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节

  “魏大夫的意思是?”
  魏大夫神情严肃,“自是继续滋补肝肾,养血安神,以老夫日期所开的摄魂汤方子为主。”
  魏大夫这人不地道,明明听得懂英文,大概也是会说的。
  但他讲解自己的看法时偏偏不肯说英文,就是不想让亨利医生听见。
  楚先生只得将他的话转述一边,亨利医生径直摇头,没有过多评价。中西医本来就是两套理论,像亨利和魏大夫这样在各自领域的大师,根本不可能轻易被说服。
  楚先生也叹气,“魏大夫,你可知道我太太连喝了三剂药,病情仍然不见好转?脑科手术肯定不是最佳选择,但若我太太的病情继续恶化,我只有选择开颅手术了!”
  楚修谚并不是不信任中医。
  早年在国内时,国人基本都靠中医看病,像楚、陆这样的豪富之家,自有相熟信任的大夫。
  如今世易时移,从前的荣光被打散了,相熟的大夫更是没了踪迹。
  魏大夫已经是楚修谚在台岛找到的最有实力的中医大夫,结果却让楚修谚并不满意。
  听说连喝三剂药不见好转,魏大夫脸色也不太好。
  “且让老夫再替楚夫人把把脉。”台岛的夏季也炎热。
  又是山林岛屿,夏季的蚊虫就特别多。
  楚夫人的病情不能受凉也不能太热,空调不能开,电扇也不能吹,唯有窗门大开,以期自然风吹入屋内降温。然而门窗大开,蚊虫就越发肆虐。药物驱蚊怕和服用的药剂药性冲突,所以休息的雕花床上才挂了白纱蚊帐。
  魏大夫根本不在乎是不是隔着蚊帐。
  他从自己的药箱中取出了一卷极细的红丝线,托楚曼灵替帐中的楚夫人系在手腕上。
  这是要悬丝诊脉?
  宝镜都有些微惊。悬丝诊脉并不是小说电视中吹牛所说,古时封建王朝讲究男女大防,从医的都是男大夫,在接触有身份地位的女患者时,往往隔了一层细绢盖在手腕上,避免肌肤相亲。
  比起隔了细绢诊脉,悬丝诊脉就更高级些,往往只见于皇宫大内。
  皇帝家的女眷,不止是不能摸,连看都不让轻易看,御医们是被皇权逼得没办法了,才想出了悬丝诊脉的手段。
  装逼倒是够了,靠着丝线诊脉,却必须要有极高的医术造诣。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脉都把不准,怎么断症?
  大部分大夫的医术是很平庸的……宝镜有些不高兴,认为魏大夫有装逼卖弄技艺的嫌疑。如今又不是封建时代了,为了病人着想,悬丝诊脉这种东西,能用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吗?
  果然,不仅是宝镜不喜,连亨利医生弄清了魏大夫的行为后,也十分不满。
  “这样测量脉搏,不会出现错误吗?人的手感,怎么能和机器比精准!”
  亨利医生的话宝镜并不完全认同,但他的本意绝对是好的。
  魏大夫伸出一根手指搭在红丝线上,颇有些自傲:“老夫出身御医世家,祖宗传下的技艺,还能不熟悉吗?”
  这次,他倒是将话翻译成了英文,让亨利医生能听懂。
  御医,魏大夫翻译成了“替皇帝陛下看病的医生”,几乎将亨利医生唬住。
  宝镜却皱了皱眉头。
  她的眼光是被祁震山培养了好几年的,何等毒辣?魏大夫拿出的红丝线,以及他提着的药箱,的确是上了年头的古物。看那药箱的年代,约莫在清朝以前,是明代中叶的物件。
  能几百年不腐朽的丝线,的确不可能是凡物。
  又是姓魏,御医世家……宝镜不禁想起了自己在医仙谷石碑中所见的一具骸骨。
  莫不是,那位困死在医仙谷中魏御医的后人?
  她翻检过那些骸骨,后来闲时也查过资料。困死在医仙谷中的医者,的确有不少声名赫赫的杏林大人物。魏家的确是御医世家,在明代杏林界很有盛名,只不过那位医术高超的魏御医“失踪”后,魏家就走了下坡路。
  医术这种东西,不仅讲究天份,也讲究传承。
  或许是魏家后代都没有魏御医的天赋,又或者魏御医失踪前,来不及留下自己的行医心得……不管是哪种,都够宝镜皱眉了。
  这个魏大夫,口气破大,不知道到底掌握魏家医术精髓没有!
  她略一走神,魏大夫已经放下了红丝线,脸上出现了智珠在握的表情:
  “药还是要继续吃,老夫略添加两味药材,楚先生让人煎了喂楚夫人服下,三剂之后,必然见效。”
  魏大夫刷刷写好了方子,毛笔字倒是写的龙飞凤舞,看上去气势非凡。
  他把药方交到了楚修谚手上,手腕轻轻一抖,便将红丝线收回。
  楚修谚脸色晦涩不明。
  早前,他也是对这个大有来历的魏大夫报以厚望。
  第一次看诊,魏大夫也是这番说辞,三剂之后,必然见效。
  可他妻子吃完了三剂药材,情况仍然没有好转,夜里多梦少眠,一夜之间,往往虚汗会把被褥打湿。
  这是什么样的季节?
  炎炎夏日,虚汗能打湿被褥,可见人的身体是极差的,就算楚修谚不懂得医,也懂得如此浅显的常识。
  那魏大夫的药方,还能不能吃?
  楚修谚在商场上杀伐果断,事关妻子的身体,他却像个拿不定主意的懦弱之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