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1100节

  钼与铬、镍、锰和硅等可制造不同类型的工具钢、高速钢和合金钢等。
  工具钢有了它,效率可以达到钨钢的两倍,性能优良,成本低廉且重量较轻。
  高速钢有了它,就具备了碳化物不均匀性,不但耐磨、韧性好,高温塑性还特别强,非常适合用作制造成型类刀具。
  合金钢有了它,可用于制造机床结构部件,强度大增,最大的用途就是铁轨和桥梁。
  铸铁有了它,火车的闸轮和刹车片强度和耐磨性会变得非常好。
  又因为耐高温,耐压,强度高,还可以作为还原性高温炉的结构材料,最新的合成氨反应炉,就是用它作为加热板。
  还有就是高温熔融电炉的电极,能够直接作为玻璃行业的加热设备、炉具、容器、导流槽、气管。
  定州的钼矿是和铅矿相伴生,现在还是秘密,种诂都只知道那里在炼铅和锌,不知道其实更重要的东西是钼粉。
  总之这是能让钢材部分性能提升一两倍的好东西,蔡京也是有大气运加身的,定州发现这玩意儿之前,产地只有一处——淮南。
  “你去看了有啥用?你去看了金铁自己就能从地里长出来了?”种诂继续苦苦哀求:“这些就交给娃子们去办就得了,多少大事等着你坐镇拿主意,一个小小的定州……”
  “最近还真没啥事儿……”
  “没啥事儿你去钓鱼都好,少来祸祸我!”
  “诶对哦,我们干嘛在这里聊?”
  “……”
  没过多久,几人就在文安洼一片芦苇丛边上下钩了。
  现在的文安洼不像后世白洋淀被分作了一百多个湖湾岔,如今又是水满时节,正是浩浩汤汤一个巨大的大湖,湖面上波光粼粼金鳞跳跃,大量的水鸟在这里栖息。
  小火轮的船尾有一个平台,上面有特意设计的支架,还有水舱,用来养渔获。
  苏油邀请种诂和巢谷入座,一人发了一根竿子:“里头有一条五斤的鳜鱼,特意给两位从黄河带过来的,咱们今天中午把它干烧了。”
  巢谷笑道:“还别说,挺想这口的。”
  种诂将苏油分给他的饵料上到钩上,笨手笨脚地抛入水中:“这里被黄河冲洗过两次之后,堪称是一片宝地啊,可惜宋辽长期对峙,不得开发,不然就凭这千里大洼,所活也不可胜记。”
  苏油也调好了浮漂:“要搞的话,还得在出水口修建大闸,控制水量,保证灌溉,仿造太湖模式,在边缘开辟溇港,种植水稻。”
  “其实这里还有个好处,这里都不用大动干戈,拒马河泥沙多,只要每年疏浚,就会带来泥沙,渐渐将这个大泊冲积成为良田。”
  种诂摇头:“能将大湖化作千里沃野,那得是理工之能了。”
  苏油笑道:“不过我的建议是暂时不要,湖泊能够起到减峰消谷的作用,对下游安全是具有巨大好处的,工程造起来后,改造湖周,已经能安置上百十万人,这就够了。”
  巢谷笑道:“百十万人还是小数目?明润果然是做了宰执之人。”
  苏油说道:“近几年东面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动作,正好咱们厚培民生,扩田,扩隐户,招纳流民,将人口厚度培养起来。”
  “河北已经安定了十几年了,一代人已经起来了,吏治肃清以后,巡检司要开始搞人户调查田亩登记。”
  “河北是传统保守地区,民风又彪悍,万一有事儿,两位可要给我兜底。”
  种诂笑道:“明润想多了,陕西那鸟样都给明润生掰了过来,我看河北地界的情况要好得多。”
  “道理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给大伙儿发地,发钱,谁要是敢拦,谁就是上赶着找死!”
  “所以定州我还是得去,不大兴工业,怎么发地发钱?”
