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节金属货币

  这一次之所以会拉着这两辆坦克过来,就是毛远山想要做一个试验,这些飞艇上装载的全部都是不同的东西,毛远山也是想要看看飞艇对各种物品的运载能力是多少,当然了,一些炮弹子弹之类的全部都是用箱子运过来的,他们应该是装的最多的了,像坦克这种东西,每艘飞艇只能是装两辆而已。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以后飞艇的大军会越来越多的,到时候集合五十艘飞艇的话,就可以运载100辆坦克过去了,这就是一个装甲团了,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有这样的运载能力都是值得让人羡慕的,当然了,他们也仅仅是能看看就是了,想要做到跟毛远山这样你也没有那个本事的,在这个时代,氦气的代价可是相当高的,刚刚研究出来,你们想要用氦气来装备飞艇的话,足可以把你们的国库花光。
  你们也可以大规模地制造氢气飞艇,但是那是十分不安全的,德国人的齐柏林号飞艇就在运行柏林到纽约的航线,也是可以载人飞行的,他们打破了很多的记录,但是最终还是燃烧了。
  一个巨大的火球从天空中掉了下去,相信大部分的美国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从那以后,所有的飞艇就停止研究了,人们虽然很爱这种交通工具,但是它不安全,在安全和速度面前,人们还是有理智的,都会选择安全,而不会选择速度了。
  所以在齐柏林号飞艇坠毁之后,所有的来往于欧洲和美国的运输还是靠着航运来进行的,飞机很不现实,价格太昂贵了,只有一些国家领导人才可以坐得起。
  虽然苏联人和欧洲那边有些脱节,但是对于飞艇这样的东西,他们还是知道的,这一刻,在压力过后,很多人都在嘲笑华夏人了,在他们看来,这些华夏人简直是没有脑子,那些德国人都已经是受到了那么大的损失了,他们竟然还是要建造飞艇,稍微一个不小心就变成一个大火球了,真是不知道这些华夏人的脑子里想的什么,嘲笑自己的敌人永远是人们最愿意干的事情,他们现在就也嘲笑华夏人了。
  全县的很多军官对于这个飞艇的用处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可以在飞艇上加装一些武器,因为这次过来的飞艇全部都是运输用的,用武器制造的飞艇还没有弄出来,所以他们的各种改装计划也被邱清泉要求写在纸上,然后跟随飞艇一起运回司令部。
  很多军官都被邀请在飞艇上飞了一圈,然后才能写出自己的宝贵意见,这也是察哈尔军队当中的一个传统,永远在第一线上的军官和士兵最有发言权。
  改装飞艇的事情毛远山虽然是有了一个大体的轮廓,但是到底应该怎么改造还应该广大的接受各界的意见,尤其是前线军人的意见,军官和士兵都是使用这些东西的,他们的一些意见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当然一些武器专家的意见也很重要,两者相结合就可以保证这个东西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弊端,省得后方的制造家门跟前线的士兵脱节,他们制造出来的武器,让前线士兵讨厌着就不好了,会很影响战斗力的。
  飞艇在经过了六个小时的短暂休息后,留下了两艘飞艇作为机动,剩下的全部都把一些士兵给您送回去了,还有一些从苏联发现了宝贵东西,在接下来的搜查当中,也发现了一些钻石跟黄金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放在前线是十分不安全的,还是运回去比较好,听说毛远山正在准备组建一个银行,如果没有重金属的话,想要组建银行是不可能的,现在战争已经开始了,人们绝对不会相信纸币的,哪怕是你们政府的信誉再好也不可能,大家还是比较相信银元这种东西。
  对于银行这个问题,毛远山也考虑了不是一天两天了,原来民国政府的各大银行都还是很有戏,信誉的,但是在说爆发以后,政府开始增加印制纸币,用通货膨胀来对付日益增加的军费,虽然短时间内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从长时间来看,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是不可行的,经济政策不稳定,历史上,民国政府从现在开始就没有办法保证法币的价值了,一直到十几年后,他们失败,金融都是一个痛处。
  在毛远山的心中发行自己的货币那是势必要进行的,但是在战争当中,没有贵重金属作为保证的话,想要发行货币,那是很困难的,不过毛远山倒是有另外的一个想法,那就是发行金属货币,虽然我手里没有金子和银子,但是我的手里却有铜币。
  做各种买卖做的毛远山手里的银元绝对不在小数,黄金之类的东西也有了一些,但是想要开银行这个数目还是不够的,所以毛远山就把心思动到了更小的货币身上,现在前线的战斗非常激烈,积累了大量的炮弹壳和子弹壳,这些全部都是铜的,因为兑换的原因,这些东西弄来的时候没有花费一毛钱的成本,只要是把现在这些子弹壳和炮弹壳给收集起来,回来铸造成铜币,这就是有价值的,一个银元可以兑换十个大铜币,又可以兑换100个小铜币。
  虽然这样比较麻烦一些,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比较好接受的,毕竟这种东西是金属货币,在华夏古代就是用的银子跟铜钱相结合的金融制度,现在这个情况下也是可以进行的,至少比直接发行纸币要让老百姓相信的多,地方政府很多也都发行了各种各样的纸币,但是最后的时候全部都被当作废纸了,就是因为没有那个信誉,金属货币就不需要担心这一点了,金属货币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而且代表的分量又不是很大,绝对可以让老百姓接受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