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北京,北京(5)新的机构和任命

  眼看就到了中午时分,王文慧让诸人到勤政殿外的院子里小憩,他亲自指挥内官在大殿里摆开了十张大圆桌,每张桌子可以坐十人。
  不多时,午宴开始了,由于宴会后还要继续进行朝会,大圆桌上只有可口的饭菜,并没有酒水,但上好的茶水还是有的。
  皇帝好不容易与大家伙在一起吃饭,这些人岂能放过表忠心的机会,一桌子一起或三五成群或单独一人,纷纷举起茶杯前来祝酒。
  尼堪一见这光景,干脆让王文慧上了酒水,不过只允许他们小酌几杯,饶是如此,午宴进行了整整两个小时才结束。
  期间,尼堪父子一桌,在高台之上就座,王文慧、张文俊等后宫大太监在他们侧后方草草一桌,就在这两个小时,尼堪除了应付诸大臣的敬酒,还与政务院总理罗承志、太子孙德威、王文慧三人密议了许久,最后是张文俊将其中一个金色卷轴拿到了后殿,后来又拿了一个卷轴出来了,多半是更换了部分内容,重新拟定了诏书内容。
  下午三点,朝会才正式开始,说实在的,虽然只是小酌了几倍,但尼堪的兴致却上来了,未免多饮了几杯,等他在后殿洗了一把脸重新登上高台时,依然有些微醺。
  “陛下”
  刚刚坐定,工部尚书方以智又上前上前说道。
  “上午微臣遗漏了一事,还请陛下见谅”
  “说吧”
  “是,陛下,帝国设在佛林、新金州、东方港、巴尔的摩、柯尼斯堡的船坊都是超级大坊,除了新设的柯尼斯堡,剩下来的都是员工连带家属在万人左右、大型船坞超过三十个的大坊,如此多的人员,每年的薪饷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最近几年,由于战事以及防御广袤的海疆所需,这几大船坊几乎没有停歇”
  “眼下的情形是,佛林港正在全力打造亚洲第二支新式洲际舰队,占用了大约二十个船坞,新金州正在打造北美洲西海岸第一支新式洲际舰队,巴尔的摩正在打造东海岸第一支新式洲际舰队,按照枢密院的规划,东海岸的舰队将来还是要调往欧洲的”
  “东方港暂时闲着,由于西班牙的重点在墨西哥、秘鲁,其舰队也在那一带,故此在南美洲似乎没有必要打造新式舰队,您看……”
  由于孙佳绩还在欧洲,顶替他前来开会的是亚洲舰队总司令苏纳,听了方以智此话,他出列说道:“陛下,此事之前孙大人已有交待,海军部没有任何意见,一切由陛下裁定”
  尼堪说道:“这么说没有做东方港的预算喽?”
  孙德威回道:“是的,眼下东方港有两支老式分舰队,纳塔尔有一支,加勒比有半支老式洲际舰队,以目前的态势来看,足以遮护领土了,何况巴西是葡萄牙的,我等只是盯着西班牙人罢了”
  尼堪想了想,说道:“新式洲际舰队的建造周期长达三年,万人规模的船坊,岂能白白等着业务?让南美洲大都护府拨出专款打造新式洲际舰队,不够的再由户部拨入”
  “眼下在拉普拉塔河附近,西班牙人只占据了河口南岸少量地方,广袤的潘帕斯大草原他们也只占据了部分地方,特别是内格罗河以南的广袤地带几乎无人进入,他们不要,大夏国岂能不要?这些地方都需要舰队遮护,先建造吧,从瀛洲到东方港,海路几万里,新洲际舰队看起来很多,由于有大量的港口、海岸线需要遮护,舰只分下去就没影了”
  “在最近十年,几大船坊开足马力生产舰只和商用信天翁,不用理会人员和成本,同时在巴尔的摩、东方港新设海军学校!”
