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打趣了一句之后,罗纳德视线放在王宁的身上,主动伸出手:“而且,我也可以认识王宁先生这么优秀的学者!真的很高兴!”
  “能够获得罗纳德先生的夸奖,我很荣幸!”王宁同样带着淡淡的笑容,平静的说道,跟对方轻轻的握了一下手。
  两人握手的瞬间,无数闪光灯突然亮起,所有媒体几乎都记录了这一个时刻。
  第三百四十三章 我的舞台(13)
  在门口,玉兰工业大学李校长作为代表团的负责人,先是向着哈佛代表团介绍了一些玉兰工业大学代表团的成员,接着又介绍了特意过来的大领导们。
  大领导们可不会白来,也不可能白来,作为一省一市的主要领导,他们的事情并不少,每天要处理的决定很多。有时间来玉兰工业大学,除了刷政绩之外,更多的还是表示领导们对工业大学的支持,免得下面人不会做人,败坏了讨论会的兴致。
  介绍下之后,领导们就开始刷脸,先是表示欢迎,再强调了一下省里对讨论会的重视,感谢一下国家级大领导,半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
  也幸亏今天天气不错,天气虽然寒冷,却有太阳可以晒。如果跟前几天阴雨连绵,估计早就有人受不了了。
  大领导发言之后到小领导,小领导发言之后到校领导,反正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这么过去。
  嗯,这是国情,在哪里都避免不了。华国人倒是无所谓,国外特意赶来的记者们听得都快要睡觉了。
  领导发言结束之后,剩下的人准备精神一振的时候,哈佛代表团却在工业大学代表团以及领导的带领下先参观学校。
  这也必须有的过程,一方面给领导更多镜头,另外一方面也是给哈佛代表团以及其他国家的人介绍学校,来到一所学校,总不能连一个镜头都没有吧。于是,从教学楼,图书挂,学校内部环境,都稍微介绍了一番。
  还别说,国内近几年一直都在重视高校硬实力软实力的增强。
  硬实力不用说,就是学校的基础建设,教学楼,运动场,实验室。图书馆之类的。这些东西虽然不能说最优秀的一定就是最好的高校,却代表着学校的脸面以及硬实力。
  一所破破烂烂的高校,教学楼就跟高中教室一般,图书馆没几本书。连实验室都没有。跟一所高档高校,教学楼明亮干净,图书馆藏书无数,实验室先进设备齐全。估计谁第一眼看上去,都不相信前者的实力能够超越后者。
  又不是玄幻世界。高人喜欢隐藏身份,就喜欢破破烂烂的整蛊旁人。问之还说是机缘。
  现实世界根本不可能那样,学校基础设施上不去就不可能吸引到真正的天才,没有优质的生源,学校就不会有什么名气。没有名气,教育系统就不会重视,不重视就没有拨款,没拨款就自然不会有钱改造学校。
  这是恶性循环,一旦陷入,学校只有掉级。连原本的资质都保不住。
  玉兰工业大学,作为安皖省最有名气的重本之一,它占用的资源并不在少数。跟中科大一样,每年都有大笔的拨款用来教育。
  这些钱一部分用来提升教师的工资,更多的还是用来改造教学楼。
  空调,投影仪,桌椅板凳,先进的设备,教学楼,图书室。十几年之间,玉兰工业大学算是改造了好几次。
  这些改造自然是很有效果的,工资上去,教师们开心。学校环境变好,尤其是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学生高兴。设备先进了,老教授们更加高兴,高兴起来,他们就会招生更多的研究生。博士生。
  研究生博士生扩大招生数字,更高兴的还是学生。学生能看到进步空间,自然会更加努力,于是,学校的名气才会上去。
  名气上去了,领导们就会满意。领导们满意是很有好处的,资金方面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资源也会像学校倾斜。这是一个优质的循环,他会让工业大学变得更加漂亮。
  所以在参观的时候,哈佛代表团也不得不承认,这一所被他们无视的高校,实力虽然不可能跟哈佛相比,却也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差。
  孜孜不倦汲取知识的学生,全天候细心研究的学者,先进的设备,世界一流的科研环境,还有庞大的校园,让他们不知不觉稍微重视了一点这所学校。
  当然,也就是重视一点而已。哈佛作为世界最顶尖的学府,它所拥有的资源根本不是别人可以想象的,哪怕是稍微漏一点出来,都不是玉兰工业大学可以比较的。
  只是,他们发现玉兰工业大学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弱而已。实力最多提升了两三档,却依然达不到强者的程度。
  尤其是在学术讨论之中,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很多问题他们确实有自己的见解,却很难有自己的深度,很多想法总是有不少漏洞。
  而这,还是教授级别的实力,也就是说,这所学校之中,唯一可以对他们照成威胁的估计也就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一直在旁边默默无声的王宁,他才是自己最大的目标。
  发现对方实力确实比不上自己之后,罗纳德眼睛一转,有了一个主意。他的脚步稍微慢一步,来到王宁身边。
  作为此次讨论的两位主角之一,不管是王宁还是莱米都受到了很多人的注意,现在罗纳德来到王宁身边,不只是敏感的记者们,就算是代表团其他人也都精神一振,知道重头戏要来了。
  “王宁先生,贵校实力还真不错,不管是学校环境还是教授、学生都有让我眼前一亮的感觉。就像是华国一样,平时不显山不漏水,只有深入接触之后才会发现他的伟大!”站在王宁身边,罗纳德笑着说道。
  “不,并不是他伟大,而是你们总会无视他的实力而已,将他们看的太低,偶然接触了之后,才会被震撼。从一开始将他看成一个层面的人,你会发现他也有很多不足!”
