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956节

  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电机
  甘州铁冶,苏油正在和石勇一起察看高炉。
  大宋如今比较流行的是平炉,因为平炉可以熔炼回收的铁料,用处比产量虽高,但只能练矿的高炉更强。
  不过因为张天师在这里又发现了两种金属,让苏油不得不来。
  镍、铬。
  苏油的原始周期表上没有这两种金属,这个完全是张天师的发现。
  但是张天师不知道这两种金属有什么作用,苏油却知道。
  最简单的就是金属镀层,高级些的就是不锈钢。
  对于金相的研究,大宋如今也走了三十年,现在每一种新金属的发现,都会导致军器监和理工学院化学分院一大波的合金试验。
  经过三百多次试验之后,石勇在甘州铁冶得到了一种极度抗腐蚀的钢材,含铬百分之十八镍百分之八,并且添加了少量的硫和磷提高其加工性能。
  虽然耐腐蚀,不易生锈,但也有缺点,就是硬度不够高,且无法通过热处理改变其金相结构。
  只能用作容器、餐具、医疗器械、室内高档装饰水龙头管件来使用,石勇将之称为三零四不锈钢,以纪念其试验次数。
  在理工学院内部,则称之为幺八八不锈钢,标示其成分比例。
  这无疑是巨大的冶金成就,除了不锈钢,用铬矿和纯碱石灰石共热,可以制得铬酐,然后与硫酸一起处理,便能够得到电镀液。
  现在的理工学院、铁冶、化工厂这些大工矿产业基地的研发人员,是最幸福不过的一群人。
  自从苏油点开兴趣小组这个东西后,各地喜欢研究的理工人才,常常各自找寻喜欢同一项目的同伴,雨后春笋般地自发成立课题研发小组。
  很多研发小组的课题,常常显得非常的无厘头,比如水分解发动机,比如元素转化器,永动机,飞行器,制冷机,汽油动力设备……但是苏油却非常鼓励这样的行为。
  成果也出了不少,比如真空镀镜玻璃保温瓶内胆就是一例。
  不过这东西不便宜,现在还属于有钱人才用得起的东西,而且因为太容易打碎,导致内官们非常抵触。
  宁愿给贵人们现烧水,也不愿意打碎贵重物事被责罚,人之常情。
  拿到了石勇用不锈钢制作出的真空保温杯后,苏油美滋滋地在手中抛着:“这玩意儿,加上枸杞参片和茶叶,就是中年成功男士的标配啊……”
  说完又皱眉:“既然都有了这样的好东西,那就得再把外壳加工搞好一点,起码得比照精品刀剑的剑装加工工艺来才行。”
  “这样子的东西,我怎么拿去给陛下替你们请功?”
  石勇赧笑道:“这个不是试验品吗?很快,很快就会出成品的……”
  苏油这才表示满意:“那这个试验品就归我了。天师呢?这不锈钢少不了他的功劳。”
  石勇说道:“天师痴迷太乙大道,发现两种金属对他来说是举手之劳,他如今在研究电力。”
  “哦。”苏油乐了:“这个我完全帮得上忙啊……”
  这话没毛病,绕电机、修大喇叭,是早期理工背景的年轻乡干部,正儿八经的兼职工作。
  到后来升级到维修全乡的电脑,安装系统软件,各种办公软件,处理打印机、传真机小故障,传授操作技能……
  甚至有些厉害的乡干部,连乡上的小水电、小农机、小五金设备、拖拉机、甚至简单汽车故障处理都得会。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等到即便是乡村一级,都有了这些方面的专业人才,才用不着乡干部当万金油了。
  苏油曾经负责的那个乡过于闭塞,非遗人才储备倒是一抓一大把,可电工就一个。
  因为是理工院校毕业的,在老乡长的印象里,就是凡是我们不懂的那些玩意儿,你都该会,经常叫他去给电工搭把手。
  老电工也是老派人,能自己修理的,绝不让组织花钱,能自己加工零部件的,绝不出村去购置,将老一辈儿“好三年,坏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艰苦朴素作风,发挥到了极致。
  绕线圈不难,安线圈也不难,难的是接线。
  不过对于有理工基础的苏油来说,那个歌诀很容易掌握。
  然而他现在搞不出来永磁体,这玩意儿只有天师府用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试验出来,他所知道的就一个名词,就是钡铁氧体烧结工艺,然后进行磁化,别的就不知道了。
  钡盐在大宋已经有普遍应用,是张天师最早确立的元素之一,在瓷器增白,玻璃器皿制造中都有普遍的应用。
  今天蒙天师宠召,看样子是永磁体材料烧结工艺成熟了。
  屁颠屁颠地跑到天师的实验室,张象中见到苏油:“贤弟,你的设计图我们经过讨论,认为是可行的,不过实际操作有些复杂,还得你来。”
  苏油开心地道:“兄长将永磁体研究出来了?”
  天师推过两个黑色的圆柱、半圈:“没有,不过如果你今天能够将电机绕出来,我天师府会同意这个立项。”
  苏油傻了:“还没成?那这是啥?”
  天师说道:“这个是用天然磁石手工打磨出来的,要找到精纯的磁石,打磨成这样的形状,可是费了不少的功夫。”
  苏油看着桌子上拳头大小的两个转子:“那这有啥意思……”
  天师在长期试验过程中早就习惯了无数次的失败,涵养气度不是一般的好:“先试试吧,看看是否如贤弟所言那般神奇。”
  苏油不禁有些不好意思:“到底还是师兄涵养好,刚刚是我失态了。”
  说完将袖子撸起来:“我们试试!”
