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518节

  此外,库房湿度较大,同样会促进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导致文物出现二次损伤。
  因此,文物存放的地方,基本上都需要进行温湿度的控制,以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延长文物的存放时间。
  “这一边堆放的,都是青铜器文物,是从一处坍塌的侧墓室里抢救出来的,大部分都已经碎裂了。”
  程立伟指着靠近库房门边的十几个箱子,对向南介绍道,“它们跟之前发掘出来的那一批铁编磬、编钟不是一个墓室里发掘出来的。”
  向南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而是走上前打开其中一个箱子看了看,里面装的是黑乎乎的一块块小碎片,根本看不出这原先是一件什么器物。
  开了两三个箱子之后,他就放弃了,这一批青铜器,应该是毁在了东晋时期发生的那一场大地震之中。
  当时,这些青铜器就已经在地下埋藏了一千多年了,在潮湿且富含氧气的墓室里,早已经锈蚀、氧化,再被坍塌下来的泥土一挤压,不碎才怪呢。
  “这边的箱子里面,装的就是五铢钱和金器了。”
  程立伟又指着靠里面一点的一堆箱子,笑着说道,
  “海昏侯墓中出土最多的就是五铢钱和金器了,到目前为止,已经发掘出了50万枚五铢钱,还有大量的金饼和马蹄金等金器。最让人吃惊的是,考古专家经过检测后发现,这些金器的纯度居然高达99%,由此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咱们华夏古代人就已经能够掌握了高超的黄金提纯技术。”
  “程馆长,我们可以打开箱子看看吗?”
  杜晓荣忽然插话道,“我们都还没见识过金饼和马蹄金呢!”
  “当然可以。”
  程立伟点了点头,亲自蹲下来打开了两个箱子,其中一个箱子里装的是满满一箱圆形的金饼,另一个箱子里,装的则是马蹄形状的马蹄金,马蹄金的下半部分上,还装饰着精美的纹饰。
  向南瞄了一眼,忽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些马蹄金上,有的刻了“上”字,有的刻了“下”字,还有的刻了“中”字。
  也许是看出了向南的疑惑,程立伟笑着解释道:
  “这已经不是第一批出土的马蹄金了,之前的马蹄金上面也刻了‘上’、‘中’、‘下’的字样,一开始我们还以为这是用来区分黄金纯度的,分别经过检测之后,发现这些马蹄金的纯度都是一样的,但为什么会在马蹄金上面刻这些字,考古专家们到现在也没有研究出完整的结论来。”
  这箱子里,不止有马蹄金,还有金板和麟趾金等金器。
  麟趾金和马蹄金两者形状的都类似马蹄,中心空洞,底部凹进;两者的区别在于,马蹄金的底部是椭圆形状的,而麟趾金的底部则是圆形的。
  再过去,就是出土的各种玉器,不仅有玉佩、玉带钩、还有玉耳环。
  这些玉器制品,每一件的玉质和纹饰都十分精美,属于顶级的古代玉器。
  此外,还有漆木器、纺织品等等……
  这些珍贵的文物,让向南这些经常接触文物的修复师们,也都感到震撼连连。
  很难想象得到,一个墓葬当中居然能发掘出这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来。
  “这最后面的这些箱子里面,装的就是刚出土的残损古陶瓷器了。”
  程立伟走到最里面,指着放在角落里的二十多个箱子,对向南笑道,
  “向专家是古陶瓷修复专家,我就不在你面前班门弄斧了,你如果要看一看,请随意。”
  “好,谢谢程馆长。”
  向南笑着点了点头,然后上前打开一个箱子看了看,箱子里面装的,也还有一堆破碎的陶片。
  不过,从这些洁白的陶片上,他依然能够判断出,这是一件白陶器具。
  这件白陶器具上,装饰着网状印花纹,单单欣赏这些残片,就能够想象得出它原本的模样究竟有多么精美。
  白陶早在商代就出现了,不过,由于白陶比红陶、黑陶和灰陶制作的难度大,生产的地域有限,产量也不高,因此,白陶器皿只能供少数奴隶主贵族享用。
  到西周时,随着青铜器的发展,以及漆器、原始青瓷的出现,白陶制作的器皿就逐渐消失了。
  白陶既然在西周之后就已经很少见到了,而这座海昏侯墓中还出土了这么多件白陶器具,由此可见,这些白陶器具很可能与之前在新闻中看到的,海昏侯墓中出土的西周青铜提梁卣(【you】,古代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和东周青铜缶一样,都是前代的器物。
  向南一个箱子,一个箱子地打开,忽然,他看到其中一个箱子中,有一件虽然已经碎裂,但依然能看出形状的陶瓷器,这是一件类似罐子的器物,颜色呈黄褐色。
  “这是……”
  向南脑子里灵光一闪,忽然想到些什么,一下子没忍住,有些激动地喊了出来,“这是西汉的青瓷双系壶?”
