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节炸药的威力

  在伯明翰的工业区,很多人都在大喊着,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防空洞的,这个决定实在是太仓促了,很多人都还没有挖防空洞呢,这些人都是被放弃的人,政府保留了一下防空洞,但政府也是有选择的,只让那些有用的人进去,至于那些没有用的人,你只能是自求多福了,看看大街上的这些人吧,他们都是被政府放弃的人,当旁边的建筑物倒下的时候,他们都是满脸无助的,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建筑废料把自己给埋了,他们也想跑到城外去,可无奈他们奔跑的速度太慢了,华夏人并没有想着毁灭这座城市,所以很多人还是活下来了。
  当飞机离开的时候,当硝烟散去的时候,这些人又从角落里出来了,他们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政府不是发布公告了吗?华夏人使用的不是小型飞机吗?全部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呀,那些飞机不可能携带那么多的炸药的,但城市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呢?其实美国专家可以回答他们的,但美国专家害怕引起社会恐慌,所以他们都不敢说这个问题,华夏人使用了一种新型的炸药,这种炸药比现存的炸药要厉害得多,但是美国人还是研究不出来,因为炸药当中有一些不知道的物质,这种物质好像没有从元素周期表上出现,其实这是毛远山兑换出来的炸药,比现存的炸药威力要大一倍以上。
  如果毛远山想要毁灭世界的话,那就会兑换更厉害的炸药,但现在毛远山只是想拿到世界的控制权,所以只是提高一倍就可以了,虽然仅仅提高了一倍,但在战场上已经是相当厉害了,就拿这一次的轰炸来说,虽然华夏人只出动了600架轰炸机,而且全部都是轻型轰炸机,但给英国几个工业区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在第一轮的轰炸当中,几个工业区几乎丧失了40%的生产力,30%左右的技术工人都被干掉了,还有十几座城市,在那些城市当中,主要就是给英国带来一些压力,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毁掉英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就跟盟军司令部说的一样,我们没有携带陆军。
  轰炸可以征服一个国家,在原来的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美国人用轰炸就让日本屈服了,但美国人出动的是重型轰炸机,如果让美国人使用航空母舰上的轰炸机,恐怕日本人也是绝对不会屈服的,两种轰炸机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这个时候华夏也没有抱有幻想,仅仅是想着给英国一些损失,如果想要把英国给炸没的话,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就算是这样,整个英伦三岛也迎来了他们地狱般的日子,看看大街上的老百姓就知道了,他们的脸上没有了笑容,他们开始讨厌这场战争,因为在这场战争当中,他们看不到任何的好处,只有眼前的坏处。
  在英国伦敦,唐宁街10号是重点轰炸地点,30多架轰炸机重点照顾这里,幸好丘吉尔首相已经离开了这里,如果他坚持在这里办公的话,那么这位首相阁下的副手儿就会高兴了,因为它可以成为大英帝国的首相了,在这一次的战争当中,丘吉尔首相也学明白了,知道这次华夏不会有所顾忌,所以唐宁街10号肯定是空袭地点,虽然周围有很多的防空武器,但丘吉尔首相是军人出身,自然明白防空武器和飞机的区别,除非我们能够学会华夏人的区域防空,要不然的话,根本就不可能敌得过空军的,所以丘吉尔首相第一时间就把自己给转移了。
  当华夏最后一架轰炸机离开的时候,他用最快的速度拍下了下面的照片,那就是英国首相府被炸成了一片废墟,这张照片第二天就出现在了华夏各大报纸上,美国人那边也得到了这张照片,但美国政府下达了严格的封口令,就算美国是一个新闻自由的国家,也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照片登上报纸,我们最重要的盟国被轰炸了,我们最重要的盟国首相府被轰炸了,这算是什么事儿呢?如果这张照片流到了社会上,那么美国的反战情绪会更加高档的,美国政府之前的努力也就白费了,罗斯福总统第一时间表示了慰问,但这种慰问显得苍白无力,对于英国现在的状况没有任何改变。
  在英国的军事地下掩体当中,丘吉尔首相接到了罗斯福总统的电话,丘吉尔首相一个劲的在重申英国的牺牲,罗斯福总统也放低了自己的姿态,表扬了英国在此次战役当中的牺牲,如果没有英国人的牺牲的话,欧洲大陆的局势可能就稳定不下来,英国人并不是白白牺牲的,在华夏人对德国的空袭当中,因为有了英国飞行员的加入,德国的工业区得以保留,虽然已经损失了60%以上,但剩下的40%算是保留下来了,对美国在欧洲的军队也是一种支持,华夏方面看到了美国的支援,在欧洲地区也停止了自己的大规模进攻,开始进入整顿阶段,毕竟华夏方面进攻的也很仓促。
  按照华夏欧洲方面军的计划,他们本来是防守的一方,要在波兰的土地上防守住盟军的进攻,谁知道现在他们变成了进攻的一方,这些计划都是临时制定的,根本就不是多么的严谨,比如说进攻波罗的海三国,完全都是前线指挥部制定的计划,总司令部这边都是不怎么清楚的,要把权力放给了他们,毕竟总司令部这边不清楚前面的情况,只能是让他们凭自己的能力去打了,没想到他们的进攻速度惊人,这也跟华夏方面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有关系,再加上华夏方面的武器优势,夺取波罗的海三国也就变得非常容易了,至于空袭柏林的事情,大家不敢要求太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