  严格说起来,这个也需要计算磁通量,然后根据漆包线的线径、电阻确定线圈匝数,不过现在只是进行原理性试验,没有必要搞得那么精细。
  很快苏油缠好了十二个线圈,用蜡纸包上卡在定子槽里,然后开始连接线圈的接头,做成三相电机的定子。
  之后的浸漆,烘烤,让漆包线硬化,再放入磁石转子。
  同样的原理,张天师领着自己的科研班子,模仿苏油的做法,制作出另外一个。
  加上外壳,将两个电机放在实验桌的两端,将电极连接了起来。
  在一个电机轴上装上皮带轮,另一个电机轴上装上个扇叶。
  让一个小道士摇动大轮,大轮通过皮带带动电机轴飞转起来。
  这边电机飞转的同时,另一边电动机的桨叶也跟着飞转了起来。
  “哈哈哈哈!”张天师抚桌大笑:“吾弟真天人也!真的成了。”
  苏油对自己的手艺很满意,指着小道士摇动着的那个电机:“这个,是靠机械动力驱动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的机械,叫发电机。”
  说完又指着另一个:“那个,则是利用电能,驱动转子转动,将电能还原成机械能的设备,称为电动机。”
  “有了这套设备,我们就能够利用机械能产生电能。再将电能传输到其它地方,作为机械动力的输入源。”
  张天师点头:“妙极,如今天师府制备的锭子药数量巨大,将药坊设置在水车房边上,药物容易受潮,设置在锅炉边上,却又烟熏火燎影响药性。”
  “风力作坊倒是得用,可是又要受天气的影响。用畜力却还要养牲畜,更是麻烦。”
  “有了贤弟这套装备,我们可以在远离河水锅炉的地方制药了,不错不错!贤弟真是有心了!”
  呃……师兄你怕是有什么误会……
  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失踪
  其实现在这个东西虽然是三相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但是还很弱,摆在桌子上玩玩还行,要投入大规模应用完全是想多了。
  反而是直流发电机和电动机,在如今有大作用——比如给电池充电,比如用于电镀、电解等方面。
  那就得是另一种玩法了,没有整流二极管之前,只能将三相单独使用。
  倒是张天师大受启发,想到了另一方面:“贤弟是不是走了弯路?既然线圈通入电流就能够产生磁场,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用通电线圈代替永磁体?达到一样的效果?”
  苏油愣住了,这个……这个你别问我呀!我也就知道这么多啊!
  只好呵呵赧笑:“师兄学究天人,就由你慢慢摸索吧,可能……说不定……也行哈?”
  当下又将三相交流电的物理公式写了下来,然后画出三个相位差一百二十度的正弦波:“师兄你看,要让电机做功最大化,就只能如此设计,但是这样的电流是交流电,正负两极会不停交换。”
  “用于驱动三相电动机,让电阻丝发热发光,倒是有些用处,但是对于我们冶金工业说需要的电镀、电解工艺,却又无法完成了。”
  “因此还需要一个设备,整流器,才能将交流电变作直流电,才能覆盖整个电力能源使用领域,而在电机功率不高的情况下,先发展这方面,才能得到最快的应用。”
  “因此你的主攻方向,应该囊括三个方面——交直流应用型发电机、交直流应用型电动机、机械式整流器。”
  张象中对苏油的课题设定很满意:“这个比化学好玩,现在发现新元素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合金和有机材料,又是一个穷举和碰运气的过程,我不太喜欢。这个好!不然我就只能去研究数学了!”
  天师府的化学研究,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上千人的学院,其下覆盖的产业更多。
  对于张象中这样的顶级科学家来说,给化学一门摸索出研究方法后,剩下的那些积累,手下精英就能够完成,在成就感方面,好像有些索然无趣了。
  于是苏油又给他推开了物理中电能方面的窗户,张象中顿时觉得又有课题可以玩儿了。
  自己这小老弟,实在够意思。
  两人又兄友弟恭地相互吹捧了一番,苏油才开心地拿着保温杯从厂区出来。
  却见到张麒一脸忧急之色:“少爷,大事不好,小少爷,他失踪了!”
  苏油“啊”了一声,惶然失措,手里的保温杯一下掉到了脚边的黄土地上。
  ……
  汴京城,武英殿偏厅,赵顼一脸铁青:“皇城司办得好差事,几个孩子都看不住!”
  郑穆也满头冷汗:“臣有罪,臣失职,请陛下降罚。”
  “罚有什么用?!”赵顼非常愤怒:“一点踪迹都查不到?”
  郑穆连连叩首:“查到了一些线索,几个……几个少爷,他们似乎不是遭遇歹人,他们……是有计划偷跑出京的!”
  “什么?!”赵顼更生气了:“汴京城里不好吗?他们为什么要偷跑?!”
  ……
  元丰七年三月,汴京城中表面还是太平,但是私底下掀起了一场惊涛骇浪。
  曹王赵頵长子赵孝奕、蜀国公长子苏轶、判司天监陈昭明,华容县君独子陈桐,失踪了!
  一开始三家大人还没有留意,赵孝奕前科太多,长期玩失踪的主,被四通“收编”之后老实了一阵,还做到了军机处机宜司河北厅事。
  不过做了一阵又感觉没意思,辞了差遣回家逍遥去了。
  苏油长期不在家,石薇也是个对孩子放养的性子,小时候督促武艺督促得厉害,等到扁罐诸般基础打好,将练武变成习惯和爱好之后,也就撒手不管了。
  扁罐童鞋事务也繁多,要跟同学文会,每五天要陪皇子读书,要去理工学院学数理化,要去各个厂房、庄子实习金工、农事,还要经常完成苏油的加课,去中牟三县考察调研,总之十天半月不着家也是常态。
  陈桐作为扁罐的铁杆,这些事务经常是两人一起完成的,一起的常常还有王彦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