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节成功

  美国舰队突然间遭遇了突袭,这是美国舰队上上下下都没有预料到的,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周围都已经布满了我们的侦察飞机了,怎么可能会连一个预警时间都没有呢,当华夏的飞机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仅仅只有不到两分钟的反应时间,因为舰载雷达的侦察范围比较小,所以他们只有两分钟的时间,这两分钟的时间别说把飞机送上天了,能够组成一个防空阵型就不错了,简易的防空阵型没有办法阻碍华夏的飞机,他们只能是自食恶果了,这就是侦查能力不对等的结果,美国方面只能依靠舰队侦察,华夏方面却可以依靠高空飞艇就好像是卫星在帮忙一样,当然要比美国人强多了。
  “双机编队,开始分批次的攻击航空母舰。”跟其他的指挥部门不一样,如果是其他的海军航空兵,他们的指挥官也会乘坐作战飞机的,但是华夏方面进行了改变,指挥官提前被送到了飞艇上,这样可以在飞艇上指挥全局,如果是也开着飞机的话,难免会有一定的分心,很有可能还会让自己被击落的,但如果坐在飞艇上就不一样了,用眼睛看着下面的战局,居高临下有一种上帝的视角,当然明白该进攻什么地方,什么地方该加强防御,这就让指挥官能够更好的把握机会,从而让军队获得的收益更高,这一点也是美国方面没有办法达到的,因为他们现在没有高空飞艇。
  原来当毛远山提出这个方案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示了反对,怎么可以这样呢?这不就是传说当中的官兵分离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普通的飞行员肯定会表示反对的,在保安团的军队当中有一个优良传统,那就是官兵和士兵同吃同住,在战场上也是这个样子的,怎么能够双方发生分歧呢?如果要是把军官保护起来,只让自己的士兵在战场上拼命的话,那要士气会下降很多的,所以毛远山的这个方案遭到了大部分人的反对,但是在大数据部门的计算之下,他们那边认为毛远山的提议是非常有效的,指挥部门和作战部门如果能够分开的话,战斗力至少要上升30%以上。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大数据部门还有一项报告,那就是飞艇的高度比较高,如果在那个角度指挥战斗的话,整个战场可以说是一览无余的,如果让指挥官跟着攻击部队进行指挥的话,很多地方都有可能是看不到的,还有可能需要其他的飞行员口述,如果是这样来指挥战斗的话,很有可能会发生一定的误差,毕竟别人所看到的东西是有所遗漏的,而且战场上也不会给你那么多的时间让你在那里甄别,所以各种各样的失误也就应运而生了,如果让指挥官站在飞艇上的话,这就完全不一样了,飞艇上是比较安全的,在这个高度不会有任何的危险,指挥官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指挥当中去。
  当大数据部门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空军方面还是有些不愿意的,以空军司令高志航为首,他们认为这简直是一项颠覆他们认知的行为,如果让他们接受这样的行为,必须得有真凭实据摆在面前才行,不能靠总指挥和大数据部门的几句话就可以通过,所以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空中演习,当空中演习的数据出来的时候,空军的高层也明白总指挥是正确的了,其实在现代社会当中这样的行为都是非常正常的,美军总有一个航空指挥部,这个航空指挥部跟下面的飞机都是脱离的,也就是现代版本的预警机。
  当然,这个思想是非常超前的,就算是在21世纪,全世界拥有预警机的国家也是很少的,只有排名前列的几个国家才拥有这样的玩意儿,毛远山把这样的理念提前了将近80年,在这个年代当然没有人懂这个东西了,但好在下面的手下还是非常讲道理的,只要你把真实的数据摆在他们的眼前,他们这些人也不会固执己见的,虽然脱离了军官跟士兵,但这样做的结果是让他们得到了真正的好处,况且平常军官和士兵也是在一起的,平常的时候多加深一些关系,战场上各司其职,这样更能够获得更大的战果,这一点空军上下都得到了一定的理解,如果没有这些空军的支持,恐怕这个办法也行使不起来。
  回来看战场这边美国的航空母舰已经是命中了两枚炸弹了,现在甲板上到处都是浓烟滚滚的,这两枚炸弹不带把甲板炸了一个大洞,还把旁边的一辆油罐车给炸爆炸了,美军其实都是从甲板下面直接抽油上来的,平常的时候是不需要这种小型加油车的,但现在是情况紧急,加油车如果也可以加油的话,那么他们同时可以给好几架飞机进行加油,这样就能够用更快的速度把飞机送上去,可惜的是当战争来临的时候,加油车的司机被机枪扫射给干掉了,所以没有及时的把加油车开到机库里去,只能是被炸弹给点燃了,这也让甲板上变得一片火海。
  刚开始的时候,美国海军还是有条不紊的进行自己的部署的,就算他们的航空母舰燃烧起来了,美国士兵还是按照平时的训练,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后来进攻越来越猛烈了,随着周围驱逐舰的沉没,航空母舰的周围就没有了其他军舰的掩护,更多的飞机可以加入到攻击里来了,虽然过来的鱼雷飞机比较少,但是这些战斗机却可以随时杀过来,战斗机上的机枪就是普通士兵的噩梦,每当有呼啸的战斗机过来的时候,普通士兵都是停止射击,赶紧的找一个掩体把自己给包起来,如果你的行动稍微慢一点的话,很快就会被这些战斗机给扫射死的,真正炸死的人并不是很多,机枪扫射才是最要命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