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节

  留在苏州的陆氏族人,恪守着读书人的清高,几代以来日子过得都不算宽裕。
  而陆谨行这一房的先辈赴两广经商,攒下了偌大的财富,可能没有了清贵的名声,日子却实实在在滋润。
  等陆谨行回国后找到吴郡族人,大家知道他那房头还没有落魄,家大业大,族中就有人动了心思想要过继孩子。眼下陆谨行找到了愿意从母姓认祖归宗的外甥,叫族人的打算落了空……改革开放的风还没吹到陆家宗祠所在的村子,却吹活了人心。
  “过继是为了避免陆谨行那一房绝嗣,他现在有了血亲外甥,你让他过继其他人?罢了,不要再提,陆谨行并不吝啬,想来对族人生活困顿不会坐视不管……”
  老族长人老眼花,心却不糊涂。
  他老人家八十有二,最大的儿子也是花甲之人,闻言就叹气。
  隔了几代的血缘了,能有多少扶持,若是直接得到陆谨行的产业,那才真是……
  越走越远,宝镜收回了神识。
  人心莫测,她对陆氏族人尚没有多少归属感,闻言也不太难过。只要现任的老族长不糊涂,让她家顺顺利利开祠堂认祖归宗,宝镜也不会多管闲事凭添波澜。
  私下里,陆氏族人心思涌动,都被老族长一力弹压下来,没有闹到陆谨行面前。
  正月初九,良辰吉日。
  老族长亲自主持,开祠堂祭祖,献上三牲五畜,把宝镜一家人的名字都添到了族谱上。
  李淑琴是“陆李氏”,李老板不太在乎这些形式,爱咋写就咋写呗。
  宝镜能看出爸爸很高兴,不是这种近乎封建的行为,而是他身为徐家的养子,都年到四十了才找到出身归属……宝镜发现她爸眼眶红了,真是感情充沛啊。
  陆敏之只能在祖祠外看着,她是出嫁女,不进娘家祖祠祭祖。
  她们这代人,成长时一边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开明激进,一边又恪守着老礼仪规矩,十分矛盾。
  等祭祖结束,陆敏之似乎看出了宝镜的不在意。
  陆奶奶低声道,“你要是选择嫁给秦家小子,秦家是个大家族,类似这样的活动有不少,你要当长孙媳妇,将来还有得适应。
  妇,将来还有得适应。”
  宝镜的表情简直像被雷劈中。
  她忽然想到,等她和秦云峥结婚了,这个不太有归属感的陆家祖祠,她也不能进了啊。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宝镜一阵恶寒,什么年代了还讲究这个,她爸妈肯定舍不得将她“泼出去”!
  ……
  吴郡祭祖只是其一,宝镜的曾外祖父,外祖母的坟茔还在羊城。
  一家子到曾外祖父、外祖母坟前上一炷香,也算告慰先人。一行人不嫌麻烦,又转战羊城。陆公馆收拾的整洁干净,不必住什么酒店。宝镜一家子姓了陆,再到陆公馆,就要以主人而非亲戚的眼光看待这所老宅子。
  宝镜很感概。
  当年她和穆清远在陆公馆比试,从积满灰尘的库房里翻检有价值的古物,根本想不到有朝一日,这里会成为她的“家”。
  缘分就是这样奇妙。
  如今今生她没有拜祁震山为师,不接触古玩圈,不认识穆清远师徒,就不会来羊城。
  不会和舅公陆谨行见面。
  那会不会,也就错过了和舅公相认的机会?人海茫茫,舅公也上了年纪,彼此错过,他还能有多少年可以盼?许晴死后,宝镜重生的戾气执念消散了不少,此时想起来却仍觉得心酸。
  上辈子,舅公是不是依旧守着这栋陆公馆,却一生都没有等到陆氏后人?
  她在反复遇挫时,更想不到,就在羊城,原来还有既显赫又孤独的至亲血脉存在。
  幸而,一切都过去了。当她保住了太阴镜,就逐渐改变了前世的命运……比起孤单飘零的悲惨命运,如今强敌窥视的状况,都让宝镜没那么愁了。
  杨六腿伤初愈,激动情绪过后,就离开了南县。
  不过杨六并未回京城,而是先行一步,来到了羊城。
  穆清远的爷爷,当年人称“穆帅”,曾经是杨父的忠实拥趸。不过老一辈陆续去世,穆朝阳却要比穆帅圆滑,如今京师暗潮汹涌,杨六决定来谈谈虚实。
  如果穆朝阳和雷家同流合污,情况就太糟心了。
  不说穆朝阳看见六公子时有多么吃惊了。
  穆书记心里天人交战,又有点心虚。许老之前的意图,难道被杨家知道了?
  可他并未答应帮忙对付杨家啊——穆朝阳又不傻,许泰达对付杨家是私人恩怨,穆朝阳在羊城当着土皇帝,只要不犯错,连上头都不会轻易动穆家,他何苦卷入这摊乱局?
  心里想清楚了立场,穆朝阳对上杨六时,总算渐渐放平了心态。
  他甚至把穆清远叫回羊城,拜会下杨六。
  “能得公子指点一二,小儿终生受益无穷。”
  穆朝阳不是在瞎奉承。
  穆清远是“迷途知返”才入官场的,半道出家,难道还有杨六通透?杨六学得不是为官之道,而是为君之道,和普通的权贵,存在着眼界的差异。
  穆朝阳想要穆清远走得更远,所以才求杨六提点。
  可惜穆书记的心意,穆大少爷又不领情。穆清远是回了羊城,却没有先返回穆家,听闻陆公馆最近又住进了人,穆清远哪里还忍得住。
  他又能见到宝镜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