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668节

  大宋立国百年,这地方堆积了太多太多特殊的传说,一个个活灵活现,别说这间屋子,只要是临近黄昏,这间院子都没人敢单独进来。
  苏油笑了:“这的确是个问题,这里应该定期清理一下,或者挪挪地方,你们大概不知道,当年我在夔州,一个柴火堆几十年不动,都被传成了狐大仙的洞府,后来愣是再没人敢动了。”
  苏颂笑道:“浩然之气,就是破解这东西的至上法门,总还是心性修炼得不够的缘故。别说这些了,明润你说,现在指纹有了,如何辨别哪个杯子谁动过?”
  第九百八十七章 补全证据链
  苏油从包包里取出本子,撕下三页,然后拿出印章盒子:“麻烦你们将拇指和食指的指纹,各自印在一张白纸之上。”
  三人分别照做了,然后苏油在白纸上分别写下宗兄,大尹,推官,从自己包包里摸出一个放大镜,笑道:“现在就是找不同了。”
  其实苏油也是第一次玩这个,但是任何人的指纹咋一看都一样,认真研究,很快就会发现不同。
  观察实验也是理工的基本功,很快,苏颂就已经证实了苏油的话。
  李推官虽然有些迷信,但是这是这时代人的通病,心思和业务还是缜密细熟的,很快,他也发现了不同。
  苏油还真费了些力气,才将三人拿过的杯子区分了出来。
  反倒是钱藻是标准的文科老狗,看书多了眼神也不济,愣是没有看出什么区别,最后还是李推官拿着一根铁针同他讲解了几处细节,钱藻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人与人之间除了相貌身材,竟然还有如此精微的差异,造物之神奇,实在是匪夷所思。”
  苏油说道:“那现在说回案情,根据卷宗所述,支票簿是李氏从汴京分行直接取出使用的,那个时候陈世儒还在湖州,所以那张支票上,理应没有他的指纹才对。”
  苏颂点头:“如果有他的指纹,那么说明,这张支票陈世儒在案发之前经手过,那么他知道案件的可能性就极大!”
  苏油点头:“是这样的,但是也有可能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向陈世儒展示证物,陈世儒接过确认,这样也会留下指纹。”
  李推官摇头:“那不可能,为了防止案犯销毁证物,易于吞食的小件,容易破坏的证物,是不会让嫌犯触碰的,只能看看而已。”
  “是吗?”苏油倒是没有亲自审理过这么精巧的案件,那是推官的事情,他最多只是旁听,观看卷宗,然后确定推官判罚公不公平而已。
  这些事情都是手底下的人在注意,他今天算是又学到一招。
  苏颂皱起了眉头:“但是有个问题,这些证物都经过多人的手,陈世儒已死,如何确定哪个指纹才是他的呢?还有,瓷器上留下指纹倒是简单,支票上能不能留下,还不一定呢。”
  苏油笑道:“我倒是对皇宋银行的票据特种用纸挺有信心的。不过说到指纹……”
  突然眼前一亮:“有了,这个!”
  那是几支毛笔,有大有小。
  苏油说道:“写字时握笔的姿势部位,和搜检证物时拿笔的姿势部位,是不一样的,我们将陈世儒的私人用笔拿来试验一下就可以了。”
  苏颂一合手:“好法子!”
  接着说道:“为了稳妥起见,将几支笔都试一试!”
  李推官乐得见眉不见眼:“这等小事怎敢继续劳烦三位学士,交给卑职来就可以了,小苏学士,借手套一用。”
  苏油知道这娃打的什么主意,这本事儿学到手,又多了一个侦测手段。
  开封府所属设左、右厅,每厅推官各一员,分日轮流审判案件。
  两者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李推官这是要捷足先登了。
  将手套取下来丢给他,然后拿出小玻璃瓶:“没有这个,你还是白忙。”
  见李推官一下子傻了,苏油才笑道:“逗你的,既然对破案有帮助,以后肯定要给州府的刑名们都备上。”
  李推官想翻白眼都不敢,都这么大的大佬了,还逗弄小官有意思吗?
  苏油嘴上开着玩笑,但是指导操作还是很认真的。
  很快结果就出来了,几支毛笔上握笔的部位,提取到数枚指纹,根据保留的部分,大体可以判定为同一人,其余的指纹,要不不在握笔位置,要不比较单一,没有集中出现。
  所以陈世儒本人的指纹,得到了最大可能性的认证。
  众人再将支票上的指纹与毛笔笔杆上的一一比对。
  皇宋银行的票据专用纸上有天方胶成分,支票成色也很新,指纹留有不少。
  其中两枚指纹的发现,让所有人都兴奋莫名。
  一在正面,一在背面;一枚拇指,一枚食指!
  与笔杆上遗留的部分,完全一致!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陈世儒,没有错杀!
  这两枚指纹,足以说明他具有最大的嫌疑,收买了家中奴仆作为凶手!
