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

  国内各大企业组织员工观看这一期的财经深度剖析最佳企业经营模式。
  某机械厂食堂,正好也是饭点时间。
  工人和领导阶层的人都来到食堂,打开电视,熟悉的声乐响起,食堂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纷纷看向电视屏幕。
  财经栏目主持人开场就介绍这一期的商界评论,叙述了国内企业现存状况、经营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未来经济走向的迷茫等等。
  “1990年8月28日,隶属于南越省长京市的西岭村,一个仅有成员11人的农业合作社成立了。”
  “想必没人会对农业合作社感到陌生,因为建国初期时,我们就成立了互帮互助的合作社。直到现在,依然有合作社存在。”
  “但是现在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个现代化的、系统化的、企业化的农业组织,一个让人惊叹不已的合作社。事情要从90年初春的食糖滞销说起……”
  某化工工厂,工人窃窃私语。
  “西岭村?不是华国第一村吗?但是听说这两年的经济指标下滑,不太行了。”
  “食糖滞销?不是去年的事吗?”
  “那是南方,南方食糖确实滞销了,但在三月份左右,食糖价格涨到峰值。有很多人发了大财,哦,新闻还特别报道了西岭村。”
  “农业合作社……人头数才11个,怎么跟那些上市企业比?”
  “谁知道?继续看着吧。”
  ……
  这时节目已经播放到采访环节,先是作为监事长的周永利,谈及食糖滞销。
  周永利:“我作为食糖制造厂的厂长,厂里堆积好几吨食糖卖不出去。村里也有上千亩糖蔗没人要。当时有北方的商人过来收购,价格比那时候的市场价还低。”
  “要不是骆白提醒,我可能真会低价卖出去的。但是再过两个月,糖价飙升,那时我得悔断肠子。”
  主持人:“骆白?”
  周永利:“村长家儿子,现在是我老板。”
  主持人还想深挖,诱着周永利再多说点关于骆白的事,但周永利顶着张憨厚的面孔,愣是把食糖滞销的前因后果从头到尾科普了一遍。
  最后,周永利感叹:“不容易啊,太苦了。”
  主持人:“……哦。”
  周永利意味深长地总结:“这就是身为生产者不了解市场所带来的弊端。”
  随后的采访对象是骆母,关于合作社原始资本的积累。
  骆母十分干脆:“骆白积累的……哦,我儿子。”
  主持人:“???”
  所以你们能不能就‘骆白’这人展开话题?可不可以不要提个开头就跑?
  但合作社的人就是不走寻常路,每个人都提了一遍骆白,但就是不展开来说,吊足了主持人和观众的胃口。
  接下来就是采访昌盛食品公司和新京农械企业的赖总和周厂长,视频中先是对昌盛和新京农械进行了前情介绍。
  “这两家公司在八月份之前,纷纷濒临倒闭,但在十二月份的时候,各自创下了千万收益。仅仅四个月时间,就能做到让两家企业起死回生,甚至枯木逢春,到底是什么样的神秘力量?或者说,是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拯救了这两家企业?”
  “因为西岭合作社。”
  因为西岭合作社投资了他们的企业,拥有了他们企业的部分股份,提供给策划、资金、原材料甚至连市场渠道都承包了。
  而他们只需要支付给相应的佣金,负责生产就可以。
  ……
  看到此处,有些人就觉得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呢?样样都提供的话,岂不是亏死自己?
  有些人则认为,这合作社是得了股份才肯出力,而且这些举措都离不开巨额资金支持,于他们而言,光是这笔巨额资金就阻碍了他们创业的脚步。
  当然,少数各行业领头者,则从中看出了这是场互利互惠的合作。
  表面上看,合作社给资金、给原材料、给人才还给承包市场,是亏的。
  但往深处想、往远了看,这就是场需要时间才能见证的投资。
  极其狂妄的投资和做法,因为他看的不是眼前的利益,也不是短时间内就希望能够获取的回报,他是在一步一步的下着棋子,以合作社为中心点,向四面八方散开。
  而每走出去的一步,以为毫无关联,其实是互相关系的行业,以合作社作为枢纽。
  譬如农产品的深加工工厂,譬如农业机械,譬如平尧源仓,当然还有他们目前所不知道的商超、仓储设备和冷链物流投资。
  深加工工厂目前是以水果为主,但以后谁都知道肯定会涉及到肉类、蔬菜类等各类农产品深加工。
  农械厂更不必说,国内国外,市场广阔。
  这些行业巨擘分析完合作社的成长历程,不由为其背后策划人而惊叹震撼。
  节目播放到此处,转到某商学院教授和一位风投界巨鳄的评价:“我们都知道赌徒的心理,想要以小博大,可惜他们通常没有与野心相得益彰的能力。”
  “这个合作社的策划者让我真正见到一位与其野心相得益彰的能力,看似随意,每走一步就把筹码全都推进去。有时候,你会发现他几乎是把筹码都输光了,甚至是负债累累。可是只要再耐心等待,他就可以连本带利的赚回来。”
  “我们并不建议其他人学他的方式,因为更多人没有那份能力和运气。”
  “所以我们剖析他的企业经营模式,着重分析创新、行业促进和未来发展这三点。”
  ..
