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合围关中

  北定八年十月十四,随着越来越的士兵偷跑出城,士气日渐衰落,京兆府三万金军在被包围近一个月之后,出城投降,宋军入城,收复关中。
  至此,耗时不过一个月时间,川蜀宋军和南阳、襄阳吴拱部便合力收复之前四十多年也没能收复的凤翔府、京兆府、华州、商州、虢州等地,将关中肥沃之地尽数收回大宋囊中。
  但收复了这些地方,不意味着彻底赶走了盘踞在川陕的金国势力,因为除了京兆府、凤翔府、华州、虢州,渭水以北还有很多土地仍然控制在金人手中。
  鄜州、耀州、庆阳府、延安府等地,宋军都还无暇顾及,盘踞在这些地方的金军可沿黄河北上,也有可能得到北方金军支援,要想彻底控制关中,熄灭金军反扑的念头,必须马上北上将他们歼灭或驱离。
  京兆府,宋军大营内,川蜀宋军元帅虞允文和南阳、襄阳都统制吴拱,会同川蜀右军都统制、副都统制等主要将官,商议军事。
  商议多时,虞允文与吴拱逐渐达成共识,两军分头并进,共取陕北旧地,川蜀右军向西攻取庆阳府,吴拱率南阳、襄阳部向北,由耀州北上,攻取鄜州、延安府。
  十月二十日,整顿军队,接收补充粮草物资之后,两军分头离开京兆府,共同向陕北进发,收复大宋旧地。
  而虞允文则以大帅之名、副相的身份居京兆府,协调蜀中、汴京关系,筹集粮草物资,为左、中、右三路川蜀大军和吴拱部操持后勤供应,并暂时兼任关中安抚使,抚慰关中几十个州县百姓。
  关中金军溃败速度之快,让西夏国措手不及。
  前些年,金国皇帝完颜亮南侵失利,从汴京撤离,迁都大同府,让同是附属国的西夏君臣看到了摆脱金国的机会。
  于是西夏便趁完颜亮迁都,东面受金国内乱和大宋牵制之时,仓促对金国控制的兰州、延安府、庆阳府等地动兵,趁火打劫,抢夺金国土地,结果由于准备并不充分,等关中金军反应过来,派兵支援之后,西夏军很快被击退。
  西夏这次趁火打劫,不但没有捞到多少好处,反倒引起完颜亮的极度不满,甚至威胁要对西夏用兵,西夏皇帝李仁孝不得不马上派遣特使携带重礼赶赴大同府,完颜亮方才消了怒气,夏金两国得以继续保持和平。
  自那一场边境摩擦失利之后,西夏君臣方才冷静下来,他们这时才明白金国虽然从淮河、黄河北撤,丢掉中原大片土地,但金国核心土地并未丢失,国力并没有太大削弱,并且金国北撤,不但势力没多少削弱,国都还离西夏更近了,一旦金国不高兴,西夏危险便与日俱增。
  于是从那之后,西夏便恢复了安稳,一心发展自己,不再敢打金国的主意。
  并且西夏皇帝李仁孝此人素来喜文不喜武,加上任内权相任得敬掌西夏军政大权,专权跋扈,还胁迫李仁孝分一半西夏国土归其统治,企图分裂西夏,后来虽然被李仁孝用计处死,但从那之后,李仁孝便对武官更加不信任,朝廷政策也多借鉴大宋,越来越重文轻武,导致军备开始废弛,西夏战斗力迅速减弱。
  西夏武官在兴庆府失了权势,军备废弛,加上文官掣肘,军队就连平定内部叛乱都开始费力,更别说对外用兵。
  所以在大宋北定八年夏秋之际,骤然发动北伐,攻占关中,向夏金边境所在的临洮府、兰州等地继续进军时,西夏居然没有任何准备。
  直到金国残兵逃进西夏国境内,又过数月之后,身在兴庆府的李仁孝君臣才得知金国和大宋交战的消息,而此时已近是冬月,西夏国冰天雪地,根本没有条件趁宋金战乱占两国的便宜。
  后来又听闻宋军相继攻占临洮府、兰州、原州、平凉府、庆阳府、延安府等地,兵锋直逼夏金边境,更是没有半点再趁乱争夺金国土地的意思,并且还担心宋军继续北上,攻打西夏,于是兴庆府只能下令边境守军戒备,并匆忙将各地驻军调往夏州、卓啰和南军司等地,增强边境防御。
  其实西夏国君臣的反应速度已经算是够快的了,大宋自靖康之乱南迁之后,丢掉了关中,国土便不再与西夏接壤,两国关系中断四十余年,但对川蜀军队来说,跟西夏国征战百年的前尘往事,历历在目,之前两军之间有金军阻隔,如今关中收复,金人被消灭赶走,西夏军、宋军再次相见,旧恨自然要平,况且宋军大胜金军,势气正旺,向西夏军队磨刀霍霍,也是军之常情。
  战场上打疯了,一心只想要军功,憋了许多年的川蜀军打完金军尚不过瘾,便想连西夏一起打了,收复失地,开疆拓土,要功有功,要名有名,若是能一口气打到兴庆府,必将青史留名!