  姚嘉莹和覃小天等人一听,也都像闻到了血腥味的狼一样,眼睛里都冒着光,纷纷朝向南这边挤了过来。
  第799章 华夏第一瓷
  瓷器的发明,是华夏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那么,华夏到底是什么时候才出现了真正的瓷器呢?
  实际上,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华夏就出现了早期瓷器。
  这种早期瓷器的特征也很明显,它们的质地和陶器相比较而言,更加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制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物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
  但是它们与真正的瓷器还不完全相同。
  早期瓷器无论是在瓷胎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还显得比较粗糙,烧制的温度也比较低,所以一般将早期瓷器称之为“原始瓷器”,并不能称作是真正的瓷器。
  真正瓷器的出现,在古陶瓷界当中的一般看法是在东汉晚期。
  20世纪70年代,之江省上虞县西南某处发现过一处东汉烧造青瓷的窑址,出土的碗、壶、洗、罍、罐等瓷器残片。部分残片经华夏科学院魔都硅酸盐研究所测定后,确定这些为成熟的瓷器。
  最让人吃惊的是,这处东汉青瓷窑址中,也曾经出土了一件东汉时期的青瓷双系壶,向南还曾经有幸见过。
  那件东汉青瓷双系壶,和眼前这件海昏侯墓中出土的残破青瓷双系壶,从器型到纹饰,再从纹饰到釉色,几乎一模一样!
  如果向南没有记错,或者眼花的话,那么,华夏烧造出真正瓷器的历史,极有可能将从东汉晚期往前推到西汉!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向南手中的这件西汉青瓷双系瓶,极有可能是“华夏第一瓷”!
  杜晓荣和他的两个儿子杜子俊、杜子杰都是青铜器修复师,对古陶瓷本身就没有多少了解,尤其是像他们并非是系统学习获得的青铜器修复技术,而是祖传手艺,就更不会太多地涉及到其它类别文物的知识。
  因此,他们仨父子挤过来也只是看个热闹罢了。
  看了半天没看出个子丑寅卯来,一路上都没什么机会开口说话的杜子俊忽然问道:
  “老板,这件破碎了的古陶瓷,明明是黄褐色的,怎么叫青瓷呢?”
  “啊?”
  向南还沉浸在这件“华夏第一瓷”的震撼之中,整个人都还没缓过来呢,自然没听到杜子俊说的话。
  站在一边的覃小天便代替老师回答道:
  “青瓷,实际上指的是这件瓷器在入窑烧造之前刷的是青色釉,你看后期很多青瓷都是天青色的,那是因为青色釉中的含有的氧化铁比较纯,烧窑时还原得比较充分。”
  “如果青色釉中的氧化铁不纯,还原又不充分,烧造出来的瓷器色调就会呈现出黄色或者是黄褐色。”
  覃小天伸出手来指了指向南手中的瓷片,继续说道,“汉代应该是最早烧造出真正瓷器的年代,技术条件应该还不是十分完善,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哦。”
  杜子俊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那看起来,这件古陶瓷很了不得的样子啊。”
  “那肯定啊。”覃小天咂了咂嘴,说道,“不要说西汉的古陶瓷器,就是东汉的古陶瓷器我都没有见过,恐怕出土的这件瓷器应该是唯一一件了,太难得了!”
  “唯一一件?”
