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张觉之死(求订阅!)

  …
  张觉逃到燕京后,投靠了郭药师,并改名为“赵秀才”。
  峰山大捷之后,赵佶将郭药师招到京中,赏宅,赏钱,赏美女,各种笼络。
  郭药师自恃立有战功,又有皇上恩宠,所以,有些得意忘形,放纵骄横。
  名义上,王安中才是燕山府的最高长官,郭药师是王安中的副手。
  可实际上,王安中对常胜军根本插不上手,甚至于许多政令也都需要郭药师点头才能算数。
  王安中是一介文人,性格软弱,不敢也无法制服郭药师,他只知道曲意奉之,凡是郭药师所要的兵械甲杖等军用物资,他莫不上书朝廷,尽量供给。
  为筹措更多军费,为满足个人利益,郭药师派部下在宋国境内各州大做贩卖舟船等生意,以赚取钱财。
  与此同时,郭药师还将当年为天祚帝服务的一些辽国能工巧匠召集起来,制造玉带、码瑙等各种奇巧珍贵之物,用来结交朝中权贵,以及宫中的大小宦官。
  现如今,常胜军已有五万之众,而食粮乡兵号称有三十万人,都听从郭药师指挥。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郭药师及其部下此时仍然不改左衽,即仍然身穿辽服,而不着宋装。
  许多人都在私底下将郭药师与安禄山相比,认为他是一个很危险的人。
  对于张觉的投靠,郭药师大包大揽,根本没有跟王安中和詹度商量,不,应该说,郭药师根本就没有将王安中和詹度放在眼里。
  郭药师的所作所为引起了詹度的不满。
  詹度可不像王安中那么软弱,他性格比较刚强,看不贯郭药师的种种举动,也防着郭药师,进而想从权力范围上制约郭药师。
  詹度在名义上是燕京的军事主管,但驻扎在燕京的宋军仅有九千人马,与常胜军实在是无法相比。
  而詹度要想全面掌控军权,就必须制服郭药师。
  可郭药师哪肯受制于詹度?
  两人的关系日益交恶。
  詹度与郭药师同知燕山府,即都是王安中的副手,但谁是第一副手,朝廷并没明确,二人为此发生了激烈争执。
  郭药师认为,在赵佶的御笔手诏中,他有“节钺”加衔,权力位置应该在詹度之上。
  而詹度认为,赵佶的御笔上的排名顺序就是权力位置顺序,他的名字排在前边,郭药师的名字排在后边,这就说明他的权力职位应该高于郭药师。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冲突越来越尖锐。
  王安中无法调和,只好上书朝廷,请赵佶解决。
  赵佶觉得守卫燕京离不开郭药师与常胜军,于是下诏书将詹度与河间府知府蔡靖进行对调。
  蔡靖是文官,性格沉稳,胸襟开阔,来到燕京后,他对郭药师坦诚相待。
  郭药师也很敬重蔡靖,飞扬跋扈的气势也有所收敛。
  于是,燕山府领导班子不团结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然而,常胜军的兵权还是一直牢牢地掌控在郭药师手里。
  ……
  平州城被围困多日,都统张敦固依然不肯开城投降。
  完颜宗望大怒,于是调来十万大军猛攻平州城。
  直到平州城内弹尽粮绝,张敦固等人才缴械投降。
  金军占领了平州之后,完颜宗望对张敦固等人好言劝慰,并赦免其罪。
  可平州人根本不领完颜宗望的情,趁完颜宗望有事回上京之机,张敦固等人杀了完颜宗望留在平州的人复又反叛,重新夺回了平州城。
  完颜宗望回来之后大怒,令完颜阇母率军攻城。
  不久,完颜阇母便复又将平州攻克。
  张敦固等人被杀。
  完颜阇母因功官复原职。
  平州人很顽强,在金军破城之际,尚有数千名州民不肯投降,逃出了平州城。
  平州人的激烈反抗和不屈精神,让完颜宗望认识到,单纯使用武力征伐是不够的,金国要想得到这片土地,必须有所改变。
  完颜吴乞买对完颜宗望很信任,曾下达诏书说,“平州大小之事关白军帅,无得传达朝廷”,这给完颜宗望在平州尝试改变统治策略提供了政治基础。
  在辽国降官的建议下,完颜宗望在平州主要采取了两点改革:一是借鉴辽国的南面官制度,使用汉官来管理地方事务。二是在平州组织举办科举取士。
  金国初期的科举取士并不是在上京举行,也不定期,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在各地择机举办,于是便有了所谓“渖(沈)州榜”、“平州榜”、“定州榜”等。
  这种科举取士由于是由军事统帅主管,属于临时决定,既无程序也无制度,尤其是对于应试人员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效果肯定是要打些折扣的。
  但不管怎么说,完颜宗望在平州所尝试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还是比较得民心的,因而金人很快便在平、营、滦三州站稳了脚跟。
  完颜宗望占领了平、营、滦三州之后,获知张觉已逃入燕京,藏在常胜军中,于是派人持公文到燕山府,向王安中索要张觉,“我讨叛臣,城破今不见,走在南朝,当还我。”
  王安中急忙上奏朝廷,请示如何处理?
  赵佶下达密诏,让王安中将张觉隐藏起来,不要交给金人,就说不知道张觉哪里去了。
  王安中照着赵佶的指示跟完颜宗望派来的人说了。
  完颜宗望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不信王安中的话,遂派人继续索要,并且态度很强硬。
  王安中扛不住了,只好再次向赵佶请示。
  赵佶耍了个小聪明,让王安中杀一个模样类似张觉的人,送给金军,以平定事态。
  张觉替身的头颅很快便送到平州,完颜宗望让认识张觉的人辨认一下。
  那些人一看,就认出,此张觉是假的。
  完颜宗望大怒,立即派人再赴燕京,措辞严厉地对王安中说:“此非张觉也,张觉自藏于王宣抚的甲仗库里。你若不给我,我则举兵自取之。”
  此时,攻打平州的十万金军还在平州,而且金军占据平州路,想要攻打燕京,很轻易的就能办到。
  王安中很担心金军发起战争,因此急忙上奏说:“必不发遣,恐启兵端。”
  赵佶有些恐惧不安,于是,紧急召集王黼、蔡攸、梁师成等人进行磋商。
  此时,童贯已受冷落,遵旨致仕,回家休养,没资格参与政事了,其河北河东宣抚使职务由谭稹接替,郑居中已去世,其枢密院使的职务由蔡攸接替。
  赵佶等人商量过后,认为,不杀张觉不行了,便下密旨让王安中处决张觉将其头给金人平息此事。
  王安中接到密旨后,派人将张觉带到宣抚司,向他数其过,逼之行刑。
  张觉语殊不逊而死。
  张觉被缢杀了之后,王安中让人以水银渍其首,函送平州,交给完颜宗望。
  同时,王安中也将张觉的两个儿子一并送到平州,交给完颜宗望。
  这个消息传开了之后,燕之降将与常胜军上下皆为之泣。
  郭药师公开对人很愤慨地说:“金人欲要张觉,朝廷就与之,若求药师,亦与之乎?若来要药师,且奈何?”
  张令徽等将领对宋朝也很寒心,甚至恨得咬牙切齿。
  从此,一众降将和常胜军上下对宋国开始产生二心。
  王安中见此,心里很惧怕,他上书朝廷,请求免去其燕山府职务,将其调回京师,可赵佶并没有答应。
  张觉事件是一个历史转折点。
  从此,金人开始怨恨宋国,认为宋国不讲信用,破坏盟约,并产生了报复之意,他们曾扬言道:“中国与大辽誓好久,一旦灭之,我如何哉!今设盟才罢,诱张觉毁我仪物等,使我立国不得,要当取中国法物仪仗来立我国。”
  令人遗憾的是,宋国的决策者们对于金人的怨恨与报复心理,了解的并不充分,也并未引起高度重视与警觉。
  解决了张觉之后,完颜宗望又多次派人去燕京索要燕人之归者。
  王安中回答说:“他们被张觉放回之后,便四散而去,如今根本不知道他们住在哪里,也无法分辨谁是燕地富户,根本无法发还。”
  完颜宗望明知王安中说得是实情,仍四次派使者去往燕京,反复索要。
  王安中等燕山府官员哪里知道,金人使者来到燕京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刺探军情以及仓库虚实,为以后开战做准备。
  不久,完颜宗望派人密赉文字到燕地,诏谕原辽国的文武官员投靠金国,他承诺:“若复归金国者,旧上超官转三资格任用。”
  燕地不少恨宋国不愿为宋国效力或是不为宋国所用的原辽国官员,看到金国诏谕后,越境投靠金国而去。
  这些人后来在金国发挥了很重要作用。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