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节澳洲的重要

  麦克阿瑟将军接到这个报告后,也是十分的害怕,对于现在的美国来说,澳大利亚实在是太重要了,珍珠港虽然是在太平洋的中心位置,但是珍珠港距离亚洲的位置还是太远了,如果以珍珠港为基地向亚洲发动进攻的话,长途的交通线能够直接把美国给拖垮了,先不说珍珠港的位置怎么样,就光是中间没有一个中继站,那得需要多少的运输商船呀?就算美国人的生产力量再怎么强悍,也不可能制造出那么多的商船来吧,还得有一个稳定的陆地才可以呀,这个时候澳大利亚就出现了,必须要保住整个澳大利亚,这也是美国的核心价值。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日本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日本之所以并不是那么可怕,就是因为它跟德国一样,并没有强大的陆地纵深,如果让整个日本占领了澳大利亚之后,这才是一个可怕的事情,首先,澳大利亚拥有广阔的土地,完全可以给所有的日本鬼子提供一个辽阔的生存空间,第二点就是日本人的吃苦耐劳了,跟美国人比起来,日本人的适应能力要比美国人强太多了,就好像海军潜艇一样,美国人要求这个要求那个,所以美国海军潜艇多出来的吨位都是给美国水兵服了,而日本人多出来的那一部分全部都安装了各种各样的机器和一些补给品,所以说日本鬼子的潜艇要比美国人的潜艇有更多的续航力。
  同等条件上,美国人在澳大利亚并不能够发展多少的东西,但是日本人在澳大利亚就完全不一样了,日本人从来都没拥有过一个如此大的空间,如果让他们占领整个澳大利亚的话,那么日本人很有可能会迎来他们的第二次腾飞,自明治维新之后的最大一次腾飞,看看华夏的东北就知道了,在日本的经营下,华夏的东北是整个亚洲第二大工业基地,仅次于日本本土的工业基地,如果不是因为华夏把东北给收复的话,很有可能东北地区将要超过日本的gdp,成为整个亚洲最大的工业基地,这绝对都是有可能实现的,所以绝对不能让日本鬼子占领澳大利亚!
  可如果单纯从防御上来动脑筋的话,那实在是太困难了,澳大利亚本土拥有六个步兵师,但是澳大利亚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了,就算是拥有60个步兵师,也不足以防守整个澳大利亚,尤其是宽广的北部沿海地区,如果要完整的防守做的话,至少给需要上百万的军队,而且这上百万的军队还有散落在上千公里的海岸线上,防御,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纵深防御,到时候如果日本鬼子真的来的话,那可真是要遭殃了,除了北部沿海之外,如果日本鬼子绕一个弯儿的话,东部沿海也有可能会成为他们的登陆地点,那就需要更多的军队,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噩梦。
  别说现在美国人没有那么多的军队,就算是有那么多的军队,麦克阿瑟将军也不知道该如何来防御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巨大的领土有的时候是他的优势,有的时候也会成为他的劣势,如果是澳大利亚的人口够多的话,美国人大可以出武器,让澳大利亚本土的老百姓去防御他们的国土,很可惜的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地广人稀的地方,指望他们组建军队去保护自己的领土,那还不如直接跪在地上,祈求上帝的保佑呢,有可能乞求上帝的保佑,别让他们自己动手还要靠谱一点,长期的和平让澳大利亚的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怎么打仗,他们甚至很多人都觉得可以把北部那些没用的地方割让给日本,只要日本不来进攻东南部就行了。
  这些自私的言论,如果不是当局封锁的话,很有可能会在整个澳大利亚进行流窜,等到那个时候,想要防御日本鬼子也不行啊,所以麦克阿瑟将军作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为了不让澳大利亚成为日本鬼子的殖民地,为了不让日本鬼子获得一个足以让他们腾飞的战略要地,所以麦克阿瑟将军命令哈尔西将军率领在吉隆坡基地的所有美国军队,联合华夏军队,对日本鬼子进行一次打击,不见得要跟日本鬼子决战,但至少要吸引更多的日本鬼子前往当地,这样日本人就没有足够的能量对澳大利亚发动进攻了。
  麦克阿瑟将军也知道,当地的力量仅仅用于防守可以,如果是用于进攻的话,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了,所以麦克阿瑟将军在给哈尔西将军下命令的同时,也要求美国本土继续向澳大利亚运送援军。
  同时,麦克阿瑟将军在澳大利亚展开了新一轮的征兵,把澳大利亚所有适龄的年轻人全部都争着起来,这样跟英国人发生了一些冲突,英国本土就算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想着把握大力亚本土的军队,全部抽调到英国去,对于英国人来说,澳大利亚也是他们很重要的一环,虽然澳大利亚表面上独立了,但是他还是赢联盟的成员,也是宣誓效忠英女皇的,在一些问题上跟英国走的还是非常近的,不过当美国军队踏上澳大利亚之后,澳大利亚就有些摇摆不定了,尤其是麦克阿瑟将军这样一个强力人物,抵达澳大利亚之后,澳大利亚总督几乎就成了一个摆设。
  麦克阿瑟将军,也可能不是一个出色的将军,但是这个家伙鼓动人心的本事绝对要跟希特勒是一个等级的,在澳大利亚的几大城市发表了几篇演说之后,所有的澳大利亚人民几乎都被点燃了,他们都要拿起钢枪保家卫国,尤其是麦克阿瑟将军拿到了一些一手资料,这是一首资料,全部都是日本鬼子在华夏犯下的罪行,一方面毛远山要宣传日本鬼子的罪行,另一方面,麦克阿瑟将军也要宣传,双方一拍即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