  虽然案子早就结了,人也早就杀了,但是这个迟来的新证据,还是补上了陈世儒案里边,证据说服力不足的关键一环。
  大家都是莫名的开心,钱藻笑呵呵地对苏油拱手:“小苏学士学究天人,开封府里的传言,我听得多了,却总以为就算再神异,也不至于那样。”
  “直到今日亲眼所见,方知自己对小苏学士误会太深了,原来真就是那么神!呵呵呵,这里给明润道歉了。”
  苏油也躬身:“多谢钱公大度,不以为我与族兄是在鸡蛋里边挑骨头,也不以为我们是在干涉开封府的政务。”
  钱藻摆手:“两位都是我卓有口碑的前任,这是哪里话来。”
  “现在敢说了,大理寺的断案的确有操之过急,被民意胁迫之嫌;你们这也算是给他们解了围,将案子办成了铁案。”
  “老夫心里,也一样是去了一块心病啊。”
  苏油说道:“如此便不打扰大尹了,总之是万分感谢。”
  钱藻笑道:“这么客气,可就真见外了。”
  钱藻,翰林学士钱明逸之从子,吴越王钱元瓘之玄孙,而钱元瓘,乃是武肃王钱镠第七子。
  钱家与苏油的关系,那是自然不用多说,因此有些话,点到为止就可以了,大家都心知肚明。
  从开封府出来,苏颂长舒了一口气,低声说道:“明润,谢谢你。”
  他知道苏油这么做的目的,压根就不是为了什么法律公正证据链完整。
  苏油插手这件事的目的,全是为了他。
  为了让苏颂在今后,不用因此事背负着良心上的不安而已。
  苏油说道:“宗兄客气了,既然此间事了,我这就准备回尉氏去,八公扁罐漏勺都在等着我呢。”
  苏颂笑道:“那就替我向八公问好,等有空我就去看望他。”
  苏油本来准备告诉苏颂,赵顼准备提拔他编撰《唐六典》。
  而这个任务一旦完成,苏颂肯定就会被提拔为改革官制的实际负责人之一,那等到官制完成之后,赵顼必然会成为宰执之位待之。
  再一想,族兄这人多半也不会在乎这个,早几天晚几天的事情,提前告诉他了他也不会多高兴,于是还是忍住没说。
  送走了苏颂,苏油翻身上马:“正盛跟上,我们再不停留,直奔尉氏!”
  平正盛比苏油还要兴奋:“好咧!我要泡汤泉!”
  尉氏在开封西南百里,两人的坐骑都是神骏非常,沿着惠民河边新修的结实沥青路一路狂奔。
  冬日的京畿一带,景象其实很萧条,但是走过六十里之后,景象顿时为之一变。
  进入尉氏县辖区之后,路边的绿地却一片连着一片,虽然已经初冬,却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这里现在除了是勋贵们的冬庄,还是汴京城的冬蔬菜供给基地。
  因为有温泉的缘故,因此几十年前,就有皇庄小规模地为宫里栽种反季节蔬菜。
  那个时候这种菜一般人是吃不起的,冬季的瓜茄,那价格比夏日刚刚上市的那种还要贵,一对儿就是四贯钱,偶尔皇帝会作为贵重东西,赏赐宰执以上群臣。
  因为这个,御史们还上书过,说什么反季节栽种悖逆时序阴阳,不吉利,国家要出乱子之类的话。
  等到玻璃板问世之后,苏油得到章惇的提醒,给曹太后出了个主意,于是曹太后命人在这里扩大了几处玻璃菜棚,命几个老太监在这里管事,顺便养阉猪。
  不全人养不全诸,无阴阳人种无阴阳菜,看你们还怎么说!
  再等到机井技术和魔芋胶薄膜成熟以后,尉氏勋贵们名下的冬菜园子,一下子就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
  第九百八十八章 尉氏的变化
  机井技术,可以打出地下的温泉,温泉通过大棚里弯曲回环的小水渠,除了供日常浇水所用,还能提高温度。
  加上地膜,有机肥,可以提高地温,冬日里种菜已然不是什么高难技术。
  好东西谁都稀罕,在勋贵们心里,穷御史们瞎哔哔,那是因为他们吃不起馋的!
  老子们纷纷上马冬菜项目,也算是为皇上挡枪,这就是咱勋贵们该做的本份不是?!
  于是勋贵们纷纷到苏家庄子取经,投资菜园子,将尉氏渐渐开辟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季节绿色蔬菜基地。
  种植需要技术,所以如今这里除了菜园以外,还成为了大宋最大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以及水产驯化选种基地。
  四通商号先后将苏油提供的嫁接技术,果树矮化技术,以及小妹发现的遗传学定律,应用到了农业实践当中来,并且创造出了可观的效益。
  小妹通过对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已经揭示出了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中的第一条——基因分离定律。
  然后进一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金鱼遗传的研究,发现了第二条,也就是第一条的多倍形式——自由分配定律。
  如今的小妹已经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由四通农技司专门提供科研小组,展开了对果蝇的实验观察,朝着第三条定律——连锁互换定律方向迈进。
  在此基础上,各种农业作物的杂交培育,也在尉氏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如火如荼地展开。
  主要目标有几项——高产水稻种子研究,高产小麦种子研究,十字花科和黎科选育杂交研究。
  其中最后一项是个大项,包括了高产油菜作物,食用蔬菜作物,禽畜青储作物,制糖作物好几个课题。
  好多都是苏油从海外搞来的,除了这两大类,还有胡萝卜,甜象草,香料作物等。
  比如甜象草,在汴京这个纬度以北,每年都需要播种,但是在尉氏,因为有温水保证,一年种下,可以连续收获三年。
  于是这里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农业的另一个大项目——牲畜选种繁育的基地。
  赛马活动的兴盛,国家鼓励养马的政策,新式马匹培养方式和现代化马场的成熟,让马匹的培养成为了方兴未艾的事业。
  就如同后世土豪们热衷于收藏豪车那样,名马,是现在勋贵们身份的象征。
  以前骐骥院里才能出现的五尺八寸骏马,现在在尉氏比比皆是。
  赵顼特意在尉氏开辟了一个赛马场,还成立了马术行会,亲自担任会首,每过一段时间,这里就会举行贵族们的酒会和赛马会。
  马会还带有博彩的性质,也是皇宋慈善基金的一笔大收益来源,马会上的勋贵们端着精美玻璃杯,硅胶过滤后的葡萄酒,吃着精致的烘烤小点心,嘴里开口闭口就是什么“谱系”“纯种”“速度因子”“耐力因子”等专业名词,就跟那马是他们亲手养大的一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