将剩下的军费用于百姓身上,是为民之举,裴相要是能促成此事,天下百姓必定感恩戴德。”
  “但万一因边军削弱,造成兵事再起,这个责任谁来担负?”裴旻心平气和的质问道。
  宇文融说道:“我大唐恩泽四海,周边异族,莫不感恩戴德,岂会再起兵事?”
  裴旻点着头,似乎给说服了,颔首道:“有理有理,不过边境百姓可不知道这个道理。他们只会以为边军疲敝,护不住他们的安全。为了安定他们的心,理所应当派些人去安抚他们。我听说你们宇文家是大家族?人丁旺盛,这样吧,凉州边陲有很多空缺,你将你的四个儿子,还有妻女族人,都派往边陲,吃住我全包,用生命为百姓作担保。兵事一起,先死他们,再死百姓,你看如何?”
  “你!”宇文融气的面红耳赤。
  “怎么?敢不敢?”
  宇文融脸上青筋鼓胀,但哪里有那个勇气说一个“敢”字。
  “自己做不到,却要让边境的无辜百姓,承受这个风险,至边境万民与兵灾之境。这就是你所谓的‘仁义’,为百姓着想?”
  裴旻拍案而起,喝道:“孔圣人且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管仲尊王攘夷即是仁义,尊王攘夷怎么来的?齐桓公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战、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这才换来的盟主之位。没有强大的军队为倚仗,你以为天下诸侯会信服齐桓公?”
  “有些人拿着朝廷的俸禄,在没有战事的花花世界享受。哪里知道边陲之事,知道边陲的危险?你们有今日的太平,是我大唐英勇的儿郎用鲜血换来的。你以为他们不想与家人团聚,你以为他们想过刀头舔血的生活?边陲要是没了他们,谁来保护千千万万的百姓?”
  “总之,这里我就说一句,边军是国家安定的保证,第一道,也是最危险的防线。要想削弱他们行,用你们的家人来填,让你们的家人看看边陲是什么情况。躲在安逸的地方说着风凉话,还自诩什么为国为民?这点魄力也没有,用什么承受异族入侵的危害?”
  宇文融灰溜溜的不说话了。
  整个政事堂的大佬们看着裴旻拍桌子怒喝,一个个都忍不住打了一个激灵。
  这里是政事堂,即便有过争执,有过矛盾,却也没有人这么堂而皇之的拍桌子叫嚣的。
  源乾曜就如一尊弥勒佛般的杵着,对于裴旻这般行为视若无睹。
  李元纮有些尴尬,毕竟这也是他的政治主张,但是见裴旻动了真怒,心底莫名的寒了几分,没有与之公然争斗。
  裴旻见无人说话,也将语气缓和下来,说道:“为民谋福,是我辈应尽的义务。这谋福的方法有很多种,没有必要削尖的脑袋一门心思往边军上动歪脑筋……比如重开青海道?还有修改一些不必要的制度,都行嘛!”
  他这话音一落,源乾曜立刻就出来打了圆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