  但西夏兴庆府李仁孝君臣的反应,加上虞允文在关中筹集运送粮草物资的艰难,和北方严寒的气候,让兵临宋夏边境的宋军冷静下来,止住了继续向北进军的步伐。
  随着寒冬到来,宋夏两军在边境驻扎下来,双方相隔十里,谁也不敢发动攻势。
  宋夏两国联系中断四十多年,如今随着宋军重返临洮、兰州,两国边界又要重新划分,不然接下来两国之间的大战将不可避免。
  很明显,西夏国在这场斗争中不占优势,加上皇帝李仁孝素来不喜武将,又忌惮权臣,更不愿轻易动刀兵,所以很快兴庆府便向汴京派出特使,希望恢复两国几十年前的友好关系,重新划定两国边疆界域。
  李仁孝之所以急于想跟大宋重新划定界域,而不是为他的宗主国金国张目,是因为他知道金国丢掉关中,必然再难南下,金国实力可能真的受损严重,既然金国回不来,就应当早日与大宋共享和平。
  其实他急派特使赶往汴京还有其他深意。
  一是借此机会试探金国态度,想看金国在跟大宋作战之时,还有没有余力对西夏国用兵,如果确定金国无力对西夏用兵,那么则可乘机解除与金国的宗主国关系,两国平等相交,不必再看金国脸色,不必年年再给金国上贡。
  二是取得宋夏两国和平,使得川陕无战事,西夏不动刀兵,而大宋则可集中国力在东面继续对金国用兵,牵扯住金国,进一步削弱金国实力。
  甚至还有幻想,若金国实力大减,女真族撤回遥远的东方发源地,而大宋没有马场,缺乏战马,无力顾及关外茫茫草原,那么关外原属辽国后属金国广阔无边的土地,西夏将毫不费力的收入囊中,假以时日,或许西夏或许还能取代曾经的辽国和金国地位。
  西夏兴庆府君臣脑子转的很快,盘算的也很好,但能不能实现,一靠谋划,二靠实力,很明显,匆忙之间,这二者他们都不具备,只能寄托于汴京不了解西夏,又正与金国交战,无暇顾及。
  汴京此时确实无暇顾及西夏及其他周边小国,他们的精力和视线全都被关中、陕北、河东、大名府、济南府、河间府等地,牢牢的吸引住了。
  北伐!
  收复关中、河东、河北,告慰靖康之乱死难的无数英灵,告慰无数背井离乡、被迫南迁的百姓,夺取云中、燕京,告慰太宗,告慰两百年来无数为此牺牲苦战的将士,告慰历代为此奋斗不息的君臣!
  北伐是汴京的一切,也是江南无数百姓和忠义士难以磨灭的情节。
  关中、河东已经收复,几十个州府县没有官吏接管,真定府、燕京、云中方向正在备战,北方急缺文臣武将,到处都需要人才,到处都是机会,江南士子浪子忠臣义士,个个蠢蠢欲动,都想北上发挥余热,泼洒他们的满腔热血。
  但他们缺少推荐的机会,也还有顾虑,因为汴京始终未曾向天下颁发招贤令。
  大宋崇尚提携,而不是自荐,多数人是等待提携派官,而不是自荐求官,这便是大宋文人,他们有他们的坚守和尊严。
  江南在等待,关中、河东、陕北也在等待。
  虞允文已经六十多岁了,关中、陕北、川蜀军政大事全是他一肩挑起,忙的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再这么忙下去,估计很快就会累死,关中、川蜀、陕北急需得力帮手。
  而河东三府,平阳、太原、忻州,同样需要大量人手。
  辛弃疾能力虽强,但毕竟年纪尚轻,为官经验并不是丰富,再加上北伐西路军远离中原汴京,事务繁忙,他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跟归降的前朝旧臣旧吏斗智纠缠,而要稳定河东几十个州县又少不了他们。
  因此辛弃疾一再派人赶赴汴京,请求朝廷速派能臣干将入河东。
  而汴京赵昚、史浩等君臣,随着各路大军频频传来捷报,先是兴奋庆贺,吐气扬眉,而后就很快发现,伴随越来越多的州府土地被收复,粮草物资和人力需求也越来越大,转眼间便满是忧愁。
  因为汴京无人可用,粮草物资储备亦不充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