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兵进淮北

  江夏城东二十里处,罗家山北麓和东湖湖岸间的原野上,满是淮西宋兵的尸体,残破的军旗。常败将军张浚毫无意外的又吃了一次败仗。
  他的三万淮西精兵从黄州南渡后既按原定计划向江夏城进发。行至罗家山就遭遇到早就严阵以待的汉阳军。
  一万余汉阳军列阵于罗家山北麓和东湖南岸之间,将淮西军的去路封的死死的。
  张浚见到如此情况不仅没想着绕道而行,反而认为这是个聚歼汉军的机会。立刻颁布了军令,令三军组织起进攻。打前锋的是两千穿戴步人甲,手持长达一仗两尺大斧的重装斧兵。他们身后还跟着两千神臂弩手。这四千人可谓是整个淮西军精锐中的精锐。
  汉军军阵依旧火枪兵在前,但没有长枪兵为他们提高近程掩护。为了保护这些火枪手,牛皋集中了军中所有枪矛手和弓弩手。
  但这些枪矛手的枪矛长度和对方重步兵的长斧不相上下,弓弩手的箭矢也无法洞穿宋军重装步兵的重甲,同时这些枪矛手和弓弩手还要遭受到对方神臂弩手和其它弓弩手的不断攒射。因此,他们的作用有限,若是重步兵真逼近了,他们也保护不了火枪兵。
  双方的箭矢不断打在火枪兵面前那撑起的大盾和宋军的重甲之上,叮叮咚咚的声音不绝于耳。火枪兵有架在地上的大盾掩护,没受到箭矢什么伤害,但后面的牛皋部汉军兵卒中箭受伤的不少。
  当重装甲士在这些火枪手的七十步射程内时,火枪兵这才开枪齐射。一些宋军重甲应声倒下,后面的弓弩手也不少被流弹所伤,他们无法再毫无顾忌的攒射。
  一千火枪兵前后做了三轮射击,最后两轮是瞄准射击。最后一轮射击时,大多重装步兵已冲近到不到两仗的距离,手中大斧已经挥起。
  此时最后一轮射击的枪声陆续响起,这些重甲步兵被近距的火枪打成蜂窝一般,战场上只剩下百余名还站立着的重甲斧兵,他们中只剩几十个还在向前冲,其余已迈着笨拙的步伐向回奔逃。
  火枪手后面的枪矛兵们发现自己的枪矛够不着对方,干脆冲到火枪兵前面,乱枪向那几十个还在前行的重甲斧兵捅去。后者被捅翻在地,却没怎么受伤。直到有汉军兵士提醒:“扎脸”,他们那链甲覆盖的面孔才被纷纷而至的矛刃扎成蜂窝。
  紧接着,临安城外那一幕再次上演。崩溃逃亡的几十名重甲步兵感染了成千上万跟在他们后面的弓弩手,刀盾手。眼看对面汉军的步卒向自己冲来,也纷纷向后退却。当枪声响起时,这种退却顿时演变成溃败…….
  张浚在江夏城东边收拢起溃兵,发现伤亡,走散了近七千人,且伤亡的人大多是重甲步兵和弓弩手。淮西军没有辎重,每个兵卒只带了够十日之需的干粮。
  所以张浚虽还有一战的实力,但他知道自己若不能速速在湖北攻城略地,缴获大量粮草物资,就不能在此久留。于是他带着残军败将绕过江夏,尽量贴着幕阜山脉的西麓向南逃窜而去。只要逃至岳州,投奔连南夫和韩京,自己也算达到了战略转移的目的。
  牛皋本要去追击,岳云将岳飞的话转达给他,他这才罢休。岳云将一千杆火枪和剩余弹药全部留给牛皋,又抽选了几十人做为教官留下。这才带着剩余的人乘快船顺水而下,匆忙返回淮南与已经渡江的岳飞会合。
  ……
  汉帝国岳朝二年初夏,杨沂中带着他的三千汉军渡过淮河,进逼顺昌府。
  顺昌府守将韩常刚刚收到完颜兀术的敕令,令他整顿兵马,修理营寨,等待南征大军在顺昌云集。原来完颜兀术已下令调集三十万大军分别向信阳,顺昌以及淮阳三地集结,准备兵分三路再次南侵。
  这个韩常是个十足的汉奸,并非因为他为金国效力。百十年来,很多人出生就是在辽境金国出生,而后在辽国或金国做官为将,韩常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个没有什么民族观念的时代,这些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是韩常后来做了一件事,做实了他的汉奸身份。金国掠得中原后,开始下令剃发易服,不如式者斩。韩常对此事倒是非常上心,对平民百姓的如式要求比主子更严格,以此为理由斩杀治下的平民百姓无数。
  韩常一接到完颜兀术的敕令,立刻行动起来。召集起顺昌府各县令尉,令他们征集劳役和粮草,广建营寨,准备迎候“王师”。自己本人也常去军营整训军旅,厉兵秣马,准备再下江南大干一番。
  就在这个当口,又有侦骑来报,一支数千人的汉军在顺昌下游渡过淮水,溯淮而上直逼顺昌。韩常大吃一惊,问道:“来者打的是谁的旗号,张宪,岳云,还是牛皋?”
  “都不是,是由杨沂中领军。”侦骑报说。
  韩常听罢哈哈大笑起来:“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髯阉。”原来这杨沂中因为久在赵构宿卫任职,有善于逢迎,所以有髯阉之称。这个名声天下无人不知。
  韩常笑罢,心想【既然来个软柿子,不如我把他吃掉,抢个头功】。想到这,他脸色肃穆起来,吩咐说:“传我军令,调集顺昌府中的所有的拐子马和铁浮屠,还有步卒五千。随本将去歼灭这股来犯之敌。”
  在顺昌府,有完颜兀术留给韩常的五百铁浮屠,一千拐子马,这铁浮屠,拐子马自阿骨打起,就纵横天下,为金国打下偌大的疆土立下赫赫功劳。直到遇到岳家军的背嵬军才算是遇到克星。但现在领兵的是杨沂中,他那三千汉军里不可能有背嵬卒的存在。
  在韩常眼中,没有背嵬卒的岳家军都不算什么,更何况杨沂中的部队。在他的认知里,认为汉军还和往年打过交道的南宋军队没有什么两样。
  很快,两军就在淮水北岸相遇了,这是一场双方都渴望硬碰硬的战斗。于是在双方斥候互相发现对方踪迹后,就互相快速靠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