  王宁说了一句,表面上是谦虚,其实是在说罗纳德他们目中无人而已。
  “哈,我很欣赏王宁先生看待事情的角度,难怪您可以有王宁猜想那么伟大的发现!您的猜想我认真拜读过,很有趣也很生动,很有内涵。恰好,在我们这次成员之中也有一位对王宁猜想有一定研究的人,我想,你们肯定会有很多共同话题!”罗纳德这是图穷匕见了。
  第三百四十四章 我的舞台(14)
  “你好,我是莱米!”
  这应该算是莱米跟王宁第一次正式见面,以前,哪怕是介绍到对方的时候,两人也不过点了点头,谁都没有想要进一步接触的想法。
  王宁自然是不屑于跟污蔑他的人接触,至于莱米,也许他会有一丝愧疚,也有一丝尴尬,也不方便私下接触王宁。
  两个注定会成为敌人的人,就这么普普通通的接触了。
  “嗯,我想我就应该不用介绍了!”王宁点了点头,随意的说道。
  莱米并没有在意王宁的态度,依然和善的点了点头:“当然,我知道你。王宁猜想是很伟大的数学发现,它让我们找到了新的观察数学的角度!”
  “谢谢你的夸奖!”
  伸手不打笑脸人,再加上不管莱米有什么挣扎,他都肯定会失败,王宁当然不会对他冷言冷语,太失风度。
  “哈哈,我就说你们两个会有共同话题,果然,我没有说错吧!”
  两人并没有爆发出外界想象中的针尖对麦芒,反而平平淡淡,罗纳德却突然笑了起来,冲着王宁说道。
  笑完之后,看到两人都没有回应他,罗纳德也不在意,继续说道:“既然王宁先生跟莱米教授对某个猜想都有很深的研究,不如咱们这一次的讨论主题就是那个猜想吧!某个猜想出来之后,总是在讨论之中才可以进步,如果可以完善那个猜想,对数学界肯定有很重要的意义!”
  “我觉得不错,做学术不能闭门造车,一人计短多人计长!能够完善王宁猜想,对数学界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句话不是王宁说的,而是一边的吴丙白。
  吴丙白他们知道罗纳德这次前来的目的是什么,私下中不说,明面上却绝对有一个目标,就是夺走王宁猜想的冠名权。并且把王宁打入深渊,给他贴上骗子,偷窃者的标签。
  这可不是什么好标签,以米国的影响力。一旦把王宁打上骗子的标签,整个星球的学术界都不可能有王宁的位置,他就差不多相当于被直接封杀。
  被全世界封杀,对于任何人都是巨大的打击,更何况王宁这种少年人。一旦想不开,毁掉的就是一颗好苗子,甚至是可以名垂青史的好苗子。
  为了保护王宁,吴丙白他们自然会竭尽全力。
  保护之一是给王宁的那些资料,通过它们可以让王宁了解自己即将面对什么样的对手,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算是给他打个预防针。
  第二方面就是确保争论之中,王宁猜想是唯一称呼,而不是什么某个猜想。
  一旦使用了王宁猜想,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王宁猜想就再也夺不走。只能是王宁**发现的。
  而如果是某个猜想的话,就相当于告诉所有人,王宁猜想最终的发现者还不确定,王宁跟莱米之间有一个人在撒谎,有人在欺骗全世界。
  以莱米跟王宁在国际上不同的地位,谁会受到支持,谁会受到质疑,几乎是不用考虑的。所以讨论可以,必须要在王宁猜想的前提下进行考虑。
  罗纳德的打算吴丙白很清楚,吴丙白的打算罗纳德也明白。他微微一笑:“其实不管有没有完善,在我看来,王宁猜想其实已经对数学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几乎要改变数学的发展方向,继续扩大数学领域。所以我觉得王宁猜想是第一猜想或者是基石猜想才更加合适!”
  吴丙白跟着点了点头:“罗纳德教授说的很有道理,王宁猜想的重要性我们都清楚,而且他还不太完善,如果一直称为王宁猜想的话,确实有点不太合适。我觉得完全可以称之为王宁第一猜想或者说王宁基石理论!王宁,你自己觉得呢?”
  王宁自然不会跟吴丙白唱反调:“当然。我觉得吴教授说的很在理。王宁猜想太空泛,对猜想的内容概括的不太明显。吴教授提议的王宁第一猜想相当合适,它告诉我们,其实猜想也不过是第一步而已,接下来还有更多路要走呢!”
  王宁的回答吴丙白很满意,赞赏的点了点头:“罗纳德先生,你觉得呢?”
