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节五六式半自动步枪

  最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斯大林阁下也知道,要让马儿跑,必须得让他吃饱,如果不让他吃饱的话,到远东地区很有可能也会给你捣蛋的。
  所以最终他们两个还是带着300辆t34坦克,外加500架各类飞机上路了,这已经是整个苏联后勤部所有的重型装备了,如果这些重型装备还不够的话,那斯大林也是没有办法了,美国人的支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全数过来,苏联人自己生产的东西和华夏人比起来差距太大,除了t34坦克还能拿出门之外,其他的东西都不怎么样,不过在单兵武器上苏联人提高的倒是不少,原来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单发步枪加轻机枪,现在军队当中倒是多了很多冲锋枪了,而且是苏联功勋冲锋枪,波波莎冲锋枪。
  针对单兵武器的更换,毛远山是早有准备,现在保安团一个步兵班当中还是按照原来15个人的编制,班长和副班长使用ak47突击步枪,四个人携带两挺通用步枪,两个人操纵一门六零迫击炮,一个人携带一个反坦克火箭,也就是德国人使用的大名鼎鼎的铁拳反坦克火箭,剩下的六个人基本上都是新兵,他们携带的也不是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了,而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
  说起来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的鼻祖,还是苏联的半自动步枪,很可惜的是现在苏联人还没有研制出来,但是毛远山却已经在系统当中兑换出来了,整支枪全重3.85千克,可以说是在这个年代非常不错了,弹仓容弹量十发,初速735米每秒,战斗的时候,射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5发,有效射程400米,理论射程1500米,如果是集中火力的话,可以杀伤800米范围内的敌人,装上专用的发射器,还可以发射枪榴弹,这七个人当中有两个人装了枪榴弹。
  十发子弹的大容量,比原来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的八发子弹的容量要大得多,战场上所有的人都知道,子弹的容量,甚至能够决定自己的生死,尤其是在突击的时候,多几发子弹,很有可能就能保住自己的小命。
  毛远山选择这一款步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一款步枪生产便捷,并没有多少的技术难题,交给在华夏的兵工厂之后,他们在一星期之内已经可以仿制出来了,虽然目前产量并不是很高,但是以后相信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生产,这也是推动华夏军工产业的一个方式。
  毛远山非常清楚,苏联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火力输出是多么的强悍,所以为了打败这些苏联军队,毛远山必须要让北方方面军拥有更为强悍的火力,也就是因为这样,毛远山才使使劲用了大量的功勋点,解锁了一些武器,这些武器都没有到该解锁的时候,全部都是强行解锁的,这也是为什么其他的军队当中没有办法使用这些武器的原因。
  解锁了这些武器之后,毛远山就让人把这些武器送到兵工厂去了,要让兵工厂的工程师们日夜加班加点,必须得快速把这些武器给制造出来,全部在系统当中兑换,实在是太贵了,因为这些武器超出这个时代太久。
  又不是华夏这一段军工产业发展的这么迅速,毛远山其实也不敢大规模的给北方方面军装备的,华夏人在吸收了这一批犹太人之后,整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可以说是上升的很快,如果问毛远山这一段时间再跟德国人做买卖获得的最大财富是什么?毛远山肯定会说是这些犹太人,而不是那些机械设备,很多机械设备从德国运回来之后,这些犹太人只要稍微的拆解一下,就能够在华夏制造出来,这样的工作效率,让毛远山感觉到吃惊,当然了,这些犹太人之所以这么努力也是无利不起早的,他们要求毛远山兑换当初的诺言,在整个华夏画出一片区域来供他们居住。
  对于这样国中之国的要求,毛远山当然是不能够随便答应下来的,可当初的时候自己也是答应了的,不能出尔反尔,如果是出尔反尔的话,相信这些犹太人以后的工作积极性会被挫伤的,所以毛远山就只能是拖着,拖了一天是一天,反正这些犹太人自己的生活水平也不差,他们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跟很多的华夏人进行交流,到最后的时候结婚的人也不少,那个时候就算是给他们画出一片专门的区域来,估计他们也不愿意把自己封锁在里面了,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何必要自己封锁起来呢?
  现在犹太人在德国也变得稍微重要起来了,跟历史上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在现代社会的历史当中,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也没有看得上这些犹太人,虽然当中有很多的科学家,但是这些科学家最后全部到了美国和苏联,在德国这里完全没有他们的用武之地,只要是暴露了自己的身份,立刻就会被抓到集中营里去,最后的结果是一个什么样子?用脚丫子也能想得到。
  现在毛远山穿越的这个社会,这里的德国也开始用这些犹太人了,当然了并不可能给他们太好的待遇,只能是让他们工作,而且一些核心机密还是不能够让他们参加的,只是教给他们做一些比较边缘的计算工作,就算是这样,也让德国高层看到了犹太人的用处,他们现在甚至是怀疑以前的那种做法到底是不是对的,华夏人的军工产业全部都是靠着犹太人支撑起来的,虽然华夏人的学习能力很强,现在已经是靠他们自己接管了整个军工产业,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如果是没有这些犹太人的话,华夏人想要建立一个军工产业实在是太难了,而且整个工业体系都有犹太人活跃的身影,对于这一点,德国人唯一后悔的地方就是当初要价要的太低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