  “……”
  “来了来啦……中!哈哈哈一条大鲂鱼!两位我这窝子可是发了啊……”
  “……”
  跟着司徒走,钓鱼不空手。
  如今的鱼实在是过于好钓,薯类膨胀饵料兑虾粉和几滴曲酒,对鲤科来说是难以抵挡的诱惑。
  很快水舱里面就有了好些大大小小的鲂鱼、鲫鱼、鲤鱼。
  收杆的时候种诂还恋恋不舍:“偶尔这么玩一次,真还挺有意思的……”
  提着一抄网鱼上到二楼,苏油下厨忙活,巢谷和种诂开始泡上茶,研究苏油提议的碉堡,一点帮手的意思都没有。
  曹南和孙能也撑着小船回来了,船头上是虾笼,还有几只被猎杀的野鸭跟大雁。
  司徒亲手料理的美食,那可是怎么都不容错过的。
  这样这一顿就丰富了,土豆烧大雁,爆炒野鸭,油爆湖虾,清蒸鲂鱼,干烧鳜鱼,糖醋鲤鱼,豆豉鲫鱼。
  虾笼里的小黄瓜鱼巢谷都不放过,要苏油给他做成熏鱼,说是留着慢慢吃。
  军中艰苦,这次苏油给种诂他们拉来的,有一船全是调料。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了雄州霸州,守着这方圆千里的文安洼,就得学会吃鱼才行。
  还开了一瓶永春露,算是慰劳几位的辛苦。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油才说道:“真不是我不回去,这俩月要搞二摸,大名府上下官吏现在都恨不得把我给撕了,这是出来躲躲。”
  说到这个种诂就笑:“明润你就缺德吧!雄州城里那些文职,可真是恨死你了。”
  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众将
  苏油愤愤不平:“等到朝廷的考试真的下来,他们才会知道我的好!”
  说完又正色道:“你们武人也不能放松,口号我都跟你们想好了,‘早打晚打,早晚要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只会撩刀,半个草包,能打能算,一条好汉’!”
  一群军中大佬顿时都笑尿了。
  种诂瘫在白藤椅子上:“哈哈哈哈,这就是探花郎想出来的词儿?哈哈哈哈……”
  苏油不管:“你别管文辞雅不雅,军爷们听着带劲儿才行。”
  巢谷说道:“不过也在理,要是不懂理学,这个碉堡怕是都修不好。”
  苏油笑道:“元修老哥这例子可举得不对,河北军中可有造这个的高人,还很多,有些是真不懂理学。”
  种诂顿时来了兴趣:“谁呀?”
  苏油说道:“阿烈跟炽火两军里边,不少都是二林部里出来的,他们部族不用水泥粘合,光用石块都能垒砌出十多米高的碉楼。用上水泥,搞这么个玩意儿不叫事儿。”
  种诂大喜:“那这下我东线和中线就可以安心发展和操训了。”
  苏油说道:“这次来也不是听大家报喜的,更想听听你们有哪些难处苦处,需要四路都转运司,节度府如何帮助解决的,只要提出来,我会尽量想办法。”
  种诂说道:“本来是要提的,比如前线军力还是比较薄弱,防守面积过宽,后方人口基数不高,要真有战事,转运可能会成问题等等。”
  “还有就是粮秣、物资、牛马,不过跟明润你谈下来,这些都给你想到了。不过光想到不算啊,得尽快化作实利,厚培出根本。”
  苏油说道:“你放心,河北民力我已经调整了出来,很快就会见效。水路已经探明,很快你这里就会收到机械、农具、各种建设和军用的物资。”
  种诂这才贼笑道:“既然明润你如此上道,那我也不能白拿,给你出一招,算是礼尚往来。”
  苏油问道:“啥招?”
  种诂得意地道:“听说你苦于无法与太原打通便利通道?”
  苏油大惊:“种帅你能解决这事儿?”