  两人一唱一和,连消带打,罗纳德发现自己还真有点对付不了。就算是继续说下去估计也是浪费口水,干脆点了点头:“吴丙白教授,王宁先生说的都很对,猜想确实只是第一步。我们想要做的,就是找到猜想第二步的途径,所以我提议,我们接下来的讨论点全都放在第一猜想上面吧!”
  罗纳德依然只承认第一猜想,至于王宁第一猜想,王宁基石猜想,或者说王宁猜想,他是一概不能承认的,最起码在官方或者表面上不能承认。
  “我赞同罗纳德教授的提议,学术讨论自然要有专门的讨论中心,我本人也觉得王宁第一猜想最合适,如果能够在接下来两天之中发现进一步的猜想理论,这一次的学术讨论大会肯定会被记录进历史的!”吴丙白稍微含笑说道。
  事情总算是走到了计划之内,从一开始吴丙白他们就不考虑其他学术讨论的问题,目的就是将话题拉到王宁猜想上面。
  王宁年龄太小,哪怕是有魏承玉,沈崇峰的证明,依然让人无法忽视他的年龄。年龄小在很多地方确实都是优秀,而在学术上却不是如此。
  不管多么天才的人,没有经过积累,都不可能会有太渊博的学识。在他们看来,王宁也是如此。一旦讨论其他方面的内容,王宁很容易就会显现出不足。
  平常有一点不足没有关系,在哈佛代表团面前却不成。哈佛代表团本来就是找茬的,再自己露出破绽,很容易被哈佛代表团利用。
  还是王宁猜想好一点,毕竟是王宁独自发现的,在这方面他才是权威。
  吴丙白打的好算盘,罗纳德也不差。听到这个提议,他直接点头答应了下来,不过却又说了一句话。
  “既然是历史性的学术讨论,自然需要有人见证,我提议邀请媒体朋友们进场记录下我们讨论的内容,也好为未来研究者提供思路呢!”
  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的舞台(15)
  要说来到玉兰市的记者们也很苦逼,国内的记者还好一些,国内飞机几个小时就可以到,哪怕领导扣一点,动车车票还是有的。
  真正苦逼的其实是那些国外记者,他们又不是哈佛代表团的人员,领导们虽然重视却也不可能特意安排接待。
  玉兰工业大学的校领导倒是有心安排住宿,一看来了一两百人,而且还在增加。得,你们还是自己解决住宿问题吧,反正你们过来也不是盼着我们好,就等着看笑话的。还想让我们伺候,想都别想。
  最后的结果就是,外媒记者来到玉兰之后,只能自己掏腰包住宿。
  即便是可以回去报销,然而找到合适的住宿也不容易。
  舞台在玉兰工业大学,他们肯定要找附近的酒店,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可以第一时间获取资料,然后传回国内,直接放出。
  记者们就是干这种活的,一旦晚一点,汤都没得喝。
  玉兰工业大学没有太多酒店,可能校领导也觉得高校风气那么开放,周围再放一个酒店确实不像话,压根就不给在附近开酒店。最近的距离也在几公里之外。
  几公里倒是难不住外媒记者,反正大家都在几公里之外,谁也快不过对方,大家的起跑线还在同一条线上。
  然而第二天出门的时候他们就不那么想了,直接租到车子的记者还好,开车直接走人。没有车子的外媒记者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华国速度,什么叫人山人海。
  走出酒店看着拥堵的路面,一群老外们傻眼了。坐公交吧,挤不过上班的年轻人,晚一点吧,他们更挤不过刚刚锻炼回来的老爷爷老奶奶。打出租呢?来来往往全都是有人,打毛线出租啊。
  还好,熟悉华国的老外们还知道手机上有一种软件叫打车软件,实在不行用打车软件。
  点开之后。好嘛。全是方块字,他们一个不认识。聪明点的找酒店服务员帮忙,找路人帮忙,脑袋不清楚的。估计也就只能走路过去。
  走路过去也没事,才几公里而已。老外们每天谁不跑个几公里,绝对是小意思。半个小时之后,一群灰头土脸的老外们才出现在玉兰工业大学附近。
  这还算是运气好的,运气差的到他们离开还没找到玉兰工业大学的门口。有趣的是。迷路的老外突然脑袋一亮,拍了一下脑袋。
  “靠,我找不到目标学校,我干脆把我迷路的过程全都拍下来,总比什么都没拍到的好!”
  这么一想,大鼻子记者立马开动起来,拿出摄像机就开始记录,从小吃,到遇到的路人,到语言不通的尴尬。还有给他吃的好心人,一共拍了一天发会总部。
  发回总部之后,领导一看,挺有趣,虽然没完成目标,却也有了一点趣味性的新闻。干脆直接播放吧,结果受到了无数好评。
  看到确实有效果,同样大鼻子的领导也拍了一下脑袋。收视这么好,你丫的就继续迷路下去吧,等啥时候我让你回来你在回来。
  于是。迷路的大鼻子记者从玉兰开始迷路,一年之后还在迷路。当然了,后面的迷路根本就是为了做节目,他的身边慢慢出现了一个团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