  长京大,重点实验培育基地。
  罗老刚打开电视就在财经频道听到‘骆白’俩字,“他怎么还混到财经栏目上了?”
  长京大校长:“我弟厉害。”
  其他人:“惹——估计又是去忽悠了。”
  第74章
  华京信托。
  华董事长将郑经理等人喊进会议室中观看这次的财经访谈栏目, 因为企业跟他们信托、银行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平常信托高管会关注一些财经信息,但这次董事长亲自把他们聚集在一起观看栏目,还是让众人感到诧异。
  直到他们看到西岭合作社这几个熟悉的字眼,这才恍然大悟。
  西岭合作社和新京农械厂、平尧源仓的关系, 他们再清楚不过,毕竟还有三千万债款这层关系在。
  只是没想到骆白竟还涉及到深加工领域。
  更甚者,他们稍一不注意, 这还没上市的合作社就获得最具潜力企业的美名。
  华董事长:“央视财经、天下财经等栏目相继报道过后, 周刊杂志等也会发行, 不说全国人民,至少也有一半人知道长京市西岭村有个合作社存在。我看好合作社的未来,想过它的发展, 但没想到它崛起的速度会那么快。”
  郑经理心有戚戚焉, 作为旁观者,他比任何人都更为直观的看着合作社的创立和发展。或者说, 在合作社还未创立时, 他就已经看到了种子埋进土里的一幕。
  在郑经理的心中,骆白等同于合作社的灵魂。
  骆白跟合作社不是相互依靠、缺一不可的关系, 全国可以有无数个合作社,但骆白只有一个。
  只有骆白, 可以真正将国内合作社的规模发展成它最终应该具备的现代化形态。
  华董事长笑呵呵地说道:“所以借出去三千万,赢来一桩前景可观的友好合作不是挺好?”
  在场高管除了郑经理, 其余人都露出讪讪的笑容。
  当初华京借出去三千万, 这些人实则持反对意见, 后来虽然同意,但也微词颇多。
  现在看来,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看人这点,他们确实比不上华董事。
  ..
  天下财经栏目。
  某商学院教授和风投界大佬评价完毕,进入广告时间。
  广告结束,采访画面换成主持人、商学院教授和风投界大佬,以及骆白。
  主持人开场:“想必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这里,都会产生跟我相同的疑问,那就是骆白,到底是什么人?”
  “废话不多说,现在就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到骆白——”
  镜头对准骆白,一个俊秀干净的少年,脸上还有着未脱的稚气,甚至还处于变声时期。
  这样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居然会是合作社真正的创始人?!
  别说电视机前的观众,就是早已经背过资料的主持人都觉得有内幕,怀疑是合作社故意打出‘天才’旗号吸引眼球。
  主持人:“骆白,你好。”
  骆白露出笑容:“你们好。”
  主持人直接问:“从刚才的采访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昌盛食品还是新京农械厂,包括西岭合作社真正的核心人物是你。你一手创建合作社,救活昌盛食品和新京农械,我想知道,这是不是真的?”
  骆白:“不是。”
  主持人:“怎么说?”
  骆白:“我们合作社成员一共是11人,加上昌盛食品的赖总正在申请进入合作社,成员将会是12人。12个人携手创建合作社,所以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至于救活昌盛和新京农械……”骆白垂眸,“我只是提供资金、市场渠道,主要还是工人们过硬的技术。没有真本事,我就是往里头投一两个亿也救不活。”
  主持人:……说话滴水不漏,你行,你来演。
  骆白忽然看向镜头,字正腔圆说道:“昌盛食品企业有着几十年食品深加工的经验,我们靠近原材料产地,有着鲜果年产量两万吨的平尧源仓提供最新鲜的水果。昌盛食品还有最优秀的手艺人,我们生产出来的果酱单月销量高达五百万罐。根据市场反馈,很多人愿意挑选昌盛生产的果酱,因为他们可以从里面吃到更多的果粒。”
  “昌盛果酱,真正鲜果制作、果粒足的好果酱。”
  主持人:等等——好像有哪里不对劲。
  骆白:“从事农业行业者,应该有为了农田里的杂草、硬邦邦的土块、每天浇水任务等等琐屑杂事而烦恼过吧?我们要去拔除杂草,或者喷洒农药——但农药毒性剧烈,容易误伤养殖场的鱼、家里小孩……很多地方还在用人力耕犁田地,需要跑到比较远的地方抽水……费时费力,受气候季节影响,一年收成勉强养活一家人,这大概就是我国农业现状。”
  主持人不太赞同:“我国农业现状比起过去,已经是天差地别。”
  这时候虽然经济重心转移到城市,但农村改革依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产品年生产量屡次创下新高。
  还有些农民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而骆白提到的‘勉强养活一家人’就令人有些不舒服。
  骆白:“我没有否认国内农业取得傲人成就的意思,只是觉得现阶段的农业已经发展到顶峰。我们需要改革,从农田到加工再到市场,从田地里的农作物,到物流运输、农产品加工,再到经销市场,这一整条产业链都应该组织进来进行改革,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