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新大唐的准备

  可惜,沈晨的想法终归是不合时宜的,不管是在大唐,还是在未来,或是更远的未来,并非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而是涉及到生产资料、物种思维等等方面,除非哪一天人类不再受到资源的约束,也不会受到思维的约束,那个时候才有可能真正地做到没有争斗,而且,这个资源还要包括生理需要资源和精神需要资源等等,就简单的比方就是,想要什么样的老婆就有什么样老婆,而不需要追求争斗之后才会有。一旦不能做到,该有的争斗还是得有。
  从这一点来看,沈晨的想法完全就是在做梦,包括他自己也知道这么回事,所以,并没有深入地和程咬金进行探讨,而是在送别了程处弼的远征军团之后,继续回到岗位上,继续埋头苦苦安排对魔域作战的事情。
  与此同时,在大唐的大洋对岸,新大唐的土地上,李承乾通过大唐远征军团的帮忙,终于实现了他的目标,将整个北美洲从西到东全线贯通,只不过由于百姓数量较少,且大多还是原始部落为主的印第安人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横贯北美洲东西的狭长型的帝国。
  为了准备接下来对魔域的战争,他首先做的就是建设铁道和东西两边的重要海港。北美洲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各种金属矿藏数不胜数,在后世自然是不够的,但在这个时期,却是充足得无与伦比,于是铁道在大唐的技术人员的加持下建设得飞快,且在他有意识的边向东扩张,边把铁道修起来的想法下,新大唐贯通北美的时候,就是他的铁道建设好了的时候。
  对于海港的建设则是重中之重,毕竟,新大唐虽然只是一支偏师,仅仅负责牵制魔域西线的兵团,没必要像东线大唐对魔域那样死磕,但是,这毕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天知道战争会被引向什么方向,若是魔域在被大唐打怕之后,觉得西线好欺负,把重兵压过来,转移战线,那可就好玩了。
  为此,李承乾在海港上的投入不可谓不大,为了加快建设东部海港,他直接把新大唐的技术人员力量抽调一空,还把俘获的印第安战俘送到海港帮助建设,一车车的粮食顺着铁道不要成本地往东部海港送去,唯恐那边不能尽快完成,同时在大唐军团的屯田开发上,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首先,所有朝政上的事情统统靠边,不管之后这支军团会不会赖着不走,他统统不管,其次是各类物资的提供,完全做到了吞天军团在开发的第一年里吃的比他的治下的百姓还好的程度。
  就这样,经过两年紧赶慢赶地准备,东部以大唐军团屯田地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军事基地,涵盖从矿石冶炼到最后的战舰成型,其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之所以能够这样,其实还和沈晨有关,那就是李承乾从沈晨这里学到的民族融合政策的帮忙。
  所谓人生导师四个字可不是白叫的,老师在一个人的人生过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可以超乎想象,对于一个非常崇拜一个老师的孩子,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这个孩子的模仿对象,不管是肢体语言还是其思维想法,孩子都会在无意之中去模仿,然后形成他自己特有的三观。
  若是孩子对老师没有好感,孩子的模仿对象就会天然地比别人少了一个,这个时候填充模仿对象地位的,往往就会是别的人,比如明星、同学等等,若是遇上个三观正的还好,但若是遇到个三观不正的人,那么,孩子变成坏蛋的几率就自然而然地增大了。后世有些人会说,某某家的孩子怎么就不像他的父母那样,其实,就是因为孩子的模仿对象不是大多数三观校正的老师,而是别的人的原因。
  沈晨和李承乾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李承乾对沈晨是由内而外的崇拜,他会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模仿沈晨的一举一动,甚至是沈晨的思维和想法。民族政策就是其中之一。
  当李承乾远遁海外的时候,沈晨的民族政策其实还没有成熟,至少还没有和当时的大唐的实际情况相融合,但是,李承乾却照样在脑海深处刻下了对沈晨这种温和的民族政策的喜爱,因此,当他抵达了北美洲之后,照样受此影响,在大唐人和印第安人的民族融合上刻下了温和两个字。
  在李承乾设计的民族政策里,和印第安人合作联手双赢是核心,他虽然从来不掩饰自己要扩张疆域的野心,但在扩张的同时,其对待印第安人的政策却是比较温和的,首先就体现在他从来不杀印第安战俘这一点上,下面的人或许出于战场上的仇恨,对印第安人有过一些苛责的对待,但在李承乾这里,却是根本不允许杀害印第安俘虏的,依仗着热武器对原始部落的降维打击,李承乾根本就不怕印第安人造反,所以完全可以让印第安人好好地活着。
  但凡成为了他的俘虏,吃穿用度不一定好,但只要工作,快则一两年,慢则三五年,总是会被释放,而且,他对待战俘完全就像是监督比较严苛的打工者,不仅负责吃喝,居然还会给钱,让战俘在工作之余,有闲钱喝点小酒,到美味的唐人小吃店里吃点好吃的,消遣一下被严苛监视的烦闷。仅仅这一个做法,看似付出了很多,其实大大地缓解了战俘和监视者之间的矛盾,还对当地经济有了提升作用,可谓是一举多得,反而收获了更多的东西。
  其次,在对待没有被征服的印第安人上,李承乾同样采用了合作的方式,且是一种对于印第安人来说比较宽松的合作方式,若是合作得深远一些,李承乾甚至可以除了热武器以外,对其进行免费的物资提供或者经济和文化交流,让双方都成为收获的那一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