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节飞艇

  盟军在这座城市当中也设置了很多的观察员,现在这些观察员也感觉到很吃惊,他们一早也就投入战斗了,但是经过了一年的发展之后,他们发现现在的战争跟原来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在破坏力上,这仅仅是七天的轰炸,当年盟军轰炸德国的时候,那可是延续了好几个月的,但如果拿着结果比较一下,华夏方面七天的轰炸,已经超过了盟军方面几个月的轰炸,他们分析了很多的原因,一个原因就是华夏用了重型轰炸机,那个时候美英联军使用的也是重型轰炸机,但是因为距离的原因,每次携带的载弹量只有这边的1/3,所以轰炸效果就没有这边的好了。
  第二个原因,也是美英联军的痛处,那就是他们没有办法进行夜间轰炸,还因为它们没有大型的飞艇,从开始战争到现在,大型的飞艇就好像华夏方面的一个外挂一样,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华夏的大型飞艇就可以执行各种各样的轰炸任务,对于前线的美英联军士兵来说,华夏的重型轰炸机并没有多么可怕的,因为重型轰炸机嗖的一声就飞过去了,他们的速度非常的快,扔下的炸弹也会分布的比较广,但这些飞艇就不一样了,飞艇如果要进行轰炸的话,他们会把速度降到很低,给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差不多,所以轰炸得更为彻底,这就让他们活命的几率更低。
  除了飞艇的飞行速度比较慢之外,飞艇那个恐怖的载弹量就是美英联军最可怕的了,那个小型飞艇还可以携带20吨的炸弹,就不要说那种重型的飞艇了,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那才是死神收割生命的时候,如果重型飞艇掠过一片地区,在这一片地区的防空洞都没有办法坚持的住,一颗500公斤的炸弹可能炸不穿防空洞,但如果距离她不超过五米,又有一颗500公斤的炸弹呢,地下的防空洞可能就岌岌可危了,但如果第三颗那得扔下来,那么防空洞基本上就坚持不住了,华夏方面采取的就是这样的策略,大量的杀伤美英联军的有生力量,包括他们的一些设施。
  华夏的大数据部门做过研究,重型轰炸机虽然也是红掌,但他们的轰炸效果绝对比不上飞艇,如果不是因为美英联军空军的进步,飞艇也可以在白天进行轰炸,但毛远山已经下达了命令,白天的时候是不允许飞艇飞临战场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飞机的作战能力强了,如果你敢白天飞过去,恐怕这些飞机就能够把你给打下来,运输就完全不一样了,运输可以采用更高的高度,那个高度是不需要担心的,可如果从那个高度投弹的话,基本上也就没什么准确性,那些炸弹可能会飘到上百公里之外,那个时候就不是轰炸敌军了,可能我们的军队也会跟着吃亏的。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美英联军还拿到了一些炸药的残留品,他们也拿回去进行研究了,里面好像添加了一些不知名的物质,也就是因为这些不知名的物质,让他们这边的轰炸更为厉害,破坏力也更加的强悍,如果没有这些不知名的物质,炸药的成分跟他们的没有区别,但他们的炸药没有这样的威力,所以研究这些不知名的成分就是重中之重,对于美英联军的这个研究,毛远山没有任何好担心的,因为这是系统升级造成的,毛远山也分析过这些成分,知道这些成分的物质只在海底采用,而且还是海底的岩层里才有,现在的技术绝对开采不出来,除非他们能够把上帝请出来。
  当初升级这些炸药的时候,毛远山就有一些害怕,如果让美英联军研制出来,那么对地球的损伤是非常大的,毛远山可以保持对这种炸药的使用,同时也可以限制下面的人使用,不至于把整个地区都给炸没了,但如果这种成分到了战争狂人的手里,又或者美英联军面临失败了,他们那个时候可就毫无顾忌了,这种东西就会跟毒气弹一样,直接扔到战场上,对所有的人类都是一种损失,当毛远山知道了他们的所在地之后,心里也就没什么担心的了,别说是现在这个年代了,就算是到了21世纪,恐怕那些海底岩层里的物质也不可能大规模的拿出来使用,技术方面是达不到的。
  从老鼠洞里出来的人们,感觉到劫后余生,他们终于是能够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了,很多人想着能够找到自己的亲人,因为他们当初进入防空洞的时候比较慌张,一家人可能进入了好几个防空洞,当他们开始寻找的时候,他们才感觉到内心的疼痛,他们能够从防空洞当中出来,是因为他们的运气比较好,但其他人的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那些防空洞都被炸开了,很多人的尸体都在那里扔着,其中有美英联军的士兵,也有加里宁格勒的市民,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军民都已经混合在一块儿了,华夏方面也没有办法进行区别轰炸,所以只能是一起炸了。
  哭声在这座城市的各处发了出来,其中还有很多男人的哭声,这一次的轰炸实在是太惨烈了,从战争爆发开始到现在,这几乎是最惨烈的一次轰炸了,日本本土都没有这么厉害的轰炸,当这些照片放在胡宗南将军的桌子上的时候,胡宗南将军也是倒吸一口凉气,早就知道这些炸弹的威力很大,但没想到竟然如此之大,胡宗南将军沉着的看完了所有的照片,回到办公室之后写下了意见书,这封意见书以最快的速度到了毛远山的桌子上,这种炸弹必须要进行控制,要不然的话对人类的损失是巨大的,这是全人类的一个损失,这座城市就是一个警醒,绝对不能无限制的使用此类炸弹,这会毁了人类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