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代悲白头翁

  二锅头的香气,配合任宁的解说,最大力度调动了众宾客的酒虫,有些甚至垂涎三尺,正是在这恰当好处的时候,小三子、小六子拿着酒坛倒满一个个大碗。
  此碗乃特制碗,外形上与普通碗大小相差不多,碗底却更深,更宽,能多盛三分之一的酒量,所谓的三碗实则变成了四碗,进一步增加难度。
  那些酒鬼再也耐不住性子,端起大碗一饮而尽,立刻有种火烧心肺的感觉,紧接着酒意上头,绝对抵得上普通酒的三倍。
  为了显示酒量不得不硬着头皮说到“好酒,爽快!”实则心里想着下一碗一定要慢点喝,否则怕是要出丑了。
  不仅一人如此,多半的酒鬼都是这个状态,有些酒量不济的直接趴在桌子底下说着胡话,显然是醉了。
  二楼的翩翩公子们喝像文雅,一小口一小口的抿着,却还是被烈酒烧了舌头,一边摇着头一边赞美着,且不论这酒香味如何,绝对是最烈的。
  任宁拿着一个大碗,里面装的却是普通米酒,穿梭在宾客之间,不断敬酒,时不时说两句祝酒词,不断的烘托气氛。
  不等酒过三巡众人纷纷有了醉意,尤其是那些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抒发着愤懑的情感,任宁毕竟喝的是普通米酒,还算清醒,趁此机会又给他们上了几道名菜。
  众人只顾着喝酒哪有时间吃菜,任宁不过是为了多赚些银两,醉酒的这些公子绝不会在乎几两银子,只要喝的高兴散尽千金又何妨,恰好映照着任宁写的那篇《将进酒》。
  只见刘希夷高举着酒杯踌躇满志,显然已经醉了,大声说到“我,刘希夷,十年寒窗苦读,仍不得志,空有这满腔热血又有何用?”
  听了这话那些不得志的书生纷纷高举着酒杯与之同饮,抒发着内心的愤懑。
  就到恰当时机刘希夷有感而发“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炎朝的都城就在洛阳,那些进京赶考的学子无不感叹洛阳花的美艳,却不得留,只能弃了这花另寻他处,这洛阳花始终开着,看花的人却换了一批又一批。
  这两句诗词极尽的表达了刘希夷对洛阳的向往,对不得志的抒怀,立刻引起共鸣,免不了又多喝了几杯。
  “没想到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竟是出自这种场合。”任宁又惊又喜,他原本认为此诗出自刘希夷晚年,白了头发才有感而发,若他真能凭借此诗一举成名,任宁也算是功德一件。
  “刘公子果然大才,这首《代悲白头翁》写的绝妙。”任宁怕刘希夷只能说出两句,急忙补充道“尤其那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刘希夷微微一怔,也来了灵感与任宁对答如流“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
  如此一来两人竟写出一首完整的《代悲白头翁》,任宁始终以刘希夷的口吻在背诵,也就是说这首诗完全属于刘希夷本人,跟他没多少关系。
  旁边的才子听的起兴,抑制不住内心的伤怀,纷纷高举酒杯接二连三的喝着,无不赞叹刘希夷之才,今日过后刘希夷的名号怕是要响彻整个昌南城。
  任宁不仅给他提供这个机会,也给他无限灵感,算是刘希夷的恩人,至于今后发展如何还要凭他的造化。
  这一夜众人以酒助性,以诗抒怀,喝的不亦乐乎,一楼的那些酒鬼为了喝过三碗不断地吃着东西,最后还是趴在地上。
  夜色渐深,那些醉鬼相互搀扶着,摇摇晃晃出了食色居大门,嚷着明日还来挑战“二锅头”,如此看来接下来的几天食色居生意都不会差。
  二楼的文人墨客也搀扶着下了楼梯,嘴里还说着一些愤懑的话,出了大门望着月光伤怀万分。
  刘希夷是最后一个走出食色居的,对任宁充满敬佩与感谢,即便这一坛酒不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也绝对是态度的转折点。
  任宁也有些头晕,出门吹了吹冷风略显精神,小三子、小六子急忙打扫着杂乱的“战场”,小灵她们强忍着熏人的酒气,擦着桌子。
  秦歆瑶跟高伯满脸笑意的数着银票,见了任宁纷纷竖起大拇指。
  这一晚上的收入足足两千两银子,去掉成本以及宣传所用的开销,净利润也绝对有一千两,比起前不久的万瓷都有过之而无不及,高伯急忙给任宁汇报着。
  任宁脸上也露着笑意,表情却比较平淡“还不错,勉强达到预期。”
  任宁的目标绝不是这一千两银子,而是宣传效果,过了今夜食色居的定位将彻底改变,会是那些风流才子品诗论文之地,利润自然大幅度增加。
  定位高了之后几道名菜的价格终于做了调整,纷纷涨了三倍,接近一两银子一道菜,绝不是普通人能消费得起,为了让普通百姓也能品尝到美味,一楼每个桌上都放着火锅,火锅的价格亲民,比食材贵不了多少。
  任宁回到房间却并没休息,而是拿出一个空白的小册子,用直线组成一个个方格,里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整理好账目后秦歆瑶来到任宁房间,看着他手中的小册子有些略显气愤,鼓起勇气问道“你信不过我吗?”
  秦歆瑶的意思很明显,食色居的账目由她负责,任宁却还有单独的账本,这分明是信不过她,难免会生气。
  她与任宁都是生意人,看重的是利益,账目分开本无可厚非,然而在她心中任宁不仅是生意上的伙伴,更是亲人,看他与自己生分有种说不出的心酸。
  任宁理解秦歆瑶的意思,急忙把小册子摆在她面前,上面的小字引起秦歆瑶的兴趣,从右到左读到“字签人本,额金余剩,额金费消,额金存预,命姓?”
  “这是何意?”秦歆瑶有些头大,她甚至读不通这些字的含义,更不理解小册子的作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