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厉兵秣马

  而中丘县东门之外,此时已经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县里从周边亭部和城中征调了不少民夫,正在东门外协助县兵扎营。
  但凡是靠近城墙的树林被纷纷伐倒,原木被源源不断的运到东门之外,有县兵带领着民夫,将这些原木先挖沟埋入土沟之中,然后再用木槌用力将下端削尖的原木夯入土中一部分,最后再夯实虚土,把原木用铁钉从内外固定到一起,形成了一道围绕着东门的营栅。
  而大批县兵营中的营匠,这个时候则在营地中忙碌着,建造营房,搭建营帐,还有制作各种防御器械。
  粗的原木被作为营栅使用,而细一些的原木和树枝则被制成拒马和鹿砦,置于营栅之外亦或是营门之外。
  而有的工匠,则正在营地里,拿着李琛所给他们的图样,正在制作塞门刀车以及击敌之用的抛车。
  这种抛车就不是常见的那种人力抛石机了,而是真正的一种配重式抛石机了,抛竿短的一端处,不再绑绳索,而是制作了一个可以挂在顶端活动的大木筐,其它的跟普通的抛车类似,抛竿的长端,还是绳索挂着一个牛皮皮兜,可放置石块。
  不过这种投石机还是有些简单,在操作的时候,需要拉下长杆一段,将其固定在架子上,才能装入石头,用时用木槌敲开木销,释放出抛竿,利用配重物,将长杆快速扬起,把石头抛掷出去。
  虽然东西很粗糙,可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负责制作这些抛车的工匠不由得啧啧称奇,一个个卖力的在工地上大干特干了起来。
  除此之外,县库之中的三十多架重弩,也被取了出来,搬运到了城墙上面,这些重弩属于床弩,有着一个木制的架子,前面装着一副粗大硕长的弩臂,可上下俯仰,左右也可以小幅度调整,乃是李琛这一年多来,命匠作的工匠们所制。
  通过试射,这种床弩可以将短矛一般的弩箭,最远可将弩箭抛射到二百余步之外,如果直接瞄准的话,可直达百步之外。
  这个距离在这个时代就算是很不近了,汉承秦制,一步为六尺,一步大概就是后世的一米三到一米四左右,这么一来,这种床弩最远射程就可达近三百米左右,直射也可以达到一百五十米外,虽然笨重,但是却威力很大,最适合守城之用。
  不过弩臂制作十分不易,故此一年多来,也仅仅只是制成了三十来张,现如今终于到了用上它们的时候。
  直到这个时候,看守县中武库的小吏才明白,李琛为何要造这些东西了,敢情李琛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经在为这次大劫做准备了。
  除了东门立营,打造各种守城器械的同时,县里还组织了不少牛车和劳力,从城外远远的运来了大量的石块,用搭建在城墙上的绞车,将这些石块提到城墙上面,堆砌在了城墙之上,作为礌石之用,城墙下面也堆放了不少,以备不时之需。
  而城外砍伐下来的原木,除了用作营栅和打造守城器械之外,还被大量的运入城中,摆在城墙上下,作为滚木使用。
  为了加强守御的力量,陈硕也算是用尽了全力,连县寺犴狱之中关押的罪囚,也被赶去工地上干活,县里一些差役,也被赶到了城墙上下,帮着干活。
  就连以前为了避嫌,从来不怎么过问县里之事的何县尉,现在也顾不上避嫌了,亲自每日替陈硕到城墙各处巡视,督促劳役们加快速度干活。
  而城中的市井商贩以及县民青壮,几乎都被动员了起来,去城内外的工地上帮忙。
  总之能动的人,中丘县都调动了起来,拼命的加固城防,等待着黄巾贼进犯。
  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战争来临的气息,令人感到紧张,但是同时又感到有些欣慰,因为好歹他们中丘县有李琛,有李琛麾下的这支精兵悍将,他们已经比起临县要强多了。
  但是仅仅一个小县县城,要想把本县所有县民都给收入到县城之中避祸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是各乡的乡民不愿轻易放弃他们的家园,二是县城之中也安置不下这么多人,单单是县里的水井数量就远远不足以满足这么多人的饮用,这又成了一个难题。
  如果黄巾贼大举入寇中丘县境的话,各乡亭的乡民是没有力量阻挡他们入寇的,所以这些散布在各乡的乡民,极可能遭到黄巾军的屠杀,亦或是遭到他们的裹挟,这必将令中丘县民众在此大乱之际遭受极大的损失。
  于是李琛思前想后又给陈硕出了一个主意。
  县城这边在紧张布置备战的同时,各乡各亭此时也奉陈硕的谕令,在紧张的备战,原本春忙的季节里,田里已经没人干活了,各里的乡勇都被集中到了各亭进行操练,李琛给各亭都安排了两个县兵,去传授他们战阵之术,帮各乡各亭的乡勇提高战斗力。
  而且他们重点演练攻防战,依托乡里的一些坚固的里坊或者庄子演练如何御寇。
  魏家庄和灭门的赵家庄因为庄墙高大坚固,被县里准予作为高卢乡和高阳乡乡民备寇之时的临时居所,交由这两个乡的蔷夫管控,抓紧一切时间固防。
  而关林乡这边,李家所在的正阳里,因为前年刚刚加高加固了里墙,李家又已经在年后将家中大部分细软、粮食和人员转移到了水磨庄那边,所以李家主动让出了他们的宅院,供关林乡作为备寇之用。
  其余各乡,也皆寻里墙高大坚固的庄子,作为乡民临时避难之所,一旦黄巾贼大举犯境之时,乡勇无力阻止他们入寇,便护送乡里的百姓到这些坚固的庄堡之中避难,集中力量抵御黄巾贼的洗掠。
  至于一些人口少庄墙低矮破旧的庄里,必要时候则直接放弃,先保住百姓的性命再说,最好是能做到坚壁清野,将粮食提前集中到这些作为最后避难之所的庄堡之中,不给黄巾军留下任何可供他们就食的机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