  此时,尼堪见诸人没什么其它的事情要说了,便向王文慧示意宣读诏书。
  王文慧捧了一个卷轴站在台上大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
  “免去罗承志政务院总理一职,改由哈尔哈图担任,哈尔哈图同时兼任吏部尚书”
  “免去孙秀节都察院都御史一职,改由范文程担任”
  “免去牧仁理藩院总理一职,撤销理藩院,相关职能并入礼部”
  “免去沈默吏部尚书一职,沈默改任户部尚书”
  “免去李开富户部尚书一职,李开富改任刑部尚书”
  “免去雅安商部尚书一职,该由孙鲁担任”
  “免去孙鲁大夏帝国驻欧洲全权大使一职,该有戈仲文兼任”
  “仍由韩承影担任礼部尚书,仍由方以智担任工部尚书”
  “任命原都察院佥都御史吴麟征担任御史台御史中丞”
  “任命原刑部左侍郎孟兆祥担任大理寺正卿”
  “任命洪承畴担任枢密院正使”
  “王文慧仍担任通政使司正使,张文俊为副使,王文慧仍兼任按察司指挥使”
  “新设战略委员会,专司协助皇帝陛下处理异域国家重大事宜,委员是:孙秀节、罗承志、牧仁、李延庚、雅丹、王文慧”
  “其中孙秀节为主任委员,王文慧为秘书长”
  “委员会的职责如下:”
  “其一,在皇帝不在京城,或帝位交接的关键时刻,或新皇上位不久时,集中决策政务院、枢密院、御史台、大理寺、各大都护府、总督辖区重要事务,并呈报皇帝处理,委员会有三次驳回皇帝处理意见的权力,决策机制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由主任委员发起,秘书长形成结果,呈报皇帝阅示”
  “若是六人的意见正好持平,则由皇帝一言而决,否则,皇帝必须充分考虑委员会的意见”
  “其二,除了主任委员、秘书长,其他几人又有分工,罗承志协助皇帝处理安西事务,牧仁协助处理北美洲事务,李延庚协助处理南美洲事务,雅丹协助处理非洲、地中海事务,王文慧兼理南洋、澳洲事务,孙秀节兼理日本事务”
  这个诏书一宣布,立即在大殿里造成轩然大波。
  当然了,这个轩然大波只是在内心掀起的,没有人胆敢在诏书已经说出“在皇帝不在、帝位交接、新皇上位”等令人触目惊心的关键字眼时还傻乎乎地谈笑若风。
  其实,这是尼堪的一个尝试。
  在他看来,虽然他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这个帝国重视教育,科技发达,政体完善,但并不能完全保证能够永久兴盛下去。
  历史上像大夏国这样的帝国也不是没有,比如大英帝国,但大英帝国能够保持了长久国运的背后有两个关键条件。
  其一是先行一步的工业革命,让帝国的实力特别是海上实力一直碾压欧洲诸国,这是帝国能够长久保持的先决条件。
  这一点大夏国也有,自然无需多虑。
  其二是大英帝国的宗教,他们虽然信奉的是加尔文派新教,不理会教皇的,但他们也有大主教,那就是坎特伯雷大主教,但这位大主教却是由国王任命的,也就是说新教、大主教、国王实际上是三位一体的,就是这个三位一体的设置让英国的日不落帝国保持了长久的时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大夏帝国没有明显的宗教,皇帝陛下也没有迹象想要扶持哪一种宗教成为帝国的国教,这一点在还是十七世纪的世界非常致命。
  没有宗教的凝聚力,便只能从其他方面,比如政体来预防可能的变故了。
  对于尼堪来说,他在位的时候一切都好说,但一旦他不在了,孙德威或者孙德威的子孙能否守住这片疆土?
  很难说。
  如果欧洲诸国很快进入工业革命,肯定会倾尽全力来对付大夏帝国,届时,有加强版搅屎棍英国,狂热的德国,坚韧的俄国,大夏国能否屹立不倒确实是一个疑问。
  故此,对皇权的限制便是一个重要方向了,虽然大明中后期对皇权的限制已经是登峰造极了,但依旧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但那是在内忧(土地兼并、党派之争)外患(倭寇、蒙古、满洲)交困的情形下出现的,对皇权的限制并不是产生这一切的关键原因。
  “此例一经颁布,便永为定例,后世子孙若有违者,朕必不轻饶!不瞒你等,朕有一双慧眼,能看透前后千年,能看透整个世界,不要以为朕不在了便为所欲为,朕一直在看着呢”
  这句话是尼堪让王文慧加上去的,没有改动一个字。
  众人包括他的几个儿子一听都是耸然一惊,这时他们才意识到他们的皇帝确实不是一个凡人。
  “他从小便遭遇变故,被林中小部落抚养长大,没有任何教他,他就会汉话,会识汉字,更是无师自通能够做林中之人叹为观止的事情,还能预判敌人行动,比如第一次伏击皇太极,他是如何知道皇太极会侵入大明?更为关键的是,他是如何知道皇太极会走那条道路?”
  “还有出击朝鲜,解救几万户汉人,为帝国的最终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正是有了这几万户汉人,才让他有了充足的粮食和工匠,进而有了大规模装备军队的可能,没有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还有他安排杨廷玉、岳镇邦、皇甫端三人混入李自成的军队,他是如何得知李自成的行军路线以及北上攻打北京军队的规模的?北京城的千万两白银是大夏国第二次崛起的关键,他再一次做到了”
  “接下里他对安西的经略,每一次都切入到了敌人诸势力纠缠不清的时候,每一次都让大夏国不会陷入敌人联合起来对付大夏国的险境,安西太过广袤了,而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清清楚楚,放到任何其它人的头上,恐怕至少需要多花费几十年才能办到,当然了,像历史上蒙元大军那样一路硬桥硬马厮杀过去另说”
  “还有那幅地图,那幅令人惊悚的地图,很多地名他是如何知道的?事后有人清楚了,那些地名连欧洲人都不知道!”
  大部分都陷入了猜测、畏惧的情绪中,此时再看坐在高台上的尼堪,已经挺直上身的他似乎陷入到了一片暗淡的光晕中,显得愈发神秘起来。
  “扑通”
  随着孙德威的带头,大殿里跪下一大片。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