  站在一旁的程立伟一愣,摇了摇头解释道,“这个可不是唯一一件,类似的还有两件呢,只不过那两件都比这一件的器型要小一些。”
  程立伟是博物馆的行政副馆长,他的主要职责实际上是管理行政、财务和后勤保障工作,因为他之前并不是文博界里的人,所以他对于文物这一块的业务并不是特别精通,根本没意识到这件残损的西汉青瓷双系瓶的重要性来。
  他没意识到,但向南却是一下子清醒了过来,转头盯着程立伟,问道:
  “嗯?还有两件?在哪儿?”
  程立伟被向南严肃的表情吓了一跳,伸手指了指地上的箱子,说道:“就在边上的箱子里啊,另外两件都比这件要小一点。”
  向南也不多说什么,转身就将身边的几个箱子全都打开了来,里面不仅有残损的彩陶器具,还有两个箱子里分别放着残损程度不一的青瓷双系瓶,器型比第一件小一些,而且其中一件小青瓷双系瓶的箱子里,还有两块类似瓶盖一样的残片。
  这说明,实际上青瓷双系瓶是有盖子的,另外一大一小两只青瓷双系瓶的盖子,应该是已经遗失了。
  三件青瓷双系瓶,除了大小有所差别之外,器型、釉色以及器身上的纹饰几乎一模一样。
  向南脸上泛起了笑容,但很快收敛了起来,他转身对程立伟说道:
  “程馆长,我觉得应该马上将这三件陶瓷器具的残片拿去古陶瓷检测机构去检测,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这三件陶瓷器具应该都是青瓷双系瓶,是咱们华夏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成熟瓷器!”
  “好!”
  程立伟虽然不是很了解古陶瓷,但他毕竟是博物馆的副馆长,耳渲目染一下,也知道“华夏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成熟瓷器”的意义究竟有多么重大。
  他一脸严肃地点了点头,随后拿出手机来想要打电话喊人过来。
  想了想,他又摁掉了电话,对向南说道,“这几件古陶瓷器这么重要,我还是亲自送一趟比较好。到时候,我让考古研究所的胡所长跟我一道去。”
  实际上,在考古时,一般情况下,是绝不可能出现这种被“忽视”了的重要文物的,但海昏侯墓里出土的文物实在太多了,先是出现了全国首例的铁编磬,后面又发现了《齐论语》的知道篇简牍,连出土的金器都是成箱成箱的,再加上考古发掘初期人手不足……
  这种种原因加成在一起,就导致了这几件相比较而言不太起眼的残碎不堪的古陶瓷器,一时间竟没人注意到它们的特殊性。
  当然,是金子迟早会发光的。
  如今,发掘它们价值的慧眼已经出现了。
  第800章 开个“后门”
  “青瓷双系瓶在哪?”
  不多时,闻讯赶来的西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胡恩鹏就气喘吁吁地赶了过来,在他身后,原本打算躲一下太阳的颜文聪也大汗淋漓地跟了过来。
  程立伟连忙将他们领了过去,指了指地上的几个箱子,说道:“在这儿呢!”
  胡恩鹏喘了几口粗气,让呼吸平缓了下来,这才走到向南的身边蹲了下来,拿起一块稍大一点的碎瓷片仔细地看了起来。
  看了一会儿,感觉还有点不够清楚,他又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了一柄手持放大镜,对着手中的陶瓷残片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
  看过之后,胡恩鹏这才长出了一口气,感慨道:“这都是我的责任啊,这么重要的文物居然都差点给漏过去了,要是真出了什么问题,我就是国家的罪人了。”
  “没胡所长说得那么严重。”
  这话程立伟不好接,不过,身为外人的颜文聪倒是没什么关系,他笑着说道,“这青瓷双系瓶不是已经收在这里了吗?而且,咱们考古的人,哪有那么容易会让文物漏过去的?”
  这话可真不是安慰,考古发掘,那是有一套相当严密的程序的。别说是文物了,哪怕是一个苍蝇都不一定漏得过去。
  在古墓葬的发掘现场,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清理,需要用细筛子不停地将墓室里清理出来的泥土进行筛洗,主要的目的就是担心会有其它体积较小的文物会被遗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