  种诂摇头:“我可没那本事儿,不过我对军事地理和历史感兴趣,知道古时候就早有人尝试过。”
  苏油赶紧找来自己的书包,翻出笔记本:“种帅你不早说!快快快,我都记下来。”
  种诂说道:“东汉初匈奴强盛,汉明帝击之,大军驻屯于雁门,太行。”
  “虽营屯田,然依旧不给,于是在明帝十年,汉始作蒲吾渠,以通漕船。”
  “此漕由大白渠通绵蔓水,再由绵蔓水入汾水,以达羊肠仓。”
  “大白渠在真定西面的获鹿,绵蔓水即今之冶水,上游源头在太原府的寿阳。”
  “而冶水附近的汾水支流,只有一条河,那就是洞过水。”
  “而洞过水的上游,也在寿阳!”
  “因此东汉蒲吾渠,必然就在此地,而蒲吾,即今之平山在汉代的称呼,也是冶水汇入滹沱河的地方。”
  “因此这条渠,肯定就是在寿阳开凿,沟通冶水与洞过水这两条支流,穿过太行,将汾水与滹沱河联系了起来。”
  “靠,汉代?!”苏油都惊着了:“他们成功了?”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我猜应该是没成,否则后来就不用开凿另一条了。”
  “还有一条?”
  “对,估计是蒲吾渠穿越太行过于艰难,于是在永平年间,东汉为了解决明润如今想要解决的这个问题,又重新修建了一条漕渠。”
  “这次选点,是利用太行、吕梁之间的豁口,从交城、太原北上,沟通汾水的支流杨兴水与滹沱河的支流牧马水,让河北漕粮可以抵达定襄。”
  苏油将这两条线路记录在笔记本上,问道:“那这第二条线路,汉人成功了吗?”
  种诂说道:“如果说修渠,算是成功了;如果说漕运,算是失败了。”
  “何意?”
  “因为那边的漕渠过来,只到定襄。而沿滹沱河利用水运,一般抵达平山为止。从平山到定襄这段滹沱河天然河道,史称‘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无算’,其后汉章帝派邓训考察,邓训奏称水道凶险,认为不如驴辇,将之停了下来。”
  苏油点头:“如今已过去千年,北方河道的水文情况需要重新考察,既然已经知道了大致线路,就算是有了线索,等回到大名我就给京师大学堂去信,让他们查查这方面的资料;也会给各地知州们下文,查询沿途情况。”
  “等资料查实,我们派遣勘测小组去看看。”
  “东汉人没有高爆炸药,他们不行,咱们不一定不行。要是真能成,这可就解决了大问题!”
  要是苏油知道种诂所言的第一条线路,就是后世正太铁路的线路;而第二条线路,就是后世蒲汉铁路北线的话,只怕要惊掉下巴,再次刷新对华夏民族智慧的认识。
  在霸州考察了两天,护卫马军终于到了,苏油邀请种诂和巢谷体验了一把小火轮,沿着界河前往雄州。
  八十里水程,纵然是逆流,在柴油机动力的驱使下,小火轮也比骑军常速行进还快。
  这引起了种诂和巢谷的严重兴趣,种诂说出了和曹南一样的话:“明润跟我整几条这个呗!”
  种诂发话比曹南有效多了,苏油没有一口拒绝,笑道:“所以要去定州看看啊,先得了解这边的技术水平到达了何等程度,才能决定是给你们配蒸汽机船还是柴油机船。”
  巢谷说道:“到时候别忘了,再把扁罐跟椅子在东胜洲搞的那种小炮搬两门上去……”
  小火轮加七十五毫米滑膛炮,这尼玛已经是内河炮艇的概念了,不过也不是不能考虑。
  苏油脑子里已经在勾勒后世嘉州码头那种二十米级水警巡逻执法船加上炮塔的拉风场面了,嘴里却说道:“我会将设计要求发给昭明看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