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

  段芬芳开口解释,“这是在怪我,故意逗她,还说出来。”
  小孩转身背对着段芬芳。
  林和平见状,很是意外,戳一下周建业的手臂,跟大嫂换位子。老婆在身边,周建业哪儿都不想去,小声问:“什么事?”
  林和平压低声音说,“我问问大嫂怎么教的。以前那个丫头像林林这么大的时候,除了闹人,啥都不懂。”
  “跟她爹一样蠢,教不好的。”周建业正想趁机说,他俩要是有个孩子,一定比林林聪明。继而一想林和平买了一块地,方便面生意走上正轨,腾出手就建房,就把话咽回去——不能逼太紧。
  林和平小声问:“照你这样说,林林的爸妈合该很聪明。那怎么把孩子扔了?”往斜对面看一眼,“林林长得白,双眼皮,就算以后长歪了也不丑。”
  “在有些人眼里,天才女儿也不如蠢材儿子。”周建业道,“再说了,林林那时候一两个月大,他们也不知道林林聪明。”
  林和平想到清河村那些重男轻女的把女儿当丫鬟,把儿子当祖宗,“你说得对。爸妈也会喜欢林林吧?”
  “肯定的。不是大嫂的妈拦着,爸妈能亲自给他俩找一个。”周建业说到此,忍不住叹气,“但愿能多瞒几天。”
  林和平不禁说:“大嫂就是脾气太好。换成我——”
  “你俩嘀咕什么呢?”俩人频频往她那边看,段芬芳被他俩看得受不了,“什么话不能大点声啊?”
  林和平道:“你该跟我学学。”
  “学什么?”段芬芳下意识问。
  周建业笑着说:“学学怎么收拾我岳母。这次到首都不论你妈有没有去学校闹,今年春节都别过去。年后要是去找你,你就说,不敢去,怕她把你关起来,逼你跟大哥分开。”
  早几年段芬芳的母亲逼她离婚,看到周建军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两人非但没有因此不去,而且每次去都带很多东西。
  周建业上辈子就不赞同他们这种做法。
  那时他的婚姻一地鸡毛,也无力管大哥大嫂的事。
  现在哪儿哪儿都满意,大哥大嫂还有个可爱的孩子,幸福美满。
  周建业也不希望俩人再被逼离婚,直言道:“她现在有恃无恐,都是你们惯的。和平不带着宁宁去厂里,宁宁绝对考不上市一中。”
  段芬芳转向周建军。
  周建军想想,道:“平时不去就不去,过年不能不去。”
  黑暗中,周建业对着车顶翻个白眼。
  回到首都,得知段其智因走/私进去,周建业越发高兴。
  趁着周建军铺床,段芬芳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周建业光明正大地撺掇他爸妈,回头拦着他大哥大嫂。
  段芬芳悄无声息地离开,段母不知道,去学校找段芬芳,被学校的老师以及职工奚落一顿,后来听说段芬芳回来,段母也没再去,就等着春节一块收拾她。
  大年初二走亲戚,段母从早上等到天黑没等到,第二天继续等,又没等到,段母慌了。
  大年初六去大院,被拦在外面,段母就等正月十六学校开学。
  段芬芳和周建军一直没孩子,问题极有可能出在周建军身上,周建华觉得理亏,偶尔路上遇到段母,离很远就打招呼。
  如今俩人有了孩子,孩子还很漂亮聪明,段芬芳绝不会跟周建军分开,年初二晚上从娘家回来,周建华撺掇她丈夫,收拾段家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没过多久,吴安家的朋友就找到段芬芳的弟弟的错,把该分给他的房子,给了同样有资格,只是不如他会表现的人。
  板上钉钉的房子没了,段芬芳的弟弟找人打听,哪个环节出问题,人家就把吴安家供出来。
  段家人找到吴家,周建华直言,人的忍耐是有限的。房子只是开始,再去周建军和段芬芳学校闹,就别怪他们不客气。
  段家远不如周家,段芬芳的母亲敢闹,不过仗着周家二老和善,他们家的刺头远在青州市,鞭长莫及。
  段家人听到周建华这么说,以为是周父吩咐的。
  灰溜溜离开,段芬芳的母亲就要去学校找她。好在被儿媳妇劝住,打算等段芬芳过来再跟她说。
  端午节,俩人也没过去。
  周建军和段芬芳一直不见段家人去找他们,误以为没去拜年,段家人怕了。
  阳历六月九号上午,段芬芳和周建军在学校,周父领着林林去邻居家玩,保姆去买菜了,不用担心传出去,魏芝兰给林和平打电话说:“昨天我也没让他俩去。”
  林和平道:“大嫂没说什么?”
  “以往会担心她妈会不会生气。最近天忽冷忽热,林林有点不舒服,她只顾担心丫头,看到粽子才知道昨天是端午节。”
  林和平放心下来,“那位毕竟是她亲妈,不能一直由你们出面。大嫂肯定不敢把林林带过去。八月十五,大嫂要去给她妈送月饼,就让林林哭。”
  魏芝兰想想,“这个办法行是行,可是林林不爱哭。”
  林和平想到那个聪明的小丫头,“您说她妈一去不回,林林一定会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从去年到现在,整整一年小孩哭的次数屈指可数。魏芝兰又想到林和平是个很稳妥的人,不大可能跟她胡扯,“建业是不是在你身边?”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几分钟,十一月就结束了,你们的营养液也要过期了
  第70章 高考状元
  林和平愣了一瞬间, 反应过来哭笑不得,真该换个录音电话,让周建业亲耳听听。
  “妈, 您想哪儿去了。”林和平忍着笑说, “我的意思林林离不开大嫂。”
  魏芝兰道:“可是林林那么小, 也藏不住话啊。”
  “您这个孙女比您知道的要聪明, 您放心, 不会把您供出来。”林和平还想说什么,听到有人喊她,“今天我那个房子上梁,就不跟你说了。”
  魏芝兰忙说:“最后一句, 这个办法真不是建业一拍脑袋想出来的?”
  “大哥大嫂的事, 建业不敢胡来。”林和平提醒他。
  魏芝兰想到小儿子虽没个正行, 大事上从不含糊,“行, 我们就听你们一次!”
  林和平挂上电话跑到外面,果然是来提醒她, 吉时已到。
  新房离得不远, 林和平骑车, 片刻就到那边。
  林丰收点上鞭炮, 梁被架起来, 随着长长的鞭炮燃尽, 梁也被放正。
  林和平问工头,“还得再过一个月吧?”
  “夏天热, 晾晒的快,不耽误你中秋搬进去。”来自清河村的工头道。
  林和平微微摇头,“我不是要住, 是要找人装修。”
  “粉墙?”工头问。
  林和平忽然想到,甭说县里,市里也找不到会装修房屋的。思索片刻,道,“是铺地板做家具。回头还是你们来弄吧。我过些天去城里选些木材。”
  去年九月初,新招的那批工人去月饼车间帮忙把八月十五的订单赶出来,回家歇息几天,机器就送来了。
  试用几天,《青州日报》又登一则广告,有家食品厂也做方便面了。
  每个地方的人的口味都不一样,林和平没有一味地仿前世吃到的方便面,所以有家食品厂的第一款方便面很受青州人民欢迎。
  方便面可以存放很久,小卖部大商场都不担心一时卖不出砸手里,其中大订单有家食品厂送货上门,以至于短短半年,林和平就把前期投进去的钱赚回来。
  上季度林和平去县里送分红,县领导当真把林和平当成财神爷。
  青州有卖方便面的,但整个省都没有方便面厂,为了节省成本,外市的人也选择来食品厂进货。
  以前羡慕有家食品厂,跟着做蛋糕和面包的人,看到天天有人去食品厂批方便面,无力再羡慕。
  经常有外地人过来,青潭镇的饭馆多了,也多出几家小旅馆,也比往常热闹了。
  这些清河村的村民都看在眼里,感谢林和平,同时也知道她有多忙。
  工头就说:“你跟我说要啥样的,我们去帮你买。”
  “不用!我自己住,怎么样都行。建业用惯了好东西,让他凑合得跟我吵架。”林和平道。
  清河村的人对周建业印象太深——花钱大手大脚。
  林和平说周建业要在墙上铺硬币,人家都不会怀疑。
  工头道:“我们打算凑钱买个机动三轮车,回头厂里的四轮没空,我们去给你拉。”
  林和平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没过几天就租个小货车,让林丰收学车。
  鸟枪换大炮,林丰收很高兴很激动,然而,坐上车就抖个不停。
  现在没驾校,只能由林和平亲自教他,名曰在部队里跟周建业学的。
  林丰收不疑有他,好奇地问林和平,“这种车是不是很贵?”
  “几万块吧。”林和平道。
  林丰收又问,“你不是说再盖几处厂房,买些机器,厂里还有钱买车?”
  林和平很想一口吃个胖子,更担心步子太大扯着了。
  去部队跟周建业过端午那天,林和平征求周建业意见,周建业觉得厂里识字的人不少,但除了冯会计,都是些没经过事的年轻人,林和平应该等他们历练出来,再扩大规模。
  万一某个环节出事,有家食品厂的名声坏了,再想起来比一穷二白时还难。
  林和平觉得周建业的担忧不无道理,“听说过饥渴营销吗?”
  林丰收摇摇头。
  “现在咱们当天生产的第二天一定能卖光,外人会以为咱们厂的方便面特好吃。不论二道贩子,还是买方便面的人,都会首选咱们的方便面。”林和平道。
  林丰收下意识问:“外人咋知道?”
  “车间的那群女人平时在村里说东家长西家短习惯了,在我面前不言不语,到家不可能还忍着。由她们的口说出去,也是营销,跟打广告差不多。”林和平道,“我再盖三个车间,方便面一时卖不出去,她们也会往外说。”
  林丰收道:“可以让她们别说。”
  “不可能的。古人都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林和平摇了摇头,“反而会以为我这个厂长不行了。哪天需要她们天天加班,哪天再买机器。”
  做生意,林丰收一窍不通,林和平说得他也不大懂,索性问,“啥时候买车?”
  “你学会就买。”林和平说着停车,跟林丰收换一下位子。
  林和平在林丰收眼中无所不能,有她在旁边盯着,林丰收虽然紧张,但手不抖了。
  大暑来临,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林丰收学会开车。
  林和平不想给人一种,食品厂财大气粗,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错觉,就让林丰收再辛苦一段时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