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死对头

  有了沈晨的指导和严厉警告,李治、李春等朝廷和学院的专家很快放下戒心,通过并成立了“大唐铁路建设工作小组纲要”。
  或许,这是大唐有史以来最快捷的一次会议,在经过李二批准复核后,发下圣旨,同时,该小组的权利恐怕是当今大唐最高的一个小组。
  为了建设铁路,李二几乎把老底子都掏了出来,除了不能轻易调动的军队以外。
  该小组可以在建设铁路期间,调用沿途一切资源,包括但不仅限于征地、赔偿、征集等民间权利,还包括但不仅限于巡查官府、征调官吏、临时加派等等。
  可以说,只要该小组想要什么,当地政府和朝廷各部必须权利配合,若有不法,可先斩后奏。
  沈晨知道李二的心已经非常急躁了,唯恐李二多虑,当圣旨沿着大概的铁路规划线向洛阳一路而去的第二天,沈晨便带着小组出发了。
  “仙师请看,前面便是新丰,再过去便是戏水。”
  三天后,沈晨站在新丰城门外,听着趴在地图上的李治为他讲解,“此时还是正午,仙师是先去看戏水,晚些再返回,还是在此留宿,明日再启程,看完戏水后直接奔赴渭南?”
  长安城到新丰直线距离不过四十多公里,放在后世顶着天一个小时车程,现在驰道又修得宽阔笔直,从长安到洛阳这一段还用水泥好好铺过,即便只是马车,最多两个时辰也到了。
  但沈晨等人却整整走了三天!
  铁路测绘和勘探从来都是铁路建设中的大头,比起这两项工作来说,破土动工反而是最简单的事情。
  三天来,沈晨和工作小组几乎是沿着驰道,用脚一步步对路线进行丈量,穿过的山,跨过的河,沿线村寨,全都一丝一毫地呈现在使用了等高图上。
  小组中的绝大多数官员鞋子都磨破了,更别说具体测绘的工匠学徒,更是惨兮兮一副逃荒的模样。
  探出头看了看车后累泱泱如夏日垂柳的队伍,沈晨沉吟道:“休息半日,让大家伙把脚底板上的水泡挑一挑,让医官好好看看,别生病了。”
  “喏!”
  李治马上便下去吩咐了,不一会儿便听到队伍传来的欢呼声。
  数百人的车队拉得很长,得到旨意的新丰县令直接忙疯了,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使。
  别说李二旨意中的严厉,以及铁路建设的意义,单单沈晨就在队伍里这一条,就把他吓得够呛。
  幸好新丰县位于长安和洛阳两个天下京城之间,乃是两京交流的必经之地,来来往往客商、豪门不少,新丰县也是大县,清出几间客栈就行。
  否则,换做总共只有一千来户的偏远小县,县令非得拿脑袋撞墙不可。
  等第二天送走了这群目前大唐最有权势的人,即便见惯了官员豪商的他也不由得一身唏嘘。
  “戏水不大,横宽不过二百步,架桥不难,难的是东西两岸高度与水面几乎持平,不可能用拱桥的方式建设,必须将桥梁拉长,中间再有几个曲线型回路,如此方能让蒸汽机车平稳过河。”
  站在刚刚秋收后,显得一片萧索的农田里,李春脑袋上扣着一顶稻草编的帽子,宛如后世工程师一般,一手指着两名文书铺开的地图,一手指着潺潺流淌的戏水,对小组中人解释道。
  “曲线回路?那不是需要用很多钱?”银行总事王芝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他知道铁路建设会要很多钱,但没想到需要如此多的钱。
  在他看来,明明一座桥梁就可以的事情,李春给出的设计竟然需要占用非常多的田地,还要将桥梁拉长,其中牵扯的拆迁补偿费用和人工劳力便是一比天文数字。
  一听他说话,李春就不高兴。
  在李春看来,铁路安全关系着一切,若是一开始不设计好,到后来修修补补,只会花更多的钱,说不得还要影响铁路运行,损失更大更多。
  当下,李春便和王芝吵了起来,相同情景在路上已经发生了很多很多次。
  两人为了要不要让铁路转个弯已经吵了不止一次,王芝总是拿出大唐税收说话,李春总是拿出铁路安全说话,争吵来争吵去,很多时候,都会耽误众人很多时间。
  但奇怪的是,沈晨从来不劝,哪怕两人快要打起来都是一言不发,直到两人吵够了之后,才默默收起李春画好的路线图,继续往下一个地方而去。
  “不知仙师此为何意?”
  前往下一个地点的马车里,李治终于忍不住询问沈晨。
  “嗯?”
  沈晨头也没抬,眼睛一直盯住地图,拿着放大镜沿铁路规划线看着。
  李治解释道:“就是李春大人和王芝大人的争吵。”
  “哦!”
  沈晨拿住放大镜的手顿了一下,沉默了一会儿,道:“说给你听也可以,但是不能对外人说,特别是他们俩。”
  李治顿时暗道:定然是大原因,连忙应道:“喏!”
  沈晨整理了一下思路,道:“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向来就是一对死对头。设计部门在设计时根本不会考虑财务情况,只会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你信不信,如果我说不用考虑钱粮,李春能直接设计一座天桥把长安和洛阳连接起来?”
  李治一听就笑了,如今有高标的水泥钢筋混凝土在手的李春意气风发,喝多了的时候甚至敢放言把皇宫修到天上去。
  最新式的水泥钢筋混凝土李治见过,两指宽的一块板子,居然可以中间放空,让上千名士兵在上面随意跳动,当真仙术不可!
  “确实,学生能想象得到。”
  “但是,不能!”
  沈晨面色一沉,“铁路的建设必须符合实际,假如不能在财政的框架内建设,铁路修建出来之后只会成为负担。虽然铁路的作用更多的是拉动内需,活跃沿线经济,但是,也只能是在财政能承受的范围内,否则,连年出现巨大亏损,非把帝国拖烂了不可。”
  “所谓争吵,其实也是一种妥协,当双方能够平心静气时,自然就会停歇,到那时,设计上不会出现问题,财政也能承受,那便是最好的结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