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尺度变化太大(求订阅)

  “卧槽,这老哥牛逼啊!”
  “老哥这波操作贼稳!”
  刘刚将外套被泡湿的衣服都脱了下来,只留着必要衣物。
  陈旭笑了笑,“刘刚这波操作时对的,如果不把湿的衣服脱掉,它会持续让你的体温大量流失,甚至比不穿衣服还要冷!”
  说话间的功夫,刘刚已经经把衣服用树枝挂在了火堆旁,而他自己,则是套着军大衣,穿着棉袜,坐在火堆旁边的麻袋上。
  看得出来,即使是套上了干燥的军大衣,被火堆烤着,他整个人还是缩成一团,浑身上下都在一直发抖。
  这说明,他已经感到非常寒冷了,以至于体内脏器的产热,根本不足以弥补他现在流失的大量热量,所以才通过身体的生理震颤,来额外产热。
  烤火的过程中,刘刚也没忘了吃剩下那小半盒午餐肉。
  “感觉寒冷的时候,吃一些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是对的,这有助于你恢复体温,一般100克脂肪完全吸收,转化出来的热量大约在900千卡左右。”
  “而我给他们配备的军用梅林午餐肉,是罐头供应商专门为军方野战行军调和的配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要比一般的午餐肉高很多,尤其是脂肪,甚至能够达到两倍!”
  陈旭一边看着刘刚进食,一边开口跟观众们解释。
  因为现在差不多到了中午。
  另外两边,王纯良的状态看起来要比早晨好了很多,但从面色上来说,还是有些惨白,赶路的步伐也没有刚开始那么稳实。
  至于朴一鸣,则是选择了原地休息,补充能量。
  陈旭给予四名参与者的罐头含量只有350g,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军队一顿饭的供应量,所以,即使几个人再怎么省吃俭用,这第三顿,还是几乎消灭殆尽。
  不过,他们三个都还故意留了一点儿在罐头底部。
  陈旭不自觉地嘴角一弯,“这三个人还是挺细心的,都知道留下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午餐肉,对于一些鱼类、小型肉食动物,这可是最佳的诱饵!”
  寒冷的天气其实也有好处,那就是空气非常干燥。
  刘刚的衣服大概烤了半个多小时,基本上就全干了。
  他穿上衣服后,终于感觉暖和了一些,然后便开始收拾东西,朝着森林内进发。
  地形的变化,令刘刚的脸上也出现了一些严峻。
  因为,针叶林不像草甸,树木众多,容易遮挡视线,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很难再通过天上的太阳辨认方位了。
  其次,就是针叶林里植物众多,生物也有很多。
  尤其是他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河流的上游,地势起伏较大,这就意味着这是一个山岭。
  既然是寒冷的北方山岭,不能说一定会遇到东北虎,因为它只在亚洲寒带活动,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在北半球的哪个寒带,必定有概率遇到棕熊、黑熊或是狼。
  而这些个“寒带三基友”,无论遇上哪一个,都足够他搭上半条小命儿了。
  过了不到一个小时,朴一鸣也来到了这条河边。
  他比刘刚幸运多了,来到的是河流的中下游,距离陆小曼的位置,不过十来公里,所以,这里的水流明显没有上游的湍急。
  但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
  中下游的河流因为水量大,但流速慢,所以容易发生侵蚀,河道明显要比上游宽很多,至少在十多米以上。
  如果朴一鸣要是选择用刘刚的那种方法,是根本无法把衣服安全扔到河对岸的,因为太远了。
  他自己应该也知道这一点。
  于是,他先走到河边,用台球杆试探性地插入水中,得出水深大约还不到一米。
  因为这是一条10米左右的小河,不是湖泊,所以,即使是河流中央,与河岸边的深度差,最多也不会超过半米。
  算了片刻,朴一鸣还是把大衣脱了下来。
  但这还没完,脱完了大衣后,他又把里面的t恤衫、休闲裤、鞋子,都全部脱了下来,装进了麻袋之中。
  也就是说,此时的朴一鸣,除了必要衣物,就只剩下那条生命体征监测带。
  见状,陈旭也是不由地有些惊讶。
  这小子对自己挺狠啊!
  毕竟,现在的温度,可是相当低。
  至于直播间的弹幕,更是处于爆炸状态:
  “我滴妈呀!又一个狠人?”
  “太秀了,都是人才!”
  “尼玛,这都不怕冷么?要是我,得活活冻死!”
  “这小子真狠啊!天这么冷!看得我都直哆嗦!”
  陈旭一边看着直播画面,一边在关注着朴一鸣的核心温度。
  就在他将外套脱掉后,他的核心温度数值便立刻下降了0.2度,而且还在继续变动!
  随后,朴一鸣开始将麻袋口栓好,便在岸边一个劲儿地活动关节,尤其是脚踝。
  观众们差不多看明白了,他这是准备轻装过冰河,因为河水水位不高,所以,他只要把麻袋抗在肩膀上,就可以安全地把衣物运送到河对岸。
  但有些人还是不明白,这小子脱完衣服,为什么不尽快过河,反而在河边磨磨唧唧,这样不是白白受冻么?
  陈旭解释道:“他一方面是为了充分活动关节,让身体的肌肉充分放松,以免下水的时候,因为冰水刺激而产生肌肉痉挛。”
  “另一方面,他应该是想让机体多适应一下寒冷的温度,朴一鸣应该是没有冬泳经验,所以才采用了这种方法,这就跟我们去泡温泉一样。”
  “刚泡的时候,我们一定不会直接去泡最热的,总是先用差不多温度的泉水让身体先适应,然后才能接